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债权债务

给大伙科普下借贷纠纷结案怎么网上更新,合肥法院起诉网上查询

阅读:

全媒体记者 范天娇

“根据333篇文书得出,起诉之日到一审判决平均耗时109天左右,从申请调解到调解结束平均耗时20天左右……”站在安徽省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大厅的诉讼风险评估一体机前,市民吴先生按照屏幕指示,输入与公司发生劳动纠纷的情况,看到机器给出的“风险评估报告”,一肚子的问号有了解答。

想要诉讼维权,但不知如何着手,这种常见困扰如今已成为“过去式”。今年以来,合肥市两级法院持续推动诉讼服务中心转型升级,着力构建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将线下诉讼服务延伸至掌上指尖,不断拓宽解决纠纷途径渠道,加强诉讼服务智能化和辅助事务集约化建设,不仅实现诉讼全流程网上办理,还变“等纠纷上门”为“化纠纷于诉外”,切实为群众减轻诉累,为法院减负增效。

搭建解纷平台减少诉讼增量

“没想到来一趟,这么快就调解解决了。”在肥东县交通事故快处中心的调解室里,唐先生爽快地在调解协议书上签了名字。

不久前,唐先生骑电动车送孩子上学时,被一辆小轿车撞伤。经交通事故认定,小轿车的驾驶人负全责。由于双方就赔偿金额没有达成一致,肥东县人民法院驻中心的特邀调解员介入调解,依照规定逐项计算赔偿项目和标准,仅用半个小时就让纠纷双方以及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达成和解。之后,通过“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平台将调解协议回传法院,由法官审核后出具司法确认书,至此纠纷圆满化解。

“随着合肥经济社会的发展,合肥两级法院收案量年均增长30%以上,法官人均结案量达200余件。”合肥中院院长王晓东说,这些数据反映出法院的审执压力,想要化解就要从源头减少诉讼增量,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

合肥法院围绕“一平台两机制三加强”,构建起以在线调解平台为载体,以综合考核和经费保障机制为保障,以加强特邀调解组织和特邀调解员建设及司法确认为抓手的多元化解纠纷解决体系,建立全市法院特邀调解员和特邀调解组织名册,完善考评、准入、培训、奖惩等举措,同时联合行政职能部门、调解组织、仲裁机构、行业协会等共建解纷平台,在交通、医疗、房产等矛盾易发多发领域设立专业性、行业性调解中心,一站式调处矛盾纠纷。

目前,自主研发的“线上警民联调司法确认”平台,已实现对公安机关调解成功的民事纠纷线上审查、立案,确认并送达。道交纠纷“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与司法局、交警队、市保险协会成功对接,实现责任认定、理赔计算、调解诉讼等一体化处理。今年1月至8月,全市法院立案225745件,诉前委派调解案件20473件,同比增长206.98%,司法确认案件1312件,化解纠纷效果显著。

加强智能建设满足群众需求

在合肥中院立案大厅,记者以“借款合同纠纷”为由,体验了一回诉讼风险评估一体机的功效。

借款合同是否约定了利息?是否约定了逾期利率?债权债务是否存在担保?……按照电子屏幕上的提示,记者一一进行回答,大约3分钟就自助完成诉讼风险评估。设备遂生成了风险评估报告,提示可能存在的诉讼风险、时间经济成本,提供了行动建议、解决途径和相关案例。

“这套诉讼风险评估系统是由我院自主研发的,具有50个案由。操作起来很简单,不仅能让当事人对可能面临的诉讼风险有初步的了解,进行理性维权,还能发挥过滤案件的作用,使部分案件在诉前得到疏导、分流和化解。”合肥中院立案庭庭长张海青介绍说。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合肥法院不断提升便民诉讼智能化水平,升级“智慧诉讼服务”新模式,将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务网、诉讼服务热线延伸至手机客户端,开通“网上诉服”“掌上诉服”“线上诉服”“人工诉服”等多元互动的智慧型服务平台,当事人利用手机App、官方微信公众号、诉讼服务微信小程序等,就可以完成网上立案、网上查询、网上缴费、网上预约法官、网上阅卷等功能,实现诉讼全流程网上办理,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合肥市中院还引入了支付宝的蚂蚁区块链技术,加入长三角司法链,打造全流程记录、全链路可信、全节点见证的司法级别信任机制,对起诉、调解、立案、送达、举证质证、庭审、判决、执行等影响审判质量效率、影响司法公信力的关键环节都盖上区块链的“戳印”。

记者了解到,这些“戳印”包含了可信时间、可信身份、可信流程、可信环境等关键信息,并向区块链全体节点实时进行广播,全程留痕、安全可控、不可篡改,能够有效防范和减少纠纷的发生。

推进繁简分流提高审判质效

日常抚养教育费、再婚打算、工资收入……在办理变更子女抚养关系案件时,庐阳区人民法院的法官会先让双方各自填写这样一份“子女抚养裁判要素审查表”。

“关于子女抚养权的裁量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在庭审调查前填写要素表格可以固定基本事实,还能让当事人在答题中重新审视对子女上的付出,调整自己的心理预期。”庐阳区法院民一庭庭长周袁说。

金融类案件、欠交物业费类案件、变更子女抚养关系案件等具有案情清晰、焦点明确、成系列化的特点。对此,合肥多地法院探索使用要素式庭审和要素式裁判文书为核心的审判方式,抽取出案件中共同事实要素,分类制作要素式表格,庭前就案件中各种要素是否存在争议进行调查,尽可能将双方无争议的案件事实在庭前固定,最大限度地简化办案流程,实现简案快审。

为进一步推进案件繁简分流,合肥法院还探索“多元化解+速裁”的办案模式。因院制宜,建立健全速裁机构,选调审判经验丰富的法官和司法辅助人员组建7个速裁团队,并将速裁团队对接多元调解工作,对进入法院的民事纠纷实行调解前置程序,调解不成的直接移交速裁法官快速审理。同时简化速裁程序,全面运用智能语音、视频调解、网上庭审等方式,让速裁快审案件“再提速”。今年1月至8月,全市法院速裁审理案件29400件,占一审民商事结案总数36.71%,案均审理周期35.03天。

“我们整合了原本分散在立案、审判、执行各个环节的职能,将诉前调解、文书送达、材料转递等32项职能从‘后台’推向‘前台’进行集约化办理,下一步会将辅助性事务再整合前移至中心,全面梳理社会购买服务事项清单,为群众提供精准、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合肥中院副院长赵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