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热点

[见解]揭秘知识:高晓松英菲尼迪,高晓松文采

阅读:

我是老徐。


2011年,高晓松坐在北京东城的看守所里,给以前的自己写了封信,告诉他自己娶了个漂亮老婆,生了个女儿,还出名了。


虽然。


他因为酒驾,造成四车连撞,四人轻伤,最终被判6个月拘役。



但是。


他可是实打实的名人了,并且是醉驾入刑的第一位名人。


出狱之后,高晓松依旧风光。


他做脱口秀、写书、当评委,什么都插一脚。


在物欲横流的娱乐圈里来回扑腾,那个时候的高晓松大概已经忘记曾经年少轻狂时的傲气。


但是他大概也不会想到,自己将在几年之后,先是接连被中国历史研究院、观察者网和新闻晨报三大官媒点名批评。


接着,由他所主持的节目《晓松奇谈》也被全网下架,由他发起并担任馆长的北京晓书馆也宣布闭馆。



消息一出,不少人拍手叫好。


曾经,他也是天之骄子,如今却成了过街老鼠。


高晓松,是怎么落得今天这个下场的?

清华很无聊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高晓松正在清华上大学。


一天,他和十几个男生因为踢球和隔壁北大的学生发生了冲突。



少年人年轻气盛,见争执不能解决问题,于是便约定晚上在北京大学的东门打架,以拳脚定胜负。


晚上,大家如约而至,大打出手。


爽快是爽快了,坏消息很快也如约而至。


十几个打架的男生被学校予以了严重处分,高晓松也不例外。


高晓松原本没想上清华。



少年情怀总是诗。


当时才十几岁的高晓松也不例外,清华这样的高校在他眼中实在是“平平无奇”,他中意的是万里之外的浙江大学。


当年,他本来保送浙江大学,幻想着大学山清水秀,美女如云。


但是家人在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却毫无喜意,反而是给他下了最后通牒。


要读浙江大学也可以,但是要高晓松自己交学费;


如果想家里给钱,那就去上清华。


最左为年轻时的高晓松


于是高晓松就去了清华,进了无线电子系。


系里的主任是他舅舅,只要他一节课没去,立马全家人都知道他逃课了。


说起来,高晓松家里着实是书香门第。


爷爷高景德是清华大学的校长,外公张维是深圳大学的创办者,舅舅张克潜是清华大学教授兼博导;母亲张克群则是著名的建筑学家。


高晓松和母亲张克群


别人拿清华大学视为梦中情校,但是高晓松从小就在清华长大。


对他来说,清华就跟你住的小区没什么不同。


也因如此,他愈发地想要挣脱清华的束缚。


在清华上了三年学,高晓松依旧不忘自己的文艺梦,一心奔着音乐去。


当时,他和老狼还有几个朋友组织了一支乐队,名叫「青铜器」。


老狼和高晓松


这个乐队的组建还有一番波折,当时高晓松打算组乐队,找家里要钱。


但是家里觉得他玩物丧志,并不同意。


家里人问他:“你就拿这把琴打算养活自己?”


“当然可以了。”高晓松答得干脆。


见他这副不见棺材不落泪的模样,家里人干脆搜干净他身上所有的钱,然后买了一张火车票把人给送到天津去了。


告诉他,一星期,你就自己靠着那把琴想办法回来吧。



一开始高晓松意气风发,想着自己有手有脚,还有一把琴,怎么会饿死。


结果天津给了他一个大教训。


他站在街头弹上一天的吉他也只拿到了五毛钱,里面还有三毛二是一个北京人给的。


高晓松无奈之下只好投奔自己的老师去了,才算没有活活饿死。


虽然这次出走没有很成功,但是乐队还是组建起来了。



他说,当年父母培养我琴棋书画,原本是想让我当一个有艺术修养的科学家,但最终我却变成个懂点儿科学知识的艺术家。


乐队发展越来越好,也越来越能挣钱。


大三的时候,高晓松眼见着自己对就读的专业又没有兴趣,又有处分在身上。


干脆就从清华退了学,连退学手续都没办,直接就没再回学校了。


家里自然也不同意他这个举动。



可惜儿大不由娘。


加上当时正是中国流行乐坛正在发展时期,数不清的乐队诞生,走穴挣钱。


高晓松这下子可算是靠着音乐挣钱了,翅膀也硬了。


家里干脆和高晓松说,退学也行,每个月得交家里一百块的食宿费。


高晓松先是一口答应下来,然后又假借考研之名,把食宿费给赖了。


就这样,高晓松逃离了清华,走上了梦寐以求的音乐之路。

我玩摇滚是为了虚荣

1990年,高晓松收到了海南岛一家歌厅发来的邀约,请他们乐队过去演出。


但是队里对此的意见并不统一。


乐队一开始是奔着摇滚乐去的,之所以选择摇滚乐,高晓松给出的理由也很简单,因为虚荣。



长头发甩起来,控诉一下社会,整个人吊儿郎当的,就显得特别有范。


但是背地里,高晓松却觉得乐队“太躁太吵”,自己“背着组织偷偷写骚柔骚柔的情歌”。


道不同不相为谋。


于是高晓松和老狼两人一合计,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包袱一背,立马撒脚丫子奔海南岛去了。


年轻时的老狼


没想到迎接他们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失败。


高晓松后来是这么解释的,他们的音乐在南方这方土壤缺乏生长条件。


因为他们当时坚持不唱粤语流行歌,根本不受听众的喜爱,这才导致演出没几天后就被歌厅老板炒掉。


眼见着逃离北京的计划失败,高晓松又辗转到了厦门,在厦门大学附近住下。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他写下了《同桌的你》《麦克》《白衣飘飘的年代》等校园民谣。



但是一直在厦门流浪也不是长久之计。


最后,高晓松还是回了北京。


回北京的高晓松眼见着音乐没玩成,书也没读完,他又把目光投向了电影。


他报考北京电影学院,以落榜告终。


但是高晓松依旧一门心思往这方面走,他进了“亚洲电视艺术中心”做实习编导。


期间拍了几支广告,挣了不少钱。


兜兜转转,高晓松觉得自己还是想搞音乐。



1994年,他和老狼几个人打算把作品集合起来出一张专辑。


但他们一群小角色,实在是没人搭理,来来回回找了好几家唱片公司,全都吃了闭门羹。


最后,他们遇见了当时在大地唱片任职的黄小茂,对方觉得这张专辑不错,同意出版。


于是,由大地唱片发行的《校园民谣I》合辑出版了。


其中的《同桌的你》火遍大江南北。



高晓松常打趣,《同桌的你》这首歌,为这首歌的作词作曲编曲的他只拿到了八百块,而老狼却在未来无数次的演唱中拿下了八百万。


他没说出来的是,这首歌叫他和老狼正式进入音乐圈,并且在今后的几十年里,成为他音乐人的谈资。


老狼唱红了高晓松的歌,高晓松的歌捧红了老狼。


但是这对挚友却在走红的第二年分道扬镳。



走红之后,两人多次吵架。


一次,两人在酒馆里喝酒,喝着喝着又吵了起来,桌子都掀翻了。


高晓松差点拿椅子砸老狼。


至此,两人决裂。


直到两年后一次高晓松在酒吧里正好碰到老狼,两人这才一笑泯恩仇。

符合一切我对美女的标准

年轻时的高晓松在清华也算是个风云人物,毕竟在男多女少的清华里,他是为数不多的牵过女孩手的人。


《同桌的你》火了之后,更是叫他愈发的意气风发起来。


和老狼决裂之后,高晓松又是开演唱会,又是周游欧美各国,写剧本、写小说、拍电影忙得不亦乐乎。


在这中间,高晓松还抽空结了个婚。



一天,高晓松经过首都对外经贸大学的校门口,一眼就瞧见了一个漂亮姑娘。


紧接着,高晓松就开始想方设法地琢磨要怎么样才能联系上这姑娘。


无巧不成书,两人恰好有一个共友。


第二天,在这位朋友的介绍之下,高晓松和漂亮姑娘沈欢认识了。


三天之后,高晓松就向沈欢求婚,被爱情冲昏了头脑的沈欢答应了。


这一年的11月,他们两人就领证登记了。


三年之后,这段婚姻以离婚收场。



不过很快地,高晓松就遇见别的漂亮姑娘了。


2005年,来自河南的漂亮姑娘徐粲金来到深圳,外形靓丽的她报名参加了深圳小姐评选。


那一年的评委,恰好就有高晓松。


高晓松又是一眼就注意到这个漂亮姑娘。


用他的话来说,那就是:


“她的眼睛、脸型、长发,符合一切我对美女的标准。”


徐粲金和女儿


这一年,高晓松已经36岁了,而徐粲金才不过17岁。


高晓松曾颇为自得地说,自己这一代人真的很幸运,年轻的时候,姑娘们就喜欢同龄人,喜欢年轻人的热血;


到自己老了,姑娘们又开始喜欢大叔了,觉得够深沉,有魅力。


初出茅庐的徐粲金自然抵不过情场老手高晓松,没多久就叫他抱得美人归。


随后,徐粲金追随高晓松来到北京,又被高晓松送去没过学习服装设计。



2007年初,徐粲金怀孕。


没过多久,徐粲金也和高晓松领证结婚了。


生女之后,徐粲金彻底沦为了一个家庭主妇,每天在家里带孩子、做家务,烦恼高晓松会不会哪一天就出轨,不要自己了。


2010年,有网友爆料,某某热门选秀节目评委的80后老婆劈腿。



由于高晓松曾担任过不少选秀节目的评委,加上徐粲金恰好就是80后生人。


不少人猜测是高晓松这对“老少配”,曾有记者拨打过高晓松的电话,不过并没有得到回复。


也许是妻子曾闹过绯闻,叫高晓松十分介怀。


徐粲金多次提出要出去工作都被高晓松拒绝,他甚至还会一天打好几次电话来“查岗”。



但是高晓松自己却见天地在外应酬,今天这个饭局,明天那个活动,最后还因为酒驾入狱。


2011年,高晓松驾驶一辆英菲尼迪越野车在北京东直门十字坡连撞多辆车,后经交警检测,他的每百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为243.04毫克。


酒驾。



高晓松正式被拘捕,并在一周后被判拘役6个月并处罚金4000元。


后来,高晓松在自己书里是这样描述这件事的——“没啥故事,都是事故”。


“路上我傻逼睡着了追了尾,然后被傻逼逮着了接着被傻逼报道了引起无数傻逼愤慨,傻逼们一看傻逼们怒了赶紧从重从快把傻逼判了最高刑半年,并且是7月8月都有31天总共184天最长的半年。”


他出狱那天,妻子徐粲金亲自开车去接他,遭到了一众媒体的围追堵截。


也许是顾忌形象,坐在车内的高晓松一看到媒体的长枪短炮便立马低下头,躲避镜头。



出狱后的高晓松,变了。

为什么我们抵制高晓松?

曾经,高晓松恃才傲物,但存有敬畏之心,


在很久以前,高晓松还不是如今的油腻老公知,称得上一句文艺青年的时候。


当时他和老狼他们的乐队也刚组建不久,一切都是崭新的,一切都是朝气蓬勃的。



有人问他关于未来的想法。


高晓松说,他现在唯一的想法就是把自己搞得安静些,好好作自己的音乐,对得起这份名利,再就是帮朋友。


如果高晓松真能闭上嘴,安安静静作音乐。


也许真能在乐坛留下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不是现如今差点连名字都成了一个禁忌。


酒驾入狱之时,高晓松恰在筹备他的电影《大武生》,纵使因为他入狱叫这部电影一时风头无两。



但是高晓松当年也不过是拍了几部广告片而已,远远还没有到可以掌控一部电影的地步。


有人评价这部电影:“影片的整体剧情就如一辆醉驾中的汽车,横冲直撞,几乎是失控般走到了终点站。”


高晓松的电影之路到底也是高开低走,曾经《那时花开》的大卖就像是一场奇迹。


《那时花开》截图


奇迹可遇而不可求。


眼见着自己的歌、电影都没有带来好收益,出狱后的高晓松打起了自己的主意。


2012年,高晓松继续他的评委之路,担任《中国达人秀》的评委,但是在首期播出之后,高晓松被要求撤换。


也许是那个时候,高晓松想明白了。


他开始打造自己的标签——知识分子。


他和优酷合作,量身打造了自己的脱口秀节目《晓说》。



当代人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习惯了吸收碎片化的信息,《晓说》便很好地迎合了大众。


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


高晓松摇身一变,从曾经老狼背后的词曲人,变成家喻户晓的“知识分子”。


两年后,高晓松又加盟爱奇艺“工作室战略” ,推出脱口秀节目《晓松奇谈》。



就这样,高晓松一边坐在演播厅里,摇着扇子侃侃而谈,一边自然有源源不断的金钱入袋。


“历史不是镜子,历史是精子,牺牲亿万,才有一个活到今天⋯⋯”


在台上自鸣得意地说这句话的时候,高晓松一定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也将成为“历史”。


而他这颗“精子”,没有“活到今天”。


事实上,高晓松的“知识分子”头衔,从来就不牢靠。


和高晓松曾同参加一个节目的北大教授魏坤琳曾表示,高晓松的认知有局限。


魏坤琳


“他是工科生,不是理科生,每个人都是有局限的,像我不知道的就不说。最重要的还是尊重选手,要承认他的能力就是比你强。”


然而,能叫高晓松低头的,唯有利益。


他看得到的,也只有利益。


据@中国历史研究院日前发布的动态看,他曾经在节目中输出过大量谬论。


其中包括洗白何应钦、蒋介石,称其为坚定的抗日派,否认蒋介石消极抗日与积极剿共之实;



他更是在节目中公开宣称自己曾参拜日本靖国神社,并且为日本的侵略者洗白,认为日本人参拜靖国神社无可厚非,更值得纪念;



他甚至公开在节目中发表过“台湾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并不准确”的观点。


其心可诛。


假如真的有人将他的话奉为圭臬,随意涂抹历史,后果将不堪设想。


高晓松鼓吹的,是所谓的「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是通过虚无历史颠覆价值观念、颠覆政权和社会基础,是一种攻击的武器和斗争的手段。”


他们把历史当成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随意涂抹、修改,甚至于抹杀。


从根本上,这种做法是对于历史的曲解和否定,是解构历史主流、抹黑历史英雄的做法。



我们从历史中走来,那段风雨飘荡的岁月塑造了现在的我们。


倘若真依高晓松胡诌,那么我们的历史将被彻头彻尾的颠覆。


如果郑成功不是民族英雄,而是所谓的大倭寇。


那侵略台湾的荷兰人又是什么身份?


印第安人会觉得屠杀同胞,侵占美洲的欧洲人是好人吗?



如果中国没有四大发明,那是不是我们真的要把所有的文化拱手相让,任人予取予求?


所幸,一切还来得及。


大部分人没有被这个“知识分子”忽悠瘸了。

高晓松小的时候,高母曾和他说:“这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


可是现在的高晓松,嘴里歌颂诗与远方,实际上眼里只盯着眼前的苟且。


高晓松曾在节目中胡说“九一八事变”因张学良而起,否定西安事变的正义性。


但凡上过学的都学过“九一八事变”,知道这场事变的来龙去脉,知道日本的狼子野心。


"九一八事变"时被日军炸毁的南满铁路柳条湖段现场


但是到了高晓松嘴里,“九一八事变”的罪魁祸首不是日本,倒成了张学良。


“张学良导致九一八事变、乃至抗日战争爆发。”


日本的狼子野心,到了高晓松嘴里却变成因张学良而起的顺势而为了,把侵略的恶行说得如此无辜。


老徐我还是第一次听。


活脱脱一个“文化汉奸”!


高晓松还否定西安事变的正义性,觉得再晚个几年,中国军事实力肯定得以发展。


他难道不知道“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


难道不知道山河破碎,人民挣扎的辛苦?



一个出生于书香门第的“知识分子”,从小就接触到的是学者、大师。


怎么从“书香门第”养出了这样一个叫“家门不幸”的玩意儿。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否定历史,扭曲历史的人,最后也将成为历史。


娱乐至死,解构历史,只会叫真相被掩埋,让人走上歧路。


高晓松,不就是个好例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