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热点

必读观点消息:(总资产报酬率)财务报表自动生成器

阅读:

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3个关键
前言:企业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除了需要降本增效、开源节流,更重要的是增强自身活力,提升产业链水平,培育新的产业集群。


作 者:杨东文,维科技术股份CEO、创维集团前CEO

来 源:《高质量经营》,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01 降本增效,开源节流:“高质量发展”的巩固方针

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以高质量经营为依托,而高质量经营的本质是盈利。

很多企业在实际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常常遇到忽视盈利而追求规模或速度,或为管理而管理,为商业梦想而乱投资、乱作为的各种现象。外表光鲜亮丽,实则一地鸡毛,连长期生存都成了难题,更谈何“高质量发展”?

因此,在不盈利的前提下,空谈企业战略、技术壁垒、营销策略、管理创新,没有任何意义。

盈利既是企业建立的宗旨,又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所以大多数的经营管理者在工作中思考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盈利。

由经营和管理的定义可见:从本质上讲,企业的盈利只能来自企业的资产。企业盈利的两个关键点是资产效益和资产效率。


1. 资产效益

所谓资产效益,是指企业资产带来的回报,也就是企业资产创造的经济价值或收益。

资产效益高,意味着企业资产在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运营下,获得了高单位产出,此时企业的利润自然也会随之增加。

通常我们讲资产效益,一是指资产的收益额,即以绝对数表示的资产盈利值,二是指资产的收益率,即以相对数表示的资产盈利能力。

实践中,人们审视企业资产效益最常用的一个财务指标是总资产报酬率

它专门用于评价企业资产综合利用的效果,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和所有者权益总额所取得盈利的能力或结果。

总资产报酬率越高,表明企业总资产产生的效益就越高,资产创造利润的能力就越强,经营质量也越高。

追求企业盈利最大化,就是追求企业总资产报酬率最大化,让有限的企业资产尽可能多地创造价值。

2. 资产效率

所谓资产效率是指企业资产运营的效率或周转速度。

简单来讲就是企业单位资产在一个经营周期内的周转次数,周转次数越多说明效率越高。

如果说资产效益讲的是单位资产产生的价值,那么资产效率讲的则是单位资产产生价值的速率。

在资产效益恒定的情况下,在一个经营周期内,资产效率更高的企业,通常能够获得更多的收益,实现更高质量的经营。

那么,企业该选择资产效益优先还是资产效率优先呢?这取决于企业面对的实际情况。

在资产效益和资产效率的关系处理上,在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应该依据自己的实际资源、能力情况做出不同的侧重和选择。

一般在企业初创期,竞争对手少,产品力强,可以选择追求资产效益、高毛利率优先的策略。

进入成熟期,一旦出现竞争对手多,产品差异化小的情况,企业可以选择追求资产效率、经营规模、周转速度优先的策略。

当然,最佳策略是效益和效率平衡发展,既有规模又有高毛利率。
02 增强企业活力:“高质量发展”的增强方针
在盈利的基础上,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是制定一套优质的战略,抓住机会、享受红利并坚定地执行下去,促进企业活力提升。
战略的规划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步骤:看趋势、想清楚、坚持干。


1.看趋势

看趋势看的是什么?主要有三个重要选项可供参考。分别是国家政策、市场规律,以及技术变化。

首先,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国家的声音对于市场的影响始终都是巨大的。

必须充分研究并把握不同时间段的国家政策、产业政策,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与时代背道而驰,同时还可以借助政策的东风实现持续发展

其次,对于企业来说,生存在市场和行业当中,必须遵守市场规律、行业规则。

但仅仅循规蹈矩是不够的,还要学会通过研究市场,分析、判断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和规律,去制定企业面向未来的发展战略。

被动接受,永远都比较滞后;洞悉未来,才能拥有未来。

最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面对科学技术的快速变化,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从技术发展方向、趋势的角度去判断未来会不会出现革命性的替代技术。

如果有,企业则需要果断放弃容易被替代的技术,根据未来的技术方向提前布局,占据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不创新就意味着落伍,落伍就注定要被淘汰。


2.想清楚
“想清楚”是指企业战略规划中对目标、路径、组织形式、资源保障、能力建设、管理工具、激励机制等要进行清晰明了的认定。

“想清楚”解决的是如何正确地做事的问题,具体来说,就是做好三年战略规划。

三年战略规划需要规划战略目标,确定目标实现的路径和方法,定好目标实现的组织和资源配置。
3.坚持干
在战略执行的过程中,市场、产品潮流的更替和热点的变化,不可能始终和战略规划的一模一样。一旦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必须坚持原来的战略定位。

不忘初心,持之以恒,保持战略定力,战略规划才能得以执行。
03 提升产业链水平,形成新的竞争优势:“高质量发展”的提升方针

企业无法脱离产业单独存在,无论产品经营,还是资产经营,归根结底都是企业发展要素的经营。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往往会尝试开放的产业环境,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此时,产业经营也就顺理成章成为企业经营新阶段的重要课题。

所谓“产业经营”,简单来说就是企业将自己的“生意”与行业、产业链相关联,实现产品经营、资产经营与产业协同发展,进而获取产业协同收益、提高经营质量的过程和行为。

产业经营从塑造利益共同体开始。

在实际的经营中,为了与上下游合作者建立合伙关系,企业要有一个相同的发展目标;其次,双方必须都有所得,合作才能持续。

1.设定一致目标

无论是核心企业,还是上下游的企业,之所以走到一起,为的就是借助对方的力量,提高自己的经营质量乃至步入下一发展阶段。
所以,只要核心企业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兼顾上下游企业的盈利和发展问题,使双方能够从合作中取得让自己满意的收益和进步,自然可以让整个产业链上的企业团结在一起共同努力。
2.增量方案
要促进产业链的共同发展,聚焦共同的增量目标、行动方案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

要一个完整的增量方案,首先需要找到增量元素,也就是核心企业的关键发展要素。
比如,对于生产制造企业来说,更高的技术和生产水平就是发展的重点,也是成功获取更多利润的关键;而对于服务类企业来说,与众不同的体验和绝对超过平均水平的高质量就是发展的侧重点。

只有找到企业的关键增量元素,才能有目的地去制订增量方案。
湖畔大学曾鸣教授提出企业发展的四个阶段:“点”“线”“面”“体”。

“点”是一个单独的企业;“线”是产业链,“面”是生态战略,“体”是在生态的基础上,深入垂直领域,形成立体化的经营。

当企业在现有产业链的主营业务走到极限之前,企业就需要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来支撑产业链的发展。这就需要跨界融合,实施生态战略。

企业将新元素引入自己的产业链,构建覆盖更多业务的生态。企业需要对这种新元素进行个性化改造,将其和自身的产业相融合,进而让新增加的元素按照预期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