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热点

实事新闻解说: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消防设施通用规范gb55036-2022

阅读:

标准条文

7.1 一般要求

应建立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采购、验收、运输和贮存管理制度,确保所使用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符合国家有关要求。不得将任何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物质添加到食品中。

条文理解

建立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并易于良好执行的原料、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相关产品的采购、验收、运输和贮存等全过程管理制度,对于保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应用安全性至关重要。制度应确保切实符合国家有关要求,应能防止发生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情况。

《食品安全法》第五十条规定:

食品生产者采购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对无法提供合格证明的食品原料,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检验;不得采购或者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进货日期以及供货者名称及、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并保存相关凭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六个月,没有明确保存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食品原料通常分为植物类、动物类以及微生物类。《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五十条对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行了定义说明,GB 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2 术语和定义也给出了食品添加剂定义,附录D列出了食品添加剂功能类别(22类)。

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包括营养强化剂。食品添加剂功能类别:

D.1 酸度调节剂:用以维持或改变食品酸碱度的物质。

D.2 抗结剂:用于防止颗粒或粉状食品聚集结块,保持其松散或自由流动的物质。

D.3 消泡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降低表面张力,消除泡沫的物质。

D.4 抗氧化剂:能防止或延缓油脂或食品成分氧化分解、变质,提高食品稳定性的物质。

D.5 漂白剂:能够破坏、抑制食品的发色因素,使其褪色或使食品免于褐变的物质。

D.6 膨松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加入的,能使产品发起形成致密多孔组织,从而使制品具有膨松、柔软或酥脆的物质。

D.7 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赋予胶基糖果起泡、增塑、耐咀嚼等作用的物质。

D.8 着色剂:使食品赋予色泽和改善食品色泽的物质。

D.9 护色剂:能与肉及肉制品中呈色物质作用,使之在食品加工、保藏等过程中不致分解、破坏,呈现良好色泽的物质。

D.10 乳化剂:能改善乳化体中各种构成相之间的表面张力,形成均匀分散体或乳化体的物质。

D.11 酶制剂:由动物或植物的可食或非可食部分直接提取,或由传统或通过基因修饰的微生物(包括但不限于细菌、放线菌、真菌菌种)发酵、提取制得,用于食品加工,具有特殊催化功能的生物制品。

D.12 增味剂:补充或增强食品原有风味的物质。

D.13 面粉处理剂:促进面粉的熟化和提高制品质量的物质。

D.14 被膜剂:涂抹于食品外表,起保质、保鲜、上光、防止水分蒸发等作用的物质。

D.15 水分保持剂:有助于保持食品中水分而加入的物质。

D.16 防腐剂: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储存期的物质。

D.17 稳定剂和凝固剂:使食品结构稳定或使食品组织结构不变,增强粘性固形物的物质。

D.18 甜味剂:赋予食品甜味的物质。

D.19 增稠剂:可以提高食品的黏稠度或形成凝胶,从而改变食品的物理性状、赋予食品黏润、适宜的口感,并兼有乳化、稳定或使呈悬浮状态作用的物质。

D.20 食品用香料:能够用于调配食品香精,并使食品增香的物质。

D.21 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有助于食品加工能顺利进行的各种物质,与食品本身无关。如助滤、澄清、吸附、脱模、脱色、脱皮、提取溶剂等。

D.22 其他:上述功能类别中不能涵盖的其他功能。

食品相关产品,指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容器、洗涤剂、消毒剂和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范围:

  • 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指包装、盛放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用的纸、竹、木、金属、搪瓷、陶瓷、塑料、橡胶、天然纤维、化学纤维、玻璃等制品和直接接触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的涂料。
  • 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指在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生产、销售、使用过程中直接接触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的机械、管道、传送带、容器、用具、餐具等。
  • 用于食品的洗涤剂、消毒剂,指直接用于洗涤或者消毒食品、餐具、饮具以及直接接触食品的工具、设备或者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