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精神科
Geriatric psychiatry
周三上午,我在心理门诊出诊。
和平常一样,来的都是老年患者和他们的家人。
我一共看了20个病人,有的病情已经好转,有的不太稳定,有的需要马上住院治疗。
这是门诊的日常状况。但我隐隐感觉最近有一些不同。
门诊接近1点才结束,我空下来,回顾一想。
不对啊!
最近门诊的病人中,焦虑和抑郁已经占了一半以上
门诊中焦虑和抑郁已经占了一半以上
时间倒退到18年前。那时我刚转入老年精神科看门诊来的病患多数是患了中重度痴呆的老人,或者是非常消极抑郁的老人,家人无可奈何才带他们来我们老年科的门诊。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老年人身上的抑郁症状被人们有意无意地遮蔽了起来。
其实,老年期抑郁并不少于老年认知障碍。有国外调查数据显示,达到抑郁症标准的约占所有老年人的3.5%-5.5%,存在抑郁情绪的老年人约有10%-25%(不同调查场景的数据略有不同)。我们在上海杨浦一个社区的调查结果是,18%的老年人有抑郁情绪,和国际数据基本一致。
这些抑郁问题,不仅让老人自己郁郁寡欢、缺少兴趣、不愿活动,对家人也容易生气、不满与发生冲突。
表现在具体的行为上,会有反复要去检查看病、或拒绝看病、对事情态度消极等。
更严重的是,首次在老年期出现的抑郁问题,还可能是痴呆发生的早期信号!
抑郁问题可能是痴呆发生的早期信号!
抑郁问题可能是痴呆发生的早期信号!但是,大多数人都未能意识到这点。
中国从没有这么长寿过,这是国家繁荣昌盛、社会进步、医学发展的景象。
不足之处的是,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和敬老经验,都没有告诉我们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办法。
大家都只好想当然:“老人嘛,记性有点差也很正常!”这导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与疾病风险没有被发现。
我们医生到社区筛查老年人记忆,也被认为是多余和打扰。
另外一种想当然是:“老人年纪大了怕吵,不想出去玩,对各种事情没兴趣,也是正常的吧“。
这种想当然,会让家人把老年人轻中度的抑郁焦虑忽略掉。老人自己也会觉得:“我心情不好,是因为老了,遇到事情看不开。”于是并不会像生病感冒了一样去找医师看病。
另一种情况是,老人总要去医院检查和看病,但是又查不出什么来。家人觉得老人太任性或者太“作”,而老人自己郁闷难言。
所有的这些想当然和误解,都阻止人们早期发现并把老人带到我们面前,所以18年前几乎只有重度障碍的病人才会来门诊。
而现在,轻度认知障碍前来就诊的老年人已经很平常。随之而来的,焦虑、抑郁的老年人竟然占了我们老年科门诊的一半!
严重的痴呆、吵闹等精神行为问题的患者依然是我们重要的工作对象,但门诊的转变让人惊喜。
这反映了时代的变化,也折射出人们态度的改变——理解了老年人早期看诊的必要性,也对老年精神心理科少了偏见和误解。
老年期抑郁和焦虑治疗后会缓解
和阿尔茨海默病不同,老年期的抑郁和焦虑经过治疗,大部分是可逆和会缓解的。我这一天门诊中的几位患者,就可以明显地看到他们前后的变化。
一位外地赶来的患者说,之前不敢出门,不愿意让老婆离开家里,每天莫名惶恐和难受。现在他已经能独自来看病,微笑着说自己已经重新承担起一家之主的职责。
王阿姨在三个月前遭遇了家庭变故,每天以泪洗面,不愿意外出,不想吃饭,不愿意和同学聚会,认为生活没有意义。
现在经过6周复诊,尽管仍然避免不了心里的难受,但她开始接受同学们的陪伴和支持,开始参加一些活动,整理自己的生活和对以往的回忆,整个人变得积极起来。
还有一位女士,之前是能干的公司董事长,逐渐不愿外出,消瘦,多忧虑,不愿意和远在国外的子女交谈。家人劝解时还会生气或者哭泣。在子女的强迫下来到我的诊室,通过检查我们诊断她是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前期,情绪产生改变和退缩是痴呆前精神心理障碍。
通过两年的治疗,她情绪稳定了,生活积极了,自己能独自安排就诊和服药,定期与子女远程沟通。她的记忆障碍也不再恶化,远在海外的儿女安心不少。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最近的门诊总能看到这样的变化,实在让人欣喜和高兴。
在人们的态度改变后,我们有机会诊治疾病早期症状的患者,医疗也才能有机会发挥更大的作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可以在专业的支持下,生活重新有欢声笑语。
参考文献
基金支持:
END
本文作者:李霞 刘子逸
图文编辑:钱时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