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以来,福州市积极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全面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这项“民心工程”,着力探索解决法律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取得明显成效。
“私人律师”来到咱“家门口”
律师常驻化纠纷解民忧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7月5日讯福建光榕律师事务所的黄薇律师已有多年的从业经验,擅长民事业务的她每天要处理的案件并不少。但近1年来,每周三上午,她都会雷打不动地到鼓楼区河南社区“律师工作室”值班。“社区律师就是一个小的法律服务站,我们每周至少在社区提供半天的坐班服务,每个季度开展一次法制讲座,为社区居民提供法治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一站式’服务。”黄薇说。
福建光榕律师事务所黄薇律师(中)调解群众纠纷
“社区律师就像我们家门口的私人律师,不仅帮我们管好社区里的大事,还帮助解决了我们邻里之间的小事。”今年1月份,社区陈大爷慕名找到社区的律师工作室寻求法律帮助。原来,陈大爷楼上邻居家的卫生间漏水,给他一家造成了困扰,可是楼上的住户一直不给解决,双方多次交涉未果,甚至采取了一些过激的手段,足足僵持了半年,这给陈大爷的生活造成了影响。黄薇了解情况后,一方面想办法安抚陈大爷的情绪,另一方面通过社区主任约见了楼上住户,动之以情、晓之以法。经过多次调解,双方终于达成调解协议,楼上住户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当面给陈大爷道歉,一场邻里纠纷在法律顾问的调解下成功化解。
品牌打造强质量得民心
如今,像黄薇律师这样的法律顾问已遍布鼓楼的每个社区,居民们在社区里就能看到律师顾问的身影。他们耐心细致地为辖区居民特别是老人和困难群众解答法律咨询,苦口婆心、入情入理地向纠纷双方析法说理。社区群众遇到纠纷矛盾不再恶语相向,而是相约“律师工作室”协商处理;社区干部碰到难题也不再头疼,而是有了法律顾问的专业意见。
据鼓楼区司法局局长王建军介绍,2015年,鼓楼区在福州市司法局的指导下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在全市率先实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的全覆盖,在规范服务、提高能力、深化成效上下功夫,以律师的专业化服务助推基层治理的法治化,逐步形成了具有鼓楼特色的“社区法律顾问”工作模式。每个社区除了规范设置一间律师工作室外,还给每位社区法律顾问专门配发了“律师进社区服务证”,统一定制了“律师进社区法律服务信息”“社区居民法律咨询案件”等11种类别的档案盒,建立了律师服务守则、服务内容等8项工作制度。服务的标准日趋精细,服务的项目逐渐完善,着力把“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打造成为福州市公共法律服务的响亮品牌。
法律服务接地气顺民意
“律师工作室从起初的清淡冷场到后来群众比肩接踵地排队等候,律师从坐守值班室到现在的上门服务,从解答咨询到纠纷调解和诉讼代理。区司法局在我们社区推行的‘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内涵也在社区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可以说,社区法律顾问这项工作,不仅体现了普法工作的‘接地气、讲实效’,也让律师走近群众,真正做到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法律服务。”鼓楼区汤门社区的陈主任说。
实际上,鼓楼区的“律师工作室”仅是福州市推广“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制度的一个缩影。在台江、晋安、马尾等其他城区,类似的“律师工作室”也正在街道(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不断兴起,更多律师深入村居、走近百姓,专业法律的服务更“接地气”。
福建名闻律师事务所刘毅律师(左)解答群众法律问题
据了解,“律师工作室”创设以来,福州市两级司法行政机关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引导律师秉持法律公正立场,为广大群众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强调坚持问题导向,以服务质量好不好、群众满意不满意为目标,加强检查督导,进一步提升群众知晓率,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从而确保法律顾问服务到位,社区法律顾问同居民间互动良好,法律服务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得到拓展,群众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法律素质也得到增强。同时,社区民主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律师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得以实现,真正达到了法律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下一步,福州市司法行政部门将结合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优化法律资源配置,努力打造福州‘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升级版,进一步提高法律服务水平,提升工作实效。”福州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刘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