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债权债务

必读专业知识:鄞州借贷纠纷律师哪家强,鄞州欠款律师

阅读:

法律服务如何紧贴区域经济发展、惠及民生?

今年7月,区司法局出台《鄞州区司法行政惠企便民法律服务三十项》(以下简称《三十项》),一时间,各类法律服务智库、法律服务工作团和工作室,以及在线法律服务志愿者等开始活跃于鄞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项惠企便民政策落实掷地有声。截至11月20日,工会律师志愿者已走访企业4000余家,法律顾问已累计服务初创企业及小微企业2000家,并开展“进村入居”现场法律服务3415次。

智囊团服务“一带一路”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化,企业走出去的机会越来越多,面临的法律难题已日益呈现出复杂性。为此,我区律师积极参与省、市“一带一路”法律服务,正在组建一支鄞州区“一带一路”法律服务智库,邀请高校法学专家、经济界人士及法律服务团部分成员加入。

浙江盛宁律师事务所主任赵永清就是其中一位,他非常擅长处理涉外案件。今年1月至10月,该所已接手涉外案件50多起,其中包括涉及国际海运、国际贸易、知识产权、定牌制造协议等方面的案子。最让赵永清印象深刻的是一起去年刚刚结案的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案件。

前年,阿联酋一家公司向宁波一家电器企业购买产品,货物装上轮船后,宁波方将货物提取单以传真方式发给对方,作为对方日后付款的凭据。“实际上,货物上船后对方就应该交付货款了,但宁波方并没有按照规定先收款再发货。”赵永清说,结果,轮船到达阿联酋后,对方根据传真伪造了一份提货单,在没有支付货款的情况下擅自将货物提走,这家电器企业损失惨重,希望赵永清能提供法律帮助。

“通过调查取证,我们认定这家船运公司存在失职,要负法律责任,因为其对提货单没有认真查验就把货物交给了阿联酋这家公司。”赵永清说,律师事务所督促船运公司与承担其保险的公司共同向这家公司追讨货款,经过一年多的沟通协调,宁波方终于拿到了这笔20多万元美金的货款。据了解,今年初,赵永清还和同事王均伟一起被选入国家“一带一路”法律人才库。

法律服务团、工作室作用显著

这些年分布在鄞州的法律服务团、法律服务工作室正在不断增多,为鄞州众多企业提供免费法律服务,为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这也是《三十项》中最为重要的一项。

今年9月成立的南商法律服务工作室,主要服务对象为南部商务区3400多家中小企业,工作室有兼职的专业律师12名,为中小企业解决各类法律难题。工作室负责人张建华说,工作室成立两个多月来,已受理70多起公司内部劳资纠纷案。

前不久,一家小企业为开展项目招收了一批员工,后来项目中途“夭折”,无法顺利进行下去,企业打算将项目转让,并安排这批员工跟着项目离开,员工提出异议,与企业发生争执。南商法律服务工作室律师介入后认为,企业这样的做法不妥,劝说企业只能转让项目,而员工的去向不能由他们决定,同时督促企业一次性补偿员工的劳动报酬,最终事情得以平息。

“今后工作室将参与到企业的规章制度完善工作中,帮扶内容涉及到企业奖惩、考勤、商业秘密、劳动合同管理等,让那些没有法律顾问和没有设置法务部的中小企业在维权上少走些弯路。”张建华说。

咸祥司法所组织“小微企业法律服务团”开展送法进企业宣讲活动

根据《三十项》的规定,我区选调了一批优秀律师,成立了小微企业法律服务团,服务面向无常年法律顾问的初创、小微企业,通过企业申请、商会审核、工商联把关等形式,确定“一对一”法律服务的企业名单。

“小微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帮助企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既是为了保障实体经济发展,也是建设平安云龙的需要。”云龙司法所所长林炯表示。从事基层司法工作十余年,林炯亲眼目睹了很多小微企业因法律意识薄弱而栽跟头的案例。

今年,云龙司法所积极整合资源,组建法律服务团,为各村的小微企业进行免费“法律体检”。活动采取讲座、座谈等沙龙形式,对小微企业公司设立、劳动人事关系、经营融资、合同履行、税收缴纳等方面的合法合规性进行审查,并帮助企业找出在防控法律风险方面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方案。活动一发起,就吸引了云龙镇200多家小微企业报名。

活动正式启动后,由易腾律师事务所律师诸颖和同事组成的法律服务团,分别走进云龙镇王夹岙村和陈黄村,为报名的25家企业开办法律讲座。“原来诉讼是有时效性的,讲座让我增长了许多知识 。”云龙一企业负责人王女士说。

打造新产品,引进高端律所

今年,我区部分律所开始挖掘业务特长,推出法律服务新产品。同时,还引进了一批高端律所,提升法律服务品质。

今年以来,浙江共业律师事务所已服务企业60多家次。惠企活动中,“共业”律所12名律师经常深入外贸企业一线,今年已服务顾问单位30家左右。针对对外贸易频繁,海商事件多发的状况,该所律师和企业负责人共同分析国外经济形势,提醒企业规范合同,做好出现贸易风险之前的预防方案。今年初,一家外资企业要收购宁波一家公司,该所法律顾问主动上门了解情况,并指导公司负责人顺利完成和对方的磋商谈判、法律尽职调查、合同起草修订、股权交割等程序,为公司严控收购风险。

今年4月底,上海蓝白(宁波)律师事务所进驻鄞州,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法律服务。“我们到企业开讲座,站在第三方角度帮企业主和员工分析问题,公平公正,他们都很喜欢听,效果也很好。”律所主任周辰土说,11月3日,该所在位于鄞州的人力资源产业园开展了一场讲座,现场座无虚席。接下他们打算成立一个专门服务于园区企业的法律服务工作室。

10月中旬,上海汇业(宁波)律师事务所落户南部商务区。据了解,“汇业”今年新晋律师界创收亿元俱乐部,并被评为“2017年最具成长性律师事务所”,这也成为我区法律资源跨区域合作的新标杆。

区司法局相关领导表示,跨区域的合作可以弥补我区律师业服务的空白点,全国性综合律所的先进管理理念和专业水准对鄞州律师业发展裨益更大,有利于推动我区正在实施的“名所名品名律师”培育工作。

“阳光8号”照亮基层群众

2013年,我区创新推出“阳光8号”党员律师志愿服务项目,这项律师行业党建工作的推进在全省甚至全国都走在前列。“阳光8号”组织27个律师事务所党支部、170名党员律师结对74个社区和商圈党代表工作室,每个工作室派驻2~3名律师,每月8日集中驻室服务,把区域行业资源优势转化为服务群众的能力,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了群众口碑。

截至目前,全区先后开展党员律师驻室接待720场次,服务群众1.1万余人次。全体党员律师累计认领社区奉献岗190余个,“微心愿”620个,结对困难群众350户,帮助解决难题420余个。

“阳光8号”刚成立,宁波同舟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徐凯就成了其中一员,每月8日到福明家园社区“坐诊”已成为他雷打不动的习惯。徐凯说,每次值班他都要接待10多名受访者,最多的一次有30多名,考虑到部分居民反映的问题属于隐私,他将个人电话公布,这样增加了为居民咨询服务的时间。现在,他每月要接20多个咨询电话。

部分法律援助实现“零跑腿”

横溪镇赵大妈今年81岁,育有四子一女,她因胃癌做过手术后长期住院,每月仅靠1400元左右的养老金生活,住院的大笔医疗费又使她雪上加霜。老人的两个子女不愿承担母亲的医疗费,也没有尽任何的赡养义务,其余3个子女家庭经济困难,他们长期陪护老人,还要承担老人的治疗费用。虽经村、镇调委会多次调解,但5个子女仍无法就老人的赡养问题达成共识。

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为特殊人群上门服务

11月初,法援中心工作人员前往医院,为老人办理了法律援助申请手续,法援人员正式介入此案,高效的法律援助让老人赞不绝口。

法律援助上门服务是今年区司法局响应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新举措。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或患有重病的特殊人群,实行“零跑动”。当事人可前往区法律援助中心或通过拨打“12348”法律援助咨询热线求助,区法援中心就会统一调配人力,安排就近的法律援助工作站人员上门了解情况,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当场为其办理申请手续。这项制度实施以来,区法律援助中心已提供上门服务12次。

同时,区法律援助中心整体进驻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按照“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的标准开展工作,今年前三季度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860件。

中心还落实了法律援助容缺受理机制,允许申请人事后补齐欠缺的材料。此外,目前全区各镇(街道)均已建成公共法律服务站,面向群众提供“窗口式”服务,并依托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信息化工作系统,全面推行法律援助“联网审批”模式,实现就近办理。

公共法律服务面面俱到

区司法局有一个小型“行政服务中心”——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每天,这里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公证等服务,年办件量可达万余件。中心负责人李峰说,如何把法律服务中心的功能向镇(街道)、村(社区)延伸,受益更多群众,是中心工作的一个重点。

根据《三十项》要求,今年,司法鉴定进驻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中心依托鄞州区公共法律服务网上的“法律地图导航”系统,将全市8家司法鉴定机构的联系方式、申请办理司法鉴定的程序流程、所需材料明细、收费标准和经典案例等进行公布,方便群众查阅。同时,中心在“我要办理”栏目中增设“在线预约”入口,开通司法鉴定网络预约服务。目前已提供在线司法鉴定咨询及简单案件受理引导25人次。区司法局还在中心司法鉴定窗口以及21个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窗口配备了摄像头、耳麦等设备,有效依托鄞州区公共法律服务网实现点对点视频服务,减少群众跑动。

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服务项目涉及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公证、司法鉴定等服务,今年1月至11月,中心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6305人次,法律援助案件914件,调解案件36件,公证咨询及简单案件受理65件。

打响“个人调解工作室”品牌

“吵架是两个人的游戏,没有赢家,不是经济上就是精神上有损失。何况你们是一个单位的,成天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以后还怎么相处啊?”昨天一早,东柳街道“老潘联调工作室”的潘明杰就忙活开了。生活、工作中有解不开的疙瘩,化不开的矛盾找老潘,这似乎已成了居民的一种习惯。

东柳街道“老潘联调工作室”的潘明杰为群众“快乐调解”

据了解,目前我区成立了4个这样以调解员名字命名的工作室,2012年至今,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02件,调解成功197件,成功率为97.5%。今年以来,全区各级各类人民调解组织共受理并调解成功案件19944件,涉及人数42798人,涉及金额约32193万元,成功调处疑难复杂案件1470件。区司法局调解科副科长汪超说,个人调解工作室以个性化、专业化为特点,最关键的是这些调解员都是老百姓心目中处事公平、信得过的人,所以调解起来就很得心应手。

全区422家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以“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为基础完成一对一结对。将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人民调解工作纳入考核,今年以来,法律服务工作者共参与调解430余起。

区司法局还在“鄞州普法”微信公众号上开辟“以案释法”模块,推送律师调解典型案例解析等内容,截至目前,共推送“以案释法”内容168期。在全区369个村(社区)法律服务工作站公布法律顾问的微信二维码,为群众提供 “点对点”线上服务。

充分发挥“微信塔群”作用,村(社区)干部、网格长、人民调解员在日常走访、案件处理中遇到法律问题,可通过微信群向法律顾问寻求专业的法律帮助,截至目前,律师通过微信提供疑难案件法律意见37件,受益群众达410人次。

编辑 | 阿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