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机关事业人员退休金“保低限高”十年过渡期结束,以后不再实行新老两种对比的办法计算养老金,而是与企业并轨,采用与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计算公式一致的方法。
按照并轨后企业和机关事业统一的养老金计算方法,影响退休待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性养老金部分
基础养老金=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 ×(1+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 2 × 缴费年限 × 1%
影响因素有以下3点:
1、退休上年度社平工资水平。现在大多数省份采用当年养老金计发基数,每年公布一次,各个省份不一样,普遍在6000~8000元之间,北京、深圳、上海目前已经超过1万元。这个基数都会逐年上涨。
2、缴费档次的高低。最低60%,最高300%。100%基数缴费指数为1,60%缴费指数为0.6,300%缴费指数为3,多缴多得,少缴少得。缴费档次的高低,直接影响平均缴费指数的大小,也决定着基础养老金的多少。
3、缴费年限的长短。也就是全部工作年限,包括实际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退休时累计认定的工作年限越长,基础养老金这块就越高。
二、个人账养老金
个人账养老金=退休时养老保险个人账的余额 ÷ 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影响因素有以下2点:
1、退休时个人账余额。余额的多少直接与缴费档次有关,因为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8%部分,全部进入了个人账。实际上,个人账余额一般高于本人实际缴纳数,它包含了历年缴费记账利息。
2、计发月数。这是根据退休时本人的年龄确定的,50岁退休计发195个月,55岁退休计发170个月,60岁退休计发139个月。如果个人账余额10万元,55岁退休和60岁退休,领取的账养老金每月相差130元。
三、过渡性养老金
过渡性养老金=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 × 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 × 视同缴费年限 ×1.3%
影响因素有以下3点:
1、上年度社平工资水平。或者是当年养老金计发基数,前面已介绍过。
2、视同缴费年限的长短。视同缴费年限,是指参保职工实际缴费年限之前的按国家规定计算的连续工作年限。机关事业人员2014年10月以前的工作年限算作视同年限,企业一般是指1996年以前的工作年限(具体各省有区别)。视同年限越长,过渡性养老金就越高。同工龄、同时退休的,机关事业人员普遍比企业人员多出20年左右的视同年限,所以过渡性养老金这块领取的较高。
3、视同缴费指数的高低。视同缴费指数的认定,企业和机关事业是有区别的。企业退休人员是按照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计算的,与实际缴费指数相挂钩;机关事业退休人员则是按本人退休前的职务职级职称、工资级别等确定,按照各省市制定的《视同缴费指数表》,三项指数查表相加即可。
以上视同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指数,对退休“中人”很重要,计算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两次都要用到。
另外,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是一种补充养老保险,只有机关事业单位和部分效益好的企业缴纳,不能称之为基本养老待遇。但作为补充,仍然对个人养老金总额影响较大。
上一篇:24小时专业信息:(上市公司分红)上市公司股票分红规则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