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热点

分享看法盘点:(青岛保障房网)青岛市保障性住房的最新消息

阅读: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推进“住有宜居”,完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加大人才住房保障力度,努力保持房价稳定。据悉,过去5年,我市着力构建住房保障体系,累计开工建筹保障性住房9.6万套,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5.3万套,通过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区改造的加快推进,我市累计解决了56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

高品质公租房可拎包入住

重庆南路与长沙路交汇处的东西两侧,一片片新建住宅楼拔地而起,而万科紫台保障性住房项目就处在重庆南路的东侧。站在长沙路上北望,3栋公共租赁住房和一栋经济适用住房矗立在眼前,目前都已完工等待交付。作为2014年我市重点民生工程,该项目将提供660套保障性住房。

这里原为老四方的小水清沟村和河西村,就在3年前,周边还是一片村民自建平房,公共配套设施缺乏,如今可是大变样,16栋现代化的高层住宅坐落于此,中心广场及宅间小路处处花树葱茏、错落有致,400米环形跑道、儿童园、植物园等文化娱乐休闲配套一应俱全,社区还配建了市北区实验幼儿园。记者随后走进13号楼公租房,看到室内采用了精装修,每一型南北通透,采光效果极好,每面积不大但功能齐全。公租房设备设施齐全,居民无需装修,拎包即可入住。

10年建成保障房26.3万套

据悉,我市已连续10年将保障性住房建设纳入市办实事之一。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26.3万套,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不断提高市民的居住环境。

“十二五”期间,我市累计开工建筹保障性住房9.6万套,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5.3万套。通过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区改造的加快推进,我市累计解决了56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城镇常住人口住房保障覆盖面已超过20%。

下调低收入家庭申请准入门槛

为使住房保障惠及更多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过去5年,我市不断降低低收入家庭申请准入门槛,适当提高租赁补贴保障标准,将市区申请住房保障的籍家庭收入线标准由人均月收入1916元提高至2936元,通过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和发放租赁补贴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了约4.9万中低收入籍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

在保障城镇籍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的同时,我市逐步扩大住房保障范围,将新就业职工、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等非籍人口纳入住房保障范围,鼓励园区集中建设公共租赁住房面向符合条件的新就业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等住房困难群体配租,统筹解决被保障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

实行差别化租金机制

据悉,我市坚持规划先行、以需定建,通过采取建、购、改相结合,分散配建和集中建设相结合的方式,多渠道建筹保障性住房。截至目前,我市已实施了三轮住房保障发展规划,2016年出台实施了第四个住房保障发展规划。据统计,2012年至2016年,全市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约7.2万套,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4.4万余套。

青岛市住房保障并轨后,实行差别化租金机制。可申请公共租赁住房的群体根据收入不同,划分为4类,享受的租金标准分别按照0.75元每平方米每月,以及同区域市场租金标准的30%、50%和70%确定。

“十三五”期间,我市将继续健全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的住房供应体系,坚持实物保障和货币补贴并举,逐步解决和改善符合条件的城镇籍家庭、新市民以及人才的住房困难问题。我市计划配租配售公共租赁住房和人才等租赁型和产权型保障性住房不少于5万套,多渠道解决和改善居民的住房困难问题;逐步加大租赁补贴保障力度,降低保障门槛,计划对符合条件的1.5万家庭发放租赁补贴,支持其通过市场租赁住房解决住房困难问题。

“十三五”期间,我市将以实现广大群众住有所居为主要目标,逐步满足住房困难问题的新老市民和部分人才的基本住房需求,力争对城镇籍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现应保尽保,逐步解决和改善新就业职工和稳定就业外来务工人员等新市民的阶段性住房困难问题。新规划期,将逐步缓解约2.8万低收入家庭以及9万名新市民和1.5万名人才的住房困难问题。 2020年,力争实现城镇常住人口住房保障覆盖率达到23%以上。

百姓“宜居”也有三部曲

作为第一次参加党代会的80后新人,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党代表、交运集团青岛长途汽车站迎门班班长陈美佳最关注的、也是说得最多的还是“宜居”。陈美佳说,特别是有了孩子之后,她和很多年轻人一样开始考虑改善住房,不仅仅是住得舒服,还要考虑孩子未来的教育问题。在她看来“宜居”就像三部曲,排在首位的自然要先有居所,应该加大保障房、人才的建设,这样在改善低收入人群居住条件的同时,也能让更多优秀的大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愿意留在青岛工作以及创业,这也符合青岛的 “三创”战略发展,通过住房改善来留住人才。

陈美佳认为,“宜居”除了房屋本身外,更多依靠的是整体环境的打造,交通便捷、购物方便、教育配套优质资源等,希望在房屋建设规划上要有综合的考量,不单单是有的住,更要住得好、住得舒服。

解决住房问题提升幸福指数

“我市已连续十年将保障性住房建设纳入市办实事,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市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保障数量创新高。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党代表、公交市北巴士公司电车2路线驾驶员董文香深有感触,每年他们单位都会招聘一批大学生入职,公租房、廉租房、“人才”等项目的推出,不仅解决了“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外来务工人员和新就业大学生的住房也有了着落,有利于将人才留在青岛。不过目前很多房源位于郊区,生活设施还不是很健全,上班族上下班不是很方便,因此需要加快配套设施的建设。

董文香说,在住房资源总量有限,不能满足所有人需求的情况下,就需要有一部分房源以合适的价格满足市民的刚性需求,剩余的部分就可以在市场自由交易,首先保障市民的刚性住房需求,才能提升市民的幸福感,提升我们整个城市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