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文波(时任三一重工执行总裁)
本报记者段芳媛整理
股权分置改革已过去多年,每次回想,我都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思也很有成就感的事。
中国证监会在2005年4月宣布,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已具备启动试点条件。我们与其他三家企业被选为首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企业。
为什么选我们?一是我们业绩良好,市场形象不错,股权结构也单一。二是我们愿意付出改革成本、承担相应风险。除此之外,很多人不知道,我们在2003年上市前就提出了股权全流通设想。2004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梁稳根在出席全国人大会议时,又提出了相关议案。所以对股权分置改革这件事,三一重工很早就在证监会那里“挂了号”。
推进过程中的压力比我们想象中的大很多,股转价格是关键点。当时没有任何标准,都是在反复沟通中找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平衡点。有时候,我们都觉得钱已经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把股改做成,不惜代价闯关成功。
公司高管进行了分工,明确每一个人对接的股东、证券公司。只要是我们股东名册上有一定持股数量的股东,我们都会一对一地进行电话沟通和交流。股民最大的担心就是大量股东和股票进入流通市场后,会造成股价下跌。我们必须一个个地解释,让他们知道这对资本市场是一件好事,把事情做成了,股价不会跌,反而会上升。同时,大股东的股票拥有了流通权利后,也不是随时能够交易的,这部分股票的交易要遵守很多规则。大股东主观上同样希望股价上涨,在这件事情上,大小股东的利益是一致的。
向小股东们解释清楚之后,他们知道你给我送股票和现金,同时这又是件好事,何乐而不为?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这确实是好事。我们从一家上市时仅50亿元市值的公司,成长为现在市值超2500亿元的大企业。
除了股东之外,当时媒体24小时守在我们公司进行跟踪报道和采访。专家学者有不同看法,网络上有各种意见,这些氛围都会影响改革的成败,这也是我们需要攻克的难关。当时,我们每天开新闻发布会,与媒体以及市场上其他声音进行沟通交流。
通过不断地与股东交流,我们也一次次提高和修正了交易对价。一开始我们的方案是“10股送3股派8元现金”,后来修改成“10股送3.5股派8元现金”,并主动提高减持门槛,做出增加两项重要减持条件的承诺。当时我们支付的对价是最高的,给小股东的让利也是最多的。
但这个对价方案并不是一开始就敲定的。在董事会上,有董事建议10股送3.1股或者3.2股,表明一下态度就行了。一番争论后,董事长梁稳根表态说:“国家之责大于企业之利,不要斤斤计较,干脆10股送3.5股,一步到位。我们多送300万股,换来股改最终实现,值!”
股改方案修改以后,投资者看到了三一重工的诚意,市场上的批评渐渐少了。真诚,为我们的股改赢得了最终的绿灯。
股权分置改革临时股东大会2005年6月10日在长沙召开。当时清华同方已在我们之前率先投票,但是很遗憾他们没有通过,并且发生了股东之间的冲突,大小股东之间的情绪还是很对立的。在这种情况下,为保证这次会议顺利召开,得到良好结果,我们做了精心安排,包括开会前请李谷一唱歌缓和现场气氛,大股东和小股东平等地坐在主席台下。为了安全,我们把喝水的茶杯都从瓷杯换成了纸杯。
也是因为我们前期的不懈努力和不惜一切代价闯关的决心,最后现场投票结果是1股同意,1股反对,通过率99.99648%。我们成为了“中国股改第一股”,开启了中国股权分置改革新纪元,中国股市就此进入全流通时代。
本文源自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