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职业餐饮网 田橙
近日,因多次篡改食材保质期标签,北京必胜客和谐广场店,被吊销许可证,并罚款20万元。
必胜客作为中国最大餐饮集团百胜中国旗下的品牌,目前拥有近3000家门店。
这种大型连锁餐企门店,因使用过期食材直接被吊销许可证,在餐饮行业可能还是头一次。
要知道,此前,这种情况基本就是罚款,加上停业整顿,很少直接吊销营业许可。
这传递出一个信号:“过期食材”食品安全问题将处罚越来越重,每个人餐饮人都要警钟长鸣,绷紧“食安弦”!
多次篡改食材保质期
必胜客一门店被吊销许可证!
事情还要回到今年7月,必胜客北京和谐广场店因被媒体曝光食安乱象上了热搜。《又一知名品牌栽在“过期食材”上,餐饮“疫情并发症”大爆发?》
随后,丰台区市场监管局针对其篡改食物保质期事件展开调查,依法进行立案查处,这次是处罚结果出来了。
1、米饭、甜品、茶底过期后,改保质期标签“续命”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10月10日,北京市丰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必胜客该门店给予警告,罚款20万元,没收违法所得1865元,吊销许可证。
事因它违规篡改其公司内定的食材保质期标签,将本应废弃的白毫茶底和乌龙茶底的保质期条由2022年6月20日改到6月22日,将本应废弃的米饭的保质期条的由2022年6月20日改到6月21日,总计货值金额1836元。
同时,它解冻预包装食品提拉米苏后,自行制定了解冻后的保质期,但未按其标注的保质期使用,超过其标注的保质期后,再次篡改保质期标签。
此外,现场检查发现,上述公司未保持经营场所环境整洁,存在地面油腻湿滑、洗消间脏乱、冷库内员工衣物与食品被堆放在一起的情况,且在冷库中发现过期面包1个。
另查,上述公司未按要求检查待加工的食品及原料,其烹炸用油长时间未更换且没有按照正确操作规范进行检查,操作人员未按照规程进行操作导致数值不准确不具备参考性,且发现测量数值不准确的问题后并未上报处理。
2、有“前科”,曾因半袋过期蔬菜和葱,被罚5万
据了解,该门店从2016年7月29日开始营业。还有“前科”,此前就因为“半袋过期蔬菜和葱”,被罚5万元。
今年2月2日下午16时,执法人员在北京必胜客和谐广场餐厅的操作间,发现有保质期至1月31日的“散叶罗马绿缤纷蔬菜”半袋;生产日期为1月27日,保质至2022年2月1日的“京葱长段”半袋,这些食品原料均已超过保质期。
为此,3月6日,北京市丰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没收其违法所得337.01元,罚款5万元。
这也不是必胜客第一次被警告批评。
8月4日,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管官微发布通报,披露了在7月10日至27日的食品卫生大检查中,发现有6家必胜客门店存在后厨环境不洁、涉嫌使用超期食材、操作台存放垃圾、消毒后待用餐具存放无保洁设施等问题。
这6家门店当时被给予警告,并责令整改,而且还停止了它们的外卖经营服务。
此外,北京消费者协会官方公众号会定期汇总整理公示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餐饮企业名单,据统计,2022年2月以来发布的通报,连锁餐饮品牌中,必胜客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门店数量最多,达到32家。
“过期食材”处罚越来越重,
餐企要警钟长鸣!
必胜客不是个例,这两年来,星巴克、麦当劳、汉堡王等全球知名餐饮品牌接二连三在过期食材问题上“落马”。
政府对食安问题打击力度也越来越大,顶格处罚比比皆是,这警示我们餐饮人要时刻绷紧“食安弦”。
1、大众拿着“放大镜”来监督餐厅,容不得一丝侥幸
必胜客、麦当劳、星巴克作为全球知名的连锁餐企,有着相对严谨的规则标准和高素质的员工,本不应该出现这种“使用过期食材”的基础问题。
这也更折射出整个行业普遍的矛盾与无奈:在行情好的时候,好业绩能掩盖所有毛病,而疫情里客流下滑行业不景气下,人性的考验、管理走样等各种问题都被暴露出来。
而在餐饮端自身松懈的同时,大众端对餐饮食品安全的要求则越来越高。
一方面,顾客食安和维权意识进一步觉醒。
从前的顾客可能比较“粗糙”,下馆子吃饭没那么多要求,也不看保质期啥的,毕竟大家传统观念里,食材肉眼看着没坏就还能吃。
但如今新一代的消费者的食安意识已经觉醒,外出就餐会格外关注食材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表等,一旦发现过期食材,就会取证举报。
食安问题零容忍的氛围已经形成。
另一方面,媒体卧底,舆论监督力度加大。
多年来,记者卧底餐厅的事件屡见不鲜,海底捞、西贝、肯德基等知名大企业都曾“榜上有名”!
最近这几起过期食材事件几乎也都是媒体卧底曝光出来的,基本一经报道,就会上热搜,市监局就介入调查,接着罚款、停业整顿、限期整改。
自媒体时代,公众是拿着放大镜在看每一家企业,这让我们餐饮人更要如履薄冰,在食安问题上,容不得半点马虎。
2、顶格处罚、落到个人,每家餐企都要绷紧“食安弦”
除此之外,我们也发现,近两年对餐饮食品安全问题打击越来越大,处罚也越来越重。
根据《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五项,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或者是生产经营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的处罚是:
除没收违法所得和涉案产品外,对货值不足1万元的,并处5万元至10万元罚款,货值超过1万元的,并处货值金额10倍以上20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再来看近期餐厅因过期食材的处罚事件,很多都是按最高金额或最高倍来处罚:
上文已经提到的必胜客半袋过期蔬菜和葱,违法所得337.01元,被罚5万元;星巴克无锡两门店篡改食品原料保质期标签、使用过期食材等问题,被罚136万;此前,“3·15”南昌6家汉堡王门店被央视曝光偷工减料、篡改食品标签,被罚共计373.2万元……
近年来,严打虚假标注食品生产日期、保质日期,在全国各地也已成燎原之势。
不仅如此,除了罚企业,还会处罚到员工个人头上。
今年4月,麦当劳南京大行宫店因篡改过期面包保质期、使用过期青花椒味半鸡被罚了超56万,而且,篡改日期的两个员工每人被罚了五年工资,店长被罚两年工资。
去年8月,一知名茶饮品牌北京两家门店被曝出加工使用腐烂水果等问题,2家涉事门店均被顶格罚款10万元,同时对2家门店店长分别罚款25万元和28万元。
以及北京胖哥俩餐厅被爆出使用隔夜死蟹冒充活蟹、使用过期变质食材时,该公司食品安全员刘某,因未及时制止违法行为,而被罚92805元。
这意味着,食品安全问题上,每个生产环节上的餐饮人都有责任,每个餐饮人都要绷紧食安这根弦。
职业餐饮网小结:
疫情下餐厅客流下滑,在高成本压力下,不少餐企抱着侥幸心理,不断在违规违法的边缘疯狂试探。
但值得警惕的是,“过期食材”事件的处罚越来越重,从以前仅仅是罚款停业整顿,到如今直接吊销许可证,餐企切莫因舍不得浪费铤而走险,或管理松懈,而因小失大。
特别是在困境中更要保持初心,否则可能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而且一旦被曝光,对企业带来“毁灭性”的伤害。
因此,我们餐饮人一定要守住底线,是为了自己的品牌,也是为了企业的未来。
食品安全是餐企永远的红线,任何一家餐厅都要警钟长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