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债权债务

[见解]爆料知识:天津市南开区借贷纠纷案件,庭审现场2022年全集

阅读:

近日,南开法院民二庭审理了一起特殊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突破传统庭审模式,利用微信群辅助开庭,各方当事人当庭达成调解协议,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李某与魏某二人系夫妻,行某与二人系同事关系,自2020年6月起,李、魏二人先后多次向行某借款共计人民币39万元,到期未予偿还,行某索要未果诉至南开法院。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在传唤当事人过程中发现,本案各方当事人均为聋哑人,通常的电话联系等方式不能实现与当事人间的有效沟通。为依法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承办法官及书记员前往李、魏二人住所地直接送达相关诉讼材料,全程以书面文字方式与二人交流,全面告知其诉讼权利及义务。

为保障本案诉讼顺利进行,承办法官组建诉讼微信群,通过文字方式与各方当事人保持沟通联系,及时、有效推进案件审理程序。面对李、魏二人不愿公开个人隐私从而拒绝聘请手语翻译的问题,承办法官征求各方意见后,决定采取现场庭审与诉讼微信群文字辅助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本案庭审工作。李、魏二人因经济拮据,手机欠费无法连接移动网络,承办法官主动协调技术部门在法庭设立临时无线网络,保障庭审程序顺利推进。庭审中,承办法官将法庭纪律、诉讼权利义务、回避制度等以文字形式发送到微信群中,确保程序规范严谨。

经过各方不懈努力,最终在法庭的主持下,行某与李、魏二人当庭达成调解协议,借贷纠纷圆满化解。随着法槌落下,静静的法庭里久久回荡着公平正义的“响亮”。

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是人民法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司法为民的重要使命。南开法院坚决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在审判执行工作中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意见》要求,践行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要求,创新办案思路,因人因案施策,在审判执行工作中积极回应残疾人司法诉求,切实保障残疾人诉讼主体合法权益,不断提高司法服务工作能力和水平,彰显了人民法院的人文关怀和司法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