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热点

[日常]揭秘介绍:2012年上海最低工资,出租车真坑

阅读:

【编者按】

曾几何时,出租车是上海的一块“金字招牌”,“差头司机”也是一份吃香的职业,白手套、白衬衫、白座套,是许多人对这一行业形象的记忆。

如今开出租不再风光,投诉时有发生。上海大调研近期推出“出租车之困”系列报道。上一篇,我们聚焦了虹桥火车站和两大机场存在的拒载挑客现象,特别是短途出行更容易遭遇打车难。

事实上,近年来,交通执法部门对于出租车拒载、挑客等情形一直处于高压整治态势,违规行为为何屡禁不止?

“挑客、宰客现象二十多年前也有,只不过现在更加明显,主要是两大原因:一受网约车的冲击,出租车生意难做,收入减少,司机不珍惜岗位;二是传统出租企业陷入低迷后,投鼠忌器,对违规驾驶员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有业内人士坦言,出租车拒载、挑客的背后,除了部分驾驶员职业道德出现问题,也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本篇关注乱象背后出租车行业的没落。症结何在?问题何解?下一篇将继续探讨。

浦东机场打车点 资料图

宁愿排队数小时也要去机场接客?

记者在“出租车之困”上一篇提到,出租车司机去机场接客,等候两三个小时是常有的事,运气不好排个七八小时也正常。排队如此“漫长”,为何仍有这么多司机要苦苦等待?

有司机坦言,由于网约车的冲击,开出租车挣钱越来越难,在外面跑,经常四五个小时赚不了200元,大家来机场排长队就是为了赌一个“长途单”。

还有司机直言出租车行业不景气,钱难赚,“自己肚子都吃不饱,管什么服务质量呢。”

抱着这种心态,个别出租车司机对“短途单”难免有怨言,并由此出现挑客拒载情况。“像我一天最起码得挣到400块钱,往后的收入才是自己的。如果排5个小时队就拉个起步价,那肯定是有点不情愿,所以有时候确实会有拒载的,也要看司机个人素质。”出租车司机魏师傅这样说。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出租车可能接到短途单的情况,浦东机场方面有一个特殊方案。

记者从多名司机处了解到,从浦东机场出发的单子,如果行程少于22公里,且回到机场用时不超过1小时,出租车司机可以凭里程数获得一张小票。凭借这张小票,返回后司机就可以直接进入航站楼的等候区域排队,不用再到蓄车场“从零排起”。

即便如此,多名司机告诉记者,他们还是更愿意接“大单”,行程“越长越好”。跑短程虽然能拿票,但送完人回来也要排队,一来一回将近2个小时,也很折腾,不如跑一次大单省事。特别是浦东机场,离市区更远,接大单的机会比虹桥机场多一些。

因此,有的司机宁愿在浦东机场排数小时的队,也不愿在外面接散单。“来机场至少不确定性小一点,一天排三趟,多少能挣一点,要是接到大单还能挣多一些。”魏师傅坦言,来机场排队没那么累,充电、餐饮等配套设施齐全也是一个因素。

对此,上海出租汽车暨汽车租赁协会改革创新委员会主任葛磊分析,今年以来,出行市场有一定回暖,出租车的运营车辆也有回升,但是随着大量网约车进入,出行供给的增速大大超过了需求增速,开出租车日均营收陆续出现下滑,司机们又感叹生意难做了。眼下,出租车和网约车生意都不是太好,一个出租车驾驶员单日营收六七百元,去掉成本、租金,生活压力较大。

网约车给出租车行业带来怎样的冲击?

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左右网约车进入上海,2016年起网约车开始在上海爆发式增长,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上海新增核发网约车辆运营证仍快速增长,在18个月中核发26118件,总数达到近6万辆。

另据“上海统计年鉴”数据,2010-2021年,上海巡游出租车的运营车辆数从50007辆降至35317辆,减少29%;年载客车次从63307万次降至20176万次,锐减68%。

虹桥火车站打车点 资料图

开出租怎么不吃香了?

出租车行业面临的现状,让两位入行几十年的老师傅心中不是滋味。

他们认为,出租车司机收入低加剧了拒载、宰客现象的发生,此外,正规培训不到位、从业门槛低也是其中的原因。

季师傅直言,“归根究底还是收入太低了,将近30年过去,收入基本上没变化,我现在做一休一,一个月到手还是5000-6000元,这也是目前开出租的月平均收入。”

季师傅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天他光份子钱就要交420元,加上油费、社保费用等,一天至少赚600元才算不亏本。

记者采访多名出租车司机发现,月收入过万也是建立在长时间运营之下的,有收入较高的司机表示,自己一天运营15个小时,一个月休息两三天,“就是在拼命”。

“出租车驾驶员已经从一个光鲜的职业、一个曾经我引以为豪的职业,变成了一个人人可以议论、司机又随时可以放弃的职业。”季师傅开出租近30年,谈起多年来的变化,心酸又无奈。

1994年,季师傅正式入行时,行业有一定门槛,要上海户籍,初中文化以上,上岗前光培训就花了近一个月,“那时要戴白手套,坚持白座位,座位上要一尘不染,检查人员摸到一点灰尘都不行。”季师傅还记得,第一个月的到手工资是5000多元,“在当时,这个收入超过了不少在企业上班的人。”

2000年,季师傅花了28万在上海买下一套房,2012年又购入一套房,“两套房子的钱主要是我开出租赚的,那时还有人让我介绍想来开出租。”季师傅叹了口气说,“现在没人问了,上海本地年轻人很少有想来开出租的。”

到了2015年前后,季师傅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职业没以前“吃香”了,身边很多同事、同行纷纷转行,社会上对于出租车司机的负面评价多了,他也开始丧气,“年轻一点的去开公交车,年纪大的开环卫车,这都比开出租挣钱,现在开网约车收入普遍也比我们高。”

出租车司机张师傅从业20多年,同样对入行时的培训之严、从业门槛之高印象深刻。

这几年,他发现培训和管理都没有那么严格了,“公司首先想的是先把空车子开出去,培训只是走个过场。”

事实上,挑客、宰客现象二十多年来一直存在。“只不过现在我感觉更严重了。”张师傅总结,归根结底有四个原因,一是驾驶员的收入降低,二是驾驶员进入公司后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淡薄,三是入行门槛太低,驾驶员不珍惜,四是网约车的冲击。

上海进博会的保障车辆 资料图

虽说驾驶员也有难处,但这可以成为降低服务质量的理由吗?

出租车司机钱师傅就认为,频繁去机场排长队不可取,说明司机自己不够勤快,“灵活点、平时有积累的司机一般都知道什么时间段,哪里会有生意,总是在机场趴着的懒司机居多。”

张师傅也说,苦和难可以理解,但拒载、挑客、“一口价”是违反职业道德的,“我们很多老司机都明白,生意不好做,也不必拿乘客出气,既然选择了这行,就要认真做好,服务好每一个乘客,认真做好每一差。”

乘客体验不佳,出租车司机也觉得苦。昔日“金字招牌”如何擦亮?我们将在下一篇继续探讨。

白浪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