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热点

实事专业头条:北京外观设计,2022北京冬奥会运动员励志故事

阅读:

视频加载中...

今天(2月4日)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进入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飞扬”火炬今晚就要同火炬手一起,来到国家体育场“鸟巢”。而它如何点燃开幕式主火炬塔成为今晚最大的期待与悬念。今天下午,四川观察记者在北京新闻中心采访到了冬奥火炬外观主设计师李剑叶,听他来分享火炬设计背后的故事。

“‘飞扬’火炬盘旋向上的姿态,给人一种昂扬的感觉和生生不息的力量感。这个造型既承载着中国的人文精神、文化内涵,更想把主办国老百姓这种踔厉奋发的精气神融进去。”李剑叶说。

“飞扬”火炬主体的银色和红色象征冰火相约,火炬自下而上从祥云纹样巧妙地渐变到剪纸风格的雪花图案,内外双层结构如丝带飘舞,一根动感、飘逸的红色线条围绕着火炬上下贯穿,像“冬”字被拉长,也象征着激情的冰雪赛道,也寓示了一种向往光明、美好而蓬勃的生命力。李剑叶告诉记者:“2008年的‘祥云’火炬像个向内部收拢的卷轴,仿佛是对中华民族过去5000年文明的回顾,而2022年的‘飞扬’火炬则是对外开放的红旗,意指面向未来。”

(图片来自新华社)

李剑叶学习的是工业设计专业,目前从事AI交互类科技产品的外观设计工作。对于李剑叶和整个设计团队来说,平时设计的产品比较偏现代和实用,而火炬既要现代又要融合传统人文的元素,对他来说却是不小的挑战。

记者了解到,“飞扬”火炬最终定型前,经历了无数次的反复调整。设计团队彻底清空了项目室,擦掉了此前所有板书,也清空自己,决定好好“寻根”。他们将“哲学”“全球”“中国”“北京”“奥运”等关键词写在项目室的墙上,重新开始。而推翻已有从头再来,比一无所有再出发,更需要勇气。最终北京冬奥火炬“飞扬”的外观设计的灵光闪现来自于自然界的一片落叶。树叶天然卷曲的张力和美感,征服了出身于工业设计界的外观设计团队。主设计师李剑叶模仿那片毫无矫饰的树叶曲线,绘制出“飞扬”火炬的最终设计稿。“这也体现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中国传统哲学理念,想表达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处,传递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李剑叶说。

(图片来自新华社)

“飞扬”的设计从无到有,可谓是不破不立,整个设计也一直贯穿着北京冬奥会的办会理念,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概括——“科技”“人文”“环保”。

这次北京冬奥会的火炬传递,还设置了机器人的水下交接,而火苗在水下也保持燃烧是科技方面的突破。考虑到火炬传递在冬季,大部分线路都在室外,所以火炬燃烧时必须能耐低温、抗风雨。“我们将火炬燃烧的上半部分放进实验室,并模拟了10级大风和强降雨等恶劣天气,用干冰来制造低温环境,火苗依然不灭,所以‘飞扬’的诞生也经历了风雨。”李剑叶介绍道。

对于火炬本身来说,既轻又耐高温也是必备要素,“飞扬”的外壳是用3D碳纤维工艺制作降低重量,火炬本身可以耐八百度的高温,这也中国先进制造工艺、设计水准于一体的表现。

“飞扬”火炬的人文气质在外观图样与结构设计上被“拉满”。火炬外观下方是祥云,上方是剪纸样式的雪花,让“中国年味”也走进奥运会场。李剑叶说“北京冬奥会是在立春这天开幕,立春是中国传统24节气之一,今年又是第24届冬奥会,所以点燃火炬时有24个小火苗自下而上、由小到大,盘旋而上燃烧。”同时火炬中部有个开关,内层设有卡扣,稍微旋转可方便拆卸安装氢燃料气罐,装配方式的设计则是借鉴了中国建筑的精髓——榫卯结构。

“环保”则体现在火炬燃料上,火炬燃烧使用的是环保氢燃料,里面用的是气态氢气,燃烧后就变成了水。“这在整个火炬的接力史上也是首次大规模使用氢燃料。”

李剑叶说今后也会将这次的设计经验融入到未来对电子产品甚至日常生活品的工业设计当中。“希望不久的将来,我们中国的设计,也能够吸引外来文化模仿,甚至引领世界。让世界不仅只认识中国制造,更震撼于中国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