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债权债务

[原创]专业解读:汉沽区借贷纠纷律师,孙长江律师简介

阅读:

图为孙长华(中)向当事人释法。

图为孙长华(中)向当事人释法。

人物档案

孙长华,汉族,1969年11月生,硕士学历。现任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自由贸易试验区法庭庭长。曾获天津市法院系统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法院信息化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荣立个人二等功。

□法制网记者 蔡长春

“做一名司法路上的燃灯者,心存敬畏,忠实法律。”在孙长华办公室门旁的墙壁上,一幅写有她“职业信条”的个人简介栏赫然映入《法制日报》记者的眼帘。

几天前的一个中午,记者走进天津市滨海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法庭,见到了正在办公桌前忙碌的庭长孙长华。

“完美主义”“工作努力”“锐意创新”……孙长华的身上贴满了一个又一个这样的标签,在2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她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对司法事业的无悔誓言。

一片丹心情系司法

虽然工作了一上午,孙长华依旧精神饱满,一脸微笑地和记者聊起了她当年的法官梦。

孙长华说,自己很小的时候经常和舅母在一起,舅母姓宋,是当地一名德高望重的法官,每次她们一起出去时总有人主动过来打招呼,亲切地喊她“宋法官”。

这在孙长华心里留下了极深的印象,长大些后,她发现,法官之所以备受尊重与爱戴,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肩上承载着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正是从那时起,孙长华在心里悄悄地种下了当法官的梦想。

高中毕业后,孙长华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中国政法大学,毕业后就进入天津市汉沽区人民法院工作。

孙长华告诉记者:“当时我以为自己多年来的梦想就这样轻而易举地实现了,可后来发现,这才是个开始。当法官不难,难的是当一名好法官。”

抱着做一名好法官的信念,孙长华从汉沽法院一名最基层的书记员开始干起,逐渐做到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副庭长、庭长。

在汉沽法院的那些年里,孙长华接触的都是一些像离婚、欠款这样的案件。和大多数基层法官一样,这段经历让孙长华体会到了当一名法官的不易与艰辛,但她从没在困难面前低头,反倒干劲越来越足。

正当孙长华干得风生水起之际,没想到突然出现了一个小插曲。

那是2007年,汉沽区因空缺一名统计局副局长,全区开始动员报考,当时院领导找孙长华谈话,要她也去试一试。

孙长华当场就哭了,因为那并不是她想要的职业,她只想做一名法官。可面对院领导的恳切要求,孙长华咬了咬牙还是同意了。

戏剧性的是,孙长华真的应试成功去统计局工作了,两年后才又成功调回法院。

经历过这样一个小插曲,孙长华更加珍惜眼前的工作岗位,办起案子来也更加卖力。从业20多年,孙长华承办了1000多起案子,无一件错案发生。

连续创办三个法庭

2013年,孙长华从汉沽法院调入滨海新区法院工作。她勇担重任,接连创办了三个新法庭。

谈到这里的时候,孙长华将目光投向了窗外,她说:“那阵子压力确实不小。”

在组建审判监督庭的过程中,院领导充分放权给孙长华,这既是信任和动力,也是责任与压力。

孙长华没有让院领导失望,经过一番缜密的思考和筹划,孙长华将滨海新区法院四个审判区的申诉、提起再审和国家赔偿的案件都集中到审监庭审理,切实发挥了审监庭的职能作用。

孙长华坚定地说:“这些案件都是众所周知的老大难,可是如果不划过来,所谓的审监庭就无法真正有效发挥作用,所以硬着头皮也得上。”

2014年6月,审监庭刚刚建好后不久,为顺应滨海新区改革创新趋势,孙长华又接到院里新的指示,要她去组建金融审判庭,主要审理滨海新区内的新金融和部分传统金融案件。

于是,孙长华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金融审判庭的组建当中,她以审判标准化建设为抓手,通过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发挥专业审判优势,加强归类研究,组织出台了《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审理要件清单》,在公正裁判的前提下缩短了案件审理周期。

看着金融审判庭开始成熟运转起来,孙长华感到无比欣慰,可还没等她缓口气,新的任务马上又来了。

2015年8月,滨海新区要成立自贸区法庭,院领导再次点了孙长华的将,要她去组建自贸区法庭。

就这样,孙长华再一次踏上了新的征程。

孙长华用心钻研,敢想敢干,准确把握审判工作服务大局的结合点、切入点和创新点,科学筹建具有国际化、专业化和现代气息的自贸区法庭。

经过4个多月的连续奋战,自贸区法庭终于在年底前顺利挂牌,并于今年1月正式受案,至今已受理1350起案件。

新建成的自贸区法庭全力保障涉自贸区政策案件的审理,在孙长华的表率引领下,建立了自贸区内企业诉讼档案,积极为涉自贸区法治建设建言献策,及时分析总结报送保理、融资租赁、汽车平行进口行业出现的法律风险和自贸区案件特点及趋势,努力发挥司法为自贸区创新及政策试验保驾护航的作用。

不仅如此,孙长华还把自己深厚的法文化理念和信息化建设经验深深地融入到法庭建设当中,从法院文化墙到法官“职业信条”,从电子法庭到案件信息管理系统,无处不彰显着孙长华的良苦用心。

不断追求完美司法

虽然职务不断上升,但孙长华始终未曾脱离过审判一线,她长期坚持带头办案,主动“去啃庭里最难啃的硬骨头”。

身为庭长的孙长华每年办案约在三四十起左右,而自今年年初到现在,她已承办案件80起,都是一些疑难复杂案件。

这些年,“孙法官”的大名越叫越响,孙长华切身体会到了舅母当年的那种职业尊荣感,更让她感动的是,由于自己的秉公执法,不仅胜诉方对她感恩戴德,就连败诉方也对她尊重有加。

采访当天下午,记者遇到了天津随行付商业保理有限公司法务谢晶,谢晶恰巧赶来自贸区法庭办理相关诉讼手续。她告诉记者:“孙庭长承办了多起涉及我公司的相关案件,她不仅业务能力出众,工作态度也十分认真严谨,尤其对双方当事人都非常认真负责。”

随着所办案子越来越多,孙长华对法官这份职业也有了新的认识。她说:“以前觉得法官就是正义的化身,惩恶扬善、匡扶正义,现在我开始认识到,作为一名法官最大的价值和追求,除了办好手头的案子之外,还要向社会传播法律信仰,努力打造一个更加良好的法治环境。”

记者采访时无意间发现,在孙长华办公室的角落处竖着一张折叠床。她说,有时候加班太晚的话她不回家了,晚上躺在办公室里眯上一宿,还省得来回折腾。

这个说法被一些同事纠正了一下,他们说孙长华并不是“有时候”这样做,因为加班不回家,已经成为她的一种常态。

孙长华并不在意这些,更不觉得这样做辛苦,因为她心中的法官梦正在一步步实现。

孙长华说:“在自贸区法庭,我们的每一个审判都将成为‘判例’,为新的贸易种类树立规则,为万众创新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这对自贸区、滨海新区甚至更大范围内的经济发展都将起到巨大的引领作用,也是我现在努力工作的最大动力所在。”

孙长华坦言,她不是一个喜欢安逸的人,当年的一些同学有做生意的、当律师的,赚的钱比她多,生活条件也比她优裕,可她从没有半点羡慕,反倒仍然固执地热爱着自己手头的这份工作,热爱着法官这份神圣的职业,因为这才是她真正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