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热点

查看秘闻速递:第二代身份证,陕西高考身份证丢了怎么办

阅读:

现在,人们不论是工作、学习、出行......甚至是打游戏,都离不开身份证的“帮助”,可是你知道吗?在三十多年前,重庆作为北京试点之后首批制发居民身份证的九个城市之一,那时候的身份证需要写字好看的民警填写好底卡,再贴好市民照片后翻拍制成。

关键词:身份证

重庆人的第一张身份证:手写贴照片

1984年,在部在北京试点颁发居民身份证的基础上,1985年指定重庆、上海、天津等九个城市为全国首批开展制发居民身份证工作。1985年1月8日,重庆市人民政府颁发居民身份证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重庆市颁发居民身份证实施方案》。

“当时群众带上一寸免冠黑白照片来到,由民警手写填好底卡,再把照片贴到身份证,并人工对居民身份证进行,随后送厅翻拍制作成居民身份证。”江北区分局观音桥籍民警杜娟回忆:“当时字写得规整的民警就会受到‘特殊照顾’,专门被派去填写底卡。”

2000年12月,观音桥档案工作达一级标准考评会。

为了保证居民身份证制作的统一和高质量高标准要求,制证有组织照像、填写底卡、翻拍、扩印、裁切、印刷、塑封等七道工序,每道工序都建立了严格的质量标准和制度,不合格的要返工重做,确保制作的每个证件符合统一的规格标准。但即便是十分的细心谨慎,仍不可避免的存在错填、误填、漏填的情况。

而随着九十年代的到来,制证技术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1992年计算机录入开始逐渐取代人工填写。2000年,市局开发了“居民身份证无底卡制发网络管理”,摄像机和扫描仪代替了手工采集照片,网络传输取代了车马周转,计算机无底卡制证替代了人工翻拍,制证效率和质量都得到了极大提升。

2001年2月,爱民月活动中,观音桥杨建副所长为群众送还居民身份证。

2002年12月,口内勤邓树云正耐心向群众解答有关口的问题。

2002年12月,口内勤正在档案室内查找口内册。

2004年4月,“二代证”时代全面到来。“照片变成了彩色、芯片储存信息,防伪功能增强、增加了指纹录入、可机读也可视读……可谓实现了真正的‘人证合一’。”杜娟摊开手掌,一条条细数着二代证的特点:“以前必须年满16周岁的公民才能申领身份证,现在不再进行年龄限制,只要能采集有效照片的居民都可以按程序进行申领。”

“为了进一步方便上班族和异地居住的群众,我们特地增加了节日预约、上班延时和异地办证服务,高考生还能专享绿色通道,最快72小时即可拿证。”亲历了这些年的改变,杜娟感慨万千,对未来的一切也满怀期许。

1985年,江北区观音桥地区颁发居民身份证工作全体同志留影。

关键词:口簿

以前口本是手写 查资料是“大海捞针”

在观音桥,市民王阿姨拿着口簿从政大厅走了出来。“刚刚里面那位杜警官给我说入手续已经办完了,我都不敢相信,才跑一趟就给办成了,这可比以前方便多了。”王阿姨惊喜万分,她说自己来帮儿媳妇和孙子办入手续,从成都转入重庆江北。

2006年7月,档案室资料查询。

“在2006年前,口迁徙非常繁琐。”谈及迁徙业务发生的变化,杜娟说到:“不仅要等指标,而且要跑上好几次。”刚接触籍民警工作时,杜娟的更多是新生儿入登记和老人的死亡注销业务,想起最初口迁徙的高难度,杜娟回忆说:“那时口迁徙讲究一个‘先下后上’,也就是说你得填写一张‘异动’小卡片,写明迁入迁出原因,然后从自己的口原籍地迁出,之后才能到你需要迁入的地址相关手续。

由于当时每个只能负责自己辖区内人口的籍业务,不论是迁入还是迁出,都需要经过层层审批、讨论、再审核等环节。有时候两地相隔千里,迁徙口的群众因为材料不齐而来来回回跑上好几趟,这都是常有的事,结果时间耽搁了几个月,路费也花费了好多。”

2008年4月,社区民警江涌(左一)为行动不便的辖区群众送证上门。

据杜娟介绍,以前口簿表格里的个人姓名等信息,都是手写,一个籍业务的时间与现在相比要花得长得多。“那会儿电脑没有普及,更别说手机了,要想查个什么东西都比较麻烦,得在一大堆文件里面一页接着一页的翻找。”杜娟依然记得那时候自己坐着有轨公交车,往返于分局或者市局递交籍材料的日子,而随着电脑的日益普及、网络的逐步完善、籍管理软件的全面升级,联网管理籍已经逐步实现。

如今,口簿表格上的信息和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上的信息,已经全部实现电脑打印,实现全国联网管理籍业务。

2008年3月,籍窗口民警邓素云向办事群众耐心讲解籍政策。

关键词:科技改变生活

现在的服务更方便、更快捷

居民身份证自助申请、领取,全功能证件自助拍照,临时身份证明自助……去年10月,江北区分局以推动民生警务的智能化发展着力,巧妙选择群众需求关键点和工作结合点,在全市率先投放集9个大项业务于一体的智能警务自助服务区。

观音桥24小时自助便民服务区。

服务区按照智能化和便捷化的建设初衷,以简易操作为导向,充分简化操作流程,缩短时长,以满足市民群众的“进入门槛”。 便捷、高效、全天候“不打烊”警务服务引来市民争相“尝鲜”, 真正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服务。

“过去市民都苦恼于‘上班时间没空办事,休息时间没处办事’,现在可不同了,不打烊的24小时自助服务机方便了你我的生活,而今后还会有更多方便快捷的服务将会走进山城。办事不用出远门,群众不再跑远路,我们真正的把‘放管服’落实到了实处。”谈及科技加力后民生警务工作带来的便利,杜娟这样评价说。

群众在观音桥政窗口进行自助柜机操作。

此外,为进一步提升便民服务水平,由江北区分局研发的“江北在线”便民服务平台也在不间断地为市民游客服务。居民身份证申领、居住证、籍迁出注销、籍迁入、新生儿入……近30项便民服务事项,只需要进入微服务点击预约,按照短信通知到指定地点即可。

“自从服务平台开通后,市民通过示例模板在网上可以直观地查看需要准备的材料,民警先期审核后再进行,避免了因材料不齐而导致的多次跑腿,也不用现场花费时间填写表格。”

江北在线公众号

社会管理飞速发展,生活轨迹不断变迁,从身份证和口簿一步步变化中,可窥见我们迈向未来从不止步的进程。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