当前位置:首页 > 翡翠知识

今日干货报道:昌化玉石产地哪里多点玉米种,印石三宝指的是

阅读:

我国是盛产印石材料的国家,最早开发利用的有寿山、青田等石材。明清以来,随着石材制印的流行,民间大兴开采印石,各地新矿,不断涌现。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已有产地数十处,分布十余省上百种石品。在丰富多彩的印石品种中,田黄石、鸡血石和芙蓉石以色丽质佳,名冠诸品,被品石家称誉谓“印石三宝”。

三种印石珍品以色丽质佳而著称,各具特色, 难分轩轾。以石质论,田黄温润,鸡血坚实,芙蓉细嫩;以色泽论,田黄高贵,鸡血娇艳, 芙蓉洁净。如今,田黄挖掘艰难,鸡血少见艳红,芙蓉几濒绝产,“三宝” 皆成稀世奇珍,为鉴藏家所追捧,价格也随之节节攀升。

田黄石,简称“田石”,因产自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寿山村的水田中而得名,是寿山印石中最名贵的品种,素有“石帝”尊号。由于自清以来它的价值远高于同等重量黄金的数倍,故民间又流传“易金三倍”之说。

清康熙年间,毛奇龄在所著《后观石录》中说:“每得一田坑,辄转相传玩,顾视珍惜;虽盛势强力不能夺。”其身价不言而喻。民国张俊勋《寿山石考》赞田坑曰:“无汲水之劳,千夫悚目。有兼金之宝,广厦聚族。无以名之,名之曰‘石帝’。骇走水坑、山坑,惶恐而臣服。”

鸡血石,原名“凤血石”,产于浙江省临安市大峡谷镇的上溪玉岩山。矿地旧属昌化县,因为石面含有红色辰砂晶体,状如鸡血散染的斑缕,故而得名,是昌化印石中的佼佼者。

鸡血石质地坚细,色红鲜丽,璀璨夺目,妩媚动人。以其娇艳绝伦的特质,可与素有“石帝”之称的田黄石相匹配,赢得“石中皇后”美名。

清乾隆《昌化县志》记载:“产鸡血的玉石矿在十二都康山,介里板与桥头二庄之间。图章石上红点若朱砂,亦有青紫如玳瑁,良可爱玩,近则罕得吴。又云“康山岭在里板庄与灰石岭连界,产鸡血石,历经开采,状若蜂房。

芙蓉石是寿山印石的一个重要品种,产于福建省福州市宦溪镇峨眉村加良山,因北面与寿山乡的芙蓉山毗邻,其质色又酷类芙蓉花,故而得名。自清以来备受帝王、文人的青睐,被誉为“石中君子”,与田黄、鸡血并称“印石三宝”。

“芙蓉石”一名最早见于清康熙年间王士祯的《香祖笔记》,在书中卷十二“寿山石”中记:“(寿山石)近斧凿日久,山脉枯竭,或以芙蓉山石充之,无覆宝色。其价亦不及寿山五分之一矣。”可见当时的地位远不及寿山其他矿洞所出。

当时进贡宫廷的寿山石中虽然也有少量芙蓉石,但从留传至今的康熙、雍正两朝芙蓉石御玺实物来看,确实不可与现代所出同日而语。如康熙六十年(1721年) 御制的“戒之在得”和“七旬清健”两玺,均取红花芙蓉石为材料,色白中含红斑,品质稍欠细嫩。雍正皇帝未登基前,便喜欢吟诗论禅,钟情寿山石,镌刻芙蓉石巨印颇多,质色亦平平。

至乾隆朝将军洞芙蓉石出品,其特有的纯洁细腻质地令鉴藏家刮目相看。乾隆《福州府志》和郑杰《闽中录》,都将将军洞芙蓉石列为寿山石名品之一加以介绍。

到了清代晚期,芙蓉石名声大噪,频频受到文人雅士们的热捧。郭柏苍在所著《夏跗草堂集》和《闽产录异》两部记叙福建地方物产的著作中称:芙蓉石’似白玉而纯粹,玉不受刀,逊于芙蓉矣。”陈亮伯《说印》也认为“马之似鹿者,贵也,真鹿则不贵矣;印石之似玉者,佳也,真玉则不佳矣。”充分反映出文人“重石轻玉”的审美情趣。

民国时期,印石鉴赏家对芙蓉石更是百般推崇。龚纶《寿山石谱》载:芙蓉石,质似脆而实凝,似松而实结。不堪汗渍油浸,使色转黄,损其洁白也。温润凝腻,山坑之石无其比,名曰‘芙蓉’,岂以类初晓之木芙蓉花耶。”张俊勋《寿山石考》赞:“芙蓉, 大类拒霜花,诗人之美芙蓉。曰初日,曰初晓,以其可爱处,不止天然去雕饰,映日倍衬。其曰初晓,犹明皎足辨。”陈子奋《寿山印石小志》更将芙蓉石雅洁,与田黄冻石雄峙寿山。故人重其雅洁,凝似羊脂。

在“印石三宝”之中,寿山石的品种就占了其中的的两绝。苍天的厚爱,造化之神奇,

“天遣瑰宝生闽中, 他山之石皆卑凡”,这真

是值得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引以为豪的事!

传播最新的寿山石资讯,分享精美的寿山石作品。我是寿山石雕手艺人康高为,请关注我,进入我的主页下方查看更多,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