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热点

给大家普及一下重疾险保险陷阱,重疾险存在大陷阱

阅读:

一项调查表明,我国的投保者中,近80%的人打算优先购买健康险,其中首选就是重大疾病险。

然而面对市场上种类繁多的重疾险,怎样选择才能避免花“冤枉钱”呢?

阿鲤叔希望能少踩一些坑,碰到陷阱能够识别和避开,这期给大家整理了5个常见的陷阱要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常见陷阱 1 :缺少高发轻症

几乎每款重疾险都会包含法定 25 种重疾,已经能覆盖 95% 的重疾赔付,但是,业内对于轻症病种是没有强制要求的,所以各家公司可能会存在差异。

高发轻症为什么重要?这里举个例子:

前段时间,某世界 500 强保险公司的一个拒赔案例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

客户因为冠心病住院,医生说他这个病可以做“冠状动脉介入术”(微创植入心脏支架),也可以剖开胸膛做“冠状动脉搭桥术”。

介入术创伤小恢复快,而搭桥术非常痛苦,恢复也很慢,一般正常人都会选择介入术。结果客户在理赔时才发现,这款重疾险只保搭桥术,介入术是不赔的。

所以小编建议,大家在挑选重疾险的时候,一定要查看是否包含高发轻症。

另外还要提醒大家:各家保险公司对轻症的定义和理赔条件不是统一的。如果你有一定的医学知识背景,也可以去深入研究一下。至于普通消费者,个人建议就不要太纠结了,以免越看越懵。

常见陷阱 2 :法定重疾有后门

虽然据说几乎所有的大病保险都涵盖了法定的25种大病,但实际上是有后门的,6种大病的索赔年龄可以自己设定。它们是:

双耳失聪、双目失明、严重阿尔茨海默病、严重帕金森病、严重运动神经元病、语言能力丧失。

我们知道大约70岁是疾病的高峰期。如果70岁以后不能保证,那就真的不够了。

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因为行业对25种严重疾病的定义是一致的,就忽视这些薪酬条件上的细微差别。

常见陷阱 3 :大而全,所以贵

目前,市场上的一些产品非常复杂,更不用说普通消费者了,即使他们已经做了几年的保险代理人,也可能无法理解。

因此,许多人可能只会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他们是大品牌,安全,因此昂贵。

可是 12 种保障不代表能赔 12 种风险。这句话有点绕口,其实是说 很多保障都是共用保额的:

例如重疾、身故、全残、疾病终末期,只要赔了其中一样,其他就不再赔付了。

这种产品还会带来另一个问题,即捆绑产品太多,价格不透明,普通消费者很难比较。

因此,我个人建议你在购买保险时不要贪得无厌。你应该在看问题时抓住主要矛盾,首先增加保险金额。

常见陷阱 4:返还保险最划算

有些人总是认为如果他们不脱离危险,他们将免费向保险公司付款,他们认为“治未病”的产品更具成本效益,许多销售人员也愿意以更高的溢价销售这种产品。

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同年龄选择退款时,保费差异很大。如果在66岁返还,年保费将比未返还时多6550元,转换后增加52%。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重疾病保险的回报类型的本质是我们支付更多的保费,然后保险公司将其用于财务管理,并在几十年后将其部分回报给我们,而收益并不高。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其实我们可以把这 6000 多块用来加大 50% 的保额,或者用来购买医疗险、寿险、意外险,又或者用来给家人配置保险。个人认为,这样花钱会有意义得多。

常见陷阱 5:健康告知随便填

大多数时候,为了方便账单的签署,一些销售人员会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没有住院,健康通知就可以完全填写否,《保险法》规定我们两年后必须赔偿。

《保险法》确实有相关规定,但该法的初衷是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不是帮助消费者在保险上作弊,把不应赔偿的东西变成可以赔偿的东西。

事前多一些了解,事后少一些烦恼。

重疾险是大部分家庭规划保险的重点。可是一份合同洋洋洒洒几十页,里面除了金融,还涉及到医学、法律,普通消费者根本就抓不到重点。

所以,预防永远胜于治疗,事前规避优于事后补救。投保前多去了解和对比,这才是理性的消费。

愿大家都能避开保险路上的那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