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一年多,“吴谢宇弑母案”终于恢复庭审。
今天9点,福州中院第二法庭将公开审理此案。
这次,法院会维持一审原判吗?
早在2021年8月26日,吴谢宇一审被判处死刑。
但他不服判决,提出上诉。
期间,还写将近5万字亲笔信给亲友,请求亲友原谅。
信中,描述了他在成长、学习、父亲病逝、作案弑母、诈骗亲友及归案后的过程和想法。
并写了大段文字表示忏悔,希望得到大家原谅,争取“一个活着赎罪的机会”。
弑母7年,吴谢宇依然不知悔改,妄想求得“活路”。
更不可思议的是,竟有人替他求情。
网友表示:“这个孩子是可怜人,曾经的弱者。”
更有人认为:是母亲之过,是原生家庭的责任。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
一旦有人犯错,就有人在原生家庭里找原因。
似乎所有的错,都是原生家庭的错……
在庭审上,吴谢宇一直强调父母、家庭对他的影响。
他表示:父亲在自己的人生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父亲给他鼓励和支持,让他感受家庭的温暖。
但父亲去世后,吴谢宇觉得“家不完整了”。
母亲变得整日郁郁寡欢,“好多事情不和我说,不让我操心。”
为了讨好母亲,他不断学习。
只有这样,母亲才会为他感到骄傲,有面子。
吴谢宇认为,自己生活在这样的氛围下,才变得悲观厌世,想自杀。
但犯罪心理学家武伯欣认为:
吴谢宇的原生家庭是相当不错的。
父母都有一定社会地位,可以让吴谢宇衣食无忧。
父亲去世后,母亲尽力培养吴谢宇,让他顺利进入北京大学。
单从这些信息来看,吴谢宇犯罪,不应该简单归因其原生家庭。
但吴谢宇却利用观众心理,迎合舆论,为自己开罪。
他声泪俱下表示:
“我和妈妈没有矛盾,世界上没有比我妈妈更好的女人。”
从始至终,吴谢宇没有说一句母亲的不是,反而极致美化母亲。
而说到自己时,他这样形容:
“我一直把自己当作仆人,机器人。”
用一种隐晦的方式,“谴责”母亲和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除了考试,我什么都不会。”
从而让旁观者对他心生怜悯,同情他的遭遇。
等大家陷入他布的“局”时,他又为自己的罪行寻找“合理化”借口。
他想自杀,又不忍心抛下母亲:
“如果我自杀了,我妈该怎么办?她本来就过得挺苦的。”
“我杀死她是为了帮助她解脱人间痛苦。”
于是,就用“为母亲解脱”的借口杀人。
对于他这种行为,李玫瑾教授一语点破:
“吴谢宇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也是一个高智商的犯罪人。
他的聪明让他绰绰有余地应付现实、应付各种人。
案发当天到底发生了什么?
2015年7月10日,吴谢宇母亲刚进家门。
吴谢宇趁其没有防备,用哑铃砸向母亲头面。
等母亲没有了反抗,又用胶带将母亲的头面缠绕包裹。
看着母亲渐渐没了气息,他脸上才露出一丝害怕。
为了隐藏罪行,他用塑料薄膜和活性炭处理了母亲的尸体。
又拿走母亲的手机,以出国留学为由向亲戚借走144万元。
逃亡后,又购买10多张身份证,用来躲避侦查。
看得出来,吴谢宇并不想死,他更想肆意生活。
期间,吴谢宇放浪形骸。
他去酒吧、夜总会上班,与多位女性关系混乱。
用骗来的钱买彩票和pc。
被抓时,吴谢宇家里搜出大量性爱工具。
以上种种,知法犯法,道德败坏。
可吴谢宇没有一丝愧疚,更没有投案自首。
如果这样,还把吴谢宇犯罪归咎于原生家庭,无疑是另一种人生观的扭曲。
不能否认,原生家庭对个人的影响很大。
但也绝不能将个人犯的恶,全部归咎于原生家庭。
因为,世界上有很多原生家庭不幸的人,照样活得潇洒恣意,万丈光芒。
蔡少芬5岁被父亲抛弃,母亲沉沦赌场,债台高筑。
为了还债,母亲逼迫女儿与富商交往。
蔡少芬无力抗争,只能拼命赚钱。
然而母亲却不知悔改,一次次推蔡少芬入深渊。
痛定思痛后,蔡少芬与母亲断绝关系,开启新的生活。
2008年,她与张晋结婚。
如今,15年过去,她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妈妈,生活幸福。
如果蔡少芬因为原生家庭而自暴自弃,就不会有今天。
同样备受原生家庭折磨的,还有毛晓彤。
毛晓彤父亲不仅好赌成性,还重男轻女。
毛晓彤刚出生,就被父亲残忍扔进了垃圾桶。
母亲不忍心,便带着毛晓彤一起生活。
后来,毛晓彤进了演艺圈,成为知名女星。
父亲知道后,就上节目敲诈毛晓彤。
控诉毛晓彤抛弃他,要求毛晓彤一次性支付5000万赡养费。
主持人问他:“如果闺女不给钱怎么办?”
父亲态度恶劣:“咱们一块下地狱吧。”
更可怕的还在后面。
父亲还跑到毛晓彤拍戏剧组大闹,抹黑、污蔑毛晓彤和导演有一腿。
简直无恶不作!
然而,毛晓彤并没有因此沉沦或打击报复父亲。
而是坚强面对生活,一点点变强大。
从配角演到主角,一步步成为人生赢家。
参演的《三十而已》成为2020年度爆款,一口气拿下华鼎奖3个大奖。
就这样,毛晓彤将原生家庭的一副烂牌,打成了王炸。
由此可见,不幸的原生家庭,并不是人堕落的根本原因。
在吴谢宇案件的评论区中,有一句话获得高赞:
“原生家庭是我们生命里的一部分,我们无法逃避,也无法决定我们站在什么样的人生起点,但决定后半生走向的人,是我们自己。”
深以为然。
如果你想“堕魔”,一个借口就够。
如果你想“成人”,你就得克服邪念,努力修行。
两种选择,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
而选择哪一种,全凭你自己。
与其被原生家庭束缚,不如打破这层“禁锢”,乘风破浪。
让光照进人生,努力改变现状。
别让原生家庭成为一生的伤,支配你的人生。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