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初,在湖南省,有一名犯人找到监狱长,主动投案自首,而在监狱这种事情很常见,毕竟有不少人因日夜遭受良心的谴责而自首,而当听到姚楚忠说40年前,是他杀了杨开慧时,当场的人都很惊愕。
虽然杨开慧之死众口纷纭,但还是没有想到他会自己站出来。很快这件事就进行了调查,40年前的真相渐渐浮出水面......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1901年,著名的教育家杨昌济家里,诞生了一个女孩子,对于出生的女孩,杨昌济十分喜爱,并取名为杨开慧。杨昌济希望自己的女儿一辈子可以开朗,聪慧,前程似锦。
杨昌济曾在英国、日本留学十余年,因此杨开慧是在一个很开通的环境中长大,7岁时破例入了小学。她学习十分刻苦,成绩也很优异。在她年幼时,父亲总是教导她很多进步的思想,因为此,杨开慧从小便有了要改变旧社会,走向革命道路的想法。
当有人问她未来有什么规划时,她会直起腰板有志气地回答道,以后要做很多对社会,对人民有贡献的事情。她的这些话让许多人很吃惊,因为当代女生的社会地位不比男性,况且杨开慧年纪尚小。
1913年,杨昌济带着杨开慧回到长沙去教学。
就在这一年满怀抱负的毛泽东恰巧来到了这所学校,并成为了杨昌济的学生。毛泽东很钦佩杨先生的学识,时常到他家里去讨教,从而结识了杨开慧。
杨开慧虽身为女儿身,但拥有无人媲美的胆量和决心。这一切,杨昌济是看在眼里的。他决定要好好培养自己的女儿,在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1918年,杨昌济受到邀请前往北京大学担任教授一职,杨开慧也跟随父亲来到了北京,这年9月,毛泽东也来到了北京,并且寄住在杨昌济的家中。
在杨昌济的举荐下毛泽东到了李大钊的图书馆工作,但时常会去杨昌济家中看望,那时,毛泽东总会写了文章后送给杨开慧阅读。
杨开慧对博学多才的毛泽东心生爱意,而毛泽东也对别具一格的杨开慧流露了真情。在相处的这些日子中,两人接触颇多并开始相爱。
后来毛泽东离开北京去了上海,两人经常书信来往,在这一封封信的传递之间,彼此的心越来越近了,距离虽远可心不远,可谓“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杨开慧也曾在日记中写过这样一段话:
很幸运我遇到了一个爱人,我非常的爱他,听了他的故事,看了他的文章、日记之后,我爱了他。
在毛泽东的影响下,杨开慧开始接触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她同毛泽东一般,在新文化运动中思潮澎湃。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这让无数青年为之愤怒,五月四日来临那天,以青年学生为代表的五四运动在北京如火如荼的展开。
五四运动的精神彻底感动了杨开慧,她同那些青少年一起,勇敢地与旧社会的封建势力作起了斗争。
1920年,杨昌济先生在北京因病逝世,杨开慧与家人一起又回到了湖南,并且进入了福湘女中学习。
在那个年代,学校规定了女生必须留长发,并且每周要做礼拜,而杨开慧不仅剪了短发,每周更不会去做礼拜,她要用这种方式来表达思想解放。
除此之外,她还在校刊上发布了许多主张女性应该获得应该有的尊重,女性不一定要依赖于男性,而这个社会也应当是男女平等。
她竭尽全力,无惧无畏的为女性发声,她铿锵有力的抨击着社会的不平等与封建思想,得到了许多女性的支持和敬佩。
她同毛泽东一般,呼吁同学们觉醒起来,共同走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道路,为未来而战斗,这无疑威胁到了帝国主义,他们多次恐吓杨开慧,但她始终只有一个回答:“我有我的自由!”
学校领导者想要阻止学生们参加这以反帝反封建为目的运动,就将学校大门锁起来,并警告大家:参与运动者,予以开除学籍。
但这并没有影响到杨开慧和同学们,他们无所畏惧,冲出校门,在杨开慧的领导下进行了如火如荼的觉醒运动。杨开慧在毛泽东的支持下,与同学们一起游行街头,开展了宣传觉醒运动。
这时,毛泽东与杨开慧正处于热恋时期,两人经常进行先进思想的交流,毛泽东还亲手写了《虞美人》赠予杨开慧。收到词后的杨开慧与好友分享了毛泽东给她的浪漫。
秋天时,毛泽东全力准备这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中,但是宣传工作遇到了难题,没有足够的经费,杨开慧知道后,拿出了杨家最后的积蓄,赠给了毛泽东置办书社。
1920年冬天,毛泽东与杨开慧结了婚,没有一切繁琐的礼节,但有两个人的真情实意,这对旧社会的封建礼节来说,是有力的斗争。两个人的革命情谊与爱情让人为之震撼。同年,杨开慧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1年,杨开慧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是毛泽东的良人,也是他的得力助手,竭尽全力地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并辞去教师一职,从事党的工作。
当时,中国共产党刚创立不久,毛泽东有很多事情要忙,而杨开慧就在一旁帮助他,照顾他到深夜。
工作需要,毛泽东经常要外出,去参加一些会议和各种活动,杨开慧就会替他将“定稿”工工整整地写好。
1922年,他们爱情的果实——大儿子毛岸英出生了,后来又迎来了毛岸青,一家人其乐融融。
1923年,毛泽东前往上海工作,两人依依不舍,毛主席在临走时写了首《贺新郎》赠给杨开慧。第二年杨开慧前往了上海,两人再次相遇。
短暂的相聚后,又要分别,为了革命,为了信仰,为了人民,必须要有牺牲,杨开慧是愿意的、支持的。
回到湖南后,杨开慧一边照顾着孩子,一边投身于革命事业当中。
1925年,杨开慧第一次来到婆家—毛主席的出生地韶山,毛主席也回到了韶山,在当地进行了革命活动。杨开慧协助毛主席一起创办夜校。
1927年,大革命失败,无数革命者葬身在国民党反动派的手下,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毛泽东与妻子再次分别,让杨开慧带着孩子回到娘家—板仓,没想到这次分别竟成了永别。
此次毛泽东去领导秋收起义,来不及道别,两人便匆匆分开。女人的直觉使杨开慧十分不安,她的直觉没有错,这次分别是永别。毛主席最后离开的背影,是杨开慧此后日日夜夜所思念的画面。
杨开慧依然坚持着革命斗争,而国民党派蒋介石杀红了眼,遇到共产党就杀,并且政府通知,抓一个共产党就可以给予十块大洋作为奖励。
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许多党的联络地被敌人所破坏,因此杨开慧未能联络到组织,但她依然冒险进行地下工作,为建设党而努力着。
同时作为一位母亲,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孩子们。
在与毛泽东朝夕相处的几年之间,时间过得飞快。两人互相照应生活着,工作着,为这革命努力着。而这次分别两个人之间有的只是无声的联系。长达一年的失联,让杨开慧愈发觉得不安。
这次秋收起义进行得并不顺利,期间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打压,许多运动中的骨干人物和一些村民遭受了迫害,这些毫不保留的在报刊上登记,为的就是紊乱民心。
在煎熬地度过一年后,有人捎了信给杨开慧,那熟悉的笔迹...无疑是他写来的,他用暗语写道,他们被逼上井冈山,在那里做着生意,大致意思是说他还活着,最后看到落款日期已然过了半载。
但这已经让杨开慧十分开心了,只要他还活着那便足以。她写下了《偶感》这首诗,从这以后她再也没有收到信了,她继续抚养着孩子。
她写了很多信,但怕一旦被国民党发现,会对党的工作不利,便放在了墙中,心想毛泽东会看到吧,但直到她牺牲,毛泽东也没有看到,过了半世纪,被人发现了嵌入墙中的一封封信,这沉甸甸的爱意存封于冰冷的墙壁中,这是她爱的痕迹。
这些日记一藏就是五十多年,1982年,第一批家书被人们发现,在毛泽东去世多年后才被发现,可惜杨开慧写给毛泽东的家书,他没有看到。但彼此之间牵挂的心已足以。
经过几十年的封存,这12封信依然完整,这些信中包含的是对丈夫的思念,牵挂,担忧,对孩子的惋惜。
此时的杨开慧已经亲眼目睹了许多的杀戮,那些惨死的好友历历在目,当她觉得自己的生命要到尽头的时候,给三个孩子换了姓,决定交给孩子们的叔父。
托孤信还没寄出去,她的堂弟杨开明就牺牲了。杨开慧的心病越来越深沉了。
1930年8月,为了能抓到杨开慧,何键给出了很高的悬赏金,杨开慧做过很多造福百姓的事情,他们怎么会恩将仇报把杨开慧推出去呢?因为何键下了命令:谁能抓到毛泽东之妻,赏1000大洋。何键知道对于贪财之人来说,这些钱够他们吃穿一辈子。
果不其然,有人为了这些赏金,疯狂的巡捕杨开慧,虽然杨开慧在老百姓的掩护下,辗转脱险几次,但最终还是没能逃过抓捕,在10月的一个晚上,他们冲进了杨开慧的秘密住所,杨开慧被捕。
何键本想将杨开慧立即斩首悬头颅于城门之上,杀鸡儆猴,但有人提议,不如让杨开慧降伏,可以套出很多党的秘密。何键觉得十分在理,对杨开慧说,只要她愿意宣布与毛离婚,可立即释放。
杨开慧拒不投降,十分坚毅。
当年与杨开慧一起关押的人回忆,每每被审问时,杨开慧丝毫不惧,十分的冷静。《晚晚报》得到批准,到监狱采访,当问到杨开慧,参加共产党是犯法的,知法犯法,后悔吗?
杨开慧毫不迟疑的回答:“错的不是我,是何键,就算我死了,我也不会后悔,我生来自由,只做自己觉得对的事。”
杨开慧的亲朋好友拜托蔡元培等有声望的人救她,于是蔡元培等人便写信要求何键放了杨开慧。
迫于外界压力,何键吩咐狱中的人不许动刑。
何键不杀杨开慧,并希望她能投降并宣称与毛润之再无关系,但因为迟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他就动了杀心,决定处死杨开慧。
1930年11月,敌人押杨开慧走过城北至城南,以此示众。临刑前,杨开慧高昂着头颅,挺拔着腰板,姚望着井冈山,没有人明白她在看什么,只知道她死也不屈服。
罪恶的枪声响后,杨开慧倒在地上,那片荒地被染满了鲜血......
不久,在江西执行任务的毛泽东,得知妻子遇害牺牲的消息后,悲痛欲绝。
1957年,杨开慧的好友送给毛主席一首早年写的词,这词是好友的丈夫去世后不久写的。毛主席收到后,在回信中也写了一首词《蝶恋花·答李淑一》。
民间对于杨开慧的死法有很多说法,因为当时是秘密进行的,有说是枪杀,也有人说是砍头而死,真相也许只有何键知道,但他已死。真相似乎彻底掩埋。
1970年,一个人落网,尘封多年的秘密,揭出了真相。
当年下令杀了杨开慧的何键逃到台湾,但刽子手姚楚忠仍逍遥法外,他知道自己罪孽深重,便隐姓埋名于乡村,但始终逃不过内心的谴责与煎熬,选择了自首,也说出了当年的真相。
当年挨了两枪子弹的杨开慧并没有死,姚楚忠接到命令去杀了杨开慧,他带着士兵到达刑场后,找到爬行了数十米的杨开慧,地上被拖出长长的血迹,杨开慧的嘴中满是沙土,两只手紧紧的抠在泥土中,血肉模糊,
姚楚忠并没有因为眼前的场景而怜悯,拿着手枪上前,将本有一线生机的杨开慧杀死。
姚楚忠的冷血,令人发指。
1974年,姚楚忠被判处死刑。
1982年,1990年,两次缮治杨开慧烈士的故居,两次发现了她的手稿。拂去表面的尘埃,依旧完整,字字情深,表达的是对革命的期待,对孩子的关切,以及对毛主席至死不渝的爱。细腻的情感流淌了半个世纪。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