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债权债务

[聚焦]追踪资讯:凤岗网络借贷纠纷律师收费,网贷律师费用收取标准

阅读:

“客家调解队伍”让纠纷就地化解

——赣州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赵多仙访谈

赣州是客家摇篮,95%的人口是客家人。近年来,因土地权属、家庭邻里、婚姻感情等引发的矛盾纠纷占总量55%以上。为此,赣州市根据客家人的传统习惯,积极开展“枫桥经验”本土化实践,做实“客家矛盾客家调”工作,全面发动和依靠群众,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推动平安赣州建设迈向新台阶。

“赣州以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抓手,探索具有时代特征和赣州市域特点的治理方法。”赣州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赵多仙在接受新法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解决政治安全、社会稳定、公共安全、公共服务等各领域的突出问题出发,赣州市将市域社会治理创新和提升公众安全感、政法部门满意度紧密结合起来,因地制宜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枫桥经验”落地开花 催生客家乡土调解队伍

新法制报:在推动“枫桥经验”落地生根、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赣州有哪些具有地域特点的做法?

赵多仙:赣州是客家摇篮,95%的人口是客家人。为此,根据客家人“地缘”相通、“人缘”相近、“亲缘”相融合重情理、讲道理、论法理的特点,先后组建了“老师傅”、“和事佬”、“打铁佬”等客家乡土调解队伍6600余支,选聘调解员3.6万名,培养“法律明白人”57.82万名。同时,通过“屋场说事”、“请吃茶”等客家传统方式,对婚姻感情、赡养抚养、财产继承、邻里关系等常见纠纷进行调解,实现了“小事不出家门、大事不出村门、难事不出乡门”。

新法制报:客家文化源远流长,能给我们讲几个化解纠纷的例子吗?

赵多仙:比如,瑞金冈面乡店背村黄某病逝后,要在罗氏山场建坟墓,遭到罗氏全体村民强烈反对。后由当地黄姓、罗姓中辈分较高的“老师傅”出面调解,按照客家人“已经动土的坟地不宜更改位置”这一风俗,说服罗氏族人同意黄某落葬,由黄某家人对罗氏予以一定补偿,并保证下不为例,一起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坟地纠纷就此得以化解。

新法制报:矛盾排查调处工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在防止清旧积新的问题上,赣州有哪些做法?

赵多仙:赣州各级党委政府着力加强基层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法庭和基层网格员的力量配备,把得力人员配备到社会矛盾预防化解工作一线。村(居)委会换届前夕,市委组织部、市司法局、市民政局联合发文,明确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选举与村(居)委会换届同步进行,确保基层人民调解力量选配到位。定期组织法律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培育一批精通法律、热心调解、群众欢迎的 “调解品牌”和调解能手。

如寻乌县司法局文峰乡司法所所长廖建强,在工作中总结的矛盾调处“八步法”,即“听、问、看、记、查、析、调、结”,解决了群众的“大问题”。在当地范某两兄弟因征地补偿款引发的纠纷中,他运用“八步”调处法,促使两兄弟同时申请调解,三年纠纷终于一朝化解。

赣州市南康区人民调解员深入村组及群众身边调解纠纷

民安民生深度融合 多平台化解矛盾纠纷

新法制报:在深入推进专业性、行业性调解平台建设方面,赣州市取得了哪些成效?

赵多仙:市域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要有系统融合、开放共治、包容协商、精细精致的理念,更要有理顺纵向架构、完善横向体制的工作思路。赣州以问题为导向,围绕征地拆迁、劳资纠纷、交通事故、房地产及物业服务、医患纠纷、学校意外死亡、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深入推进专业性、行业性调解平台建设。目前,全市共建成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4185个,乡村两级综治中心与便民服务中心一体运行,民安民生深度融合,推动各类矛盾纠纷有效化解。2019年以来,全市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8.41万件,成功化解8.23万件,成功率为98%。

赣州在全省率先建成“道路交通一体化”纠纷调解平台,由法院、交警、保监以及调解组织、鉴定机构、保险公司共同配合,有效破解了道路交通事故纠纷审理周期长、赔偿计算繁杂、及时理赔难、部门之间数据壁垒等难题,实现道路交通事故纠纷首问负责、一站服务、就地解决。

此外,还在全省率先建立商事纠纷调解机制,聘请全市40家商会秘书长担任特邀调解员,定期到市中级人民法院参与商事纠纷调解,有效化解各类商事纠纷。于都县设立的县级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聘有212名法律和医学专家,通过远程视频系统参与基层调解,开通县、乡联动调解纠纷“直通车”,为当事人解决纠纷提供便利。

新法制报:赣州在全省率先启动并推进“心防”工程建设,“心防”工程对于矛盾纠纷排查调解有着怎样积极的作用?

赵多仙:赣州建立“一名县领导、一名乡镇领导、一名村干部、一名律师或法律工作者、一名心防专家服务团成员、一名心防专业服务团成员、一名政法干警”的信访个案服务机制后,107件积案得到妥善化解。

赣州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成立了市级社会心理健康服务协会和县(市、区)分会,县乡村综治中心建立心理咨询室,心理服务骨干队伍逐渐壮大。针对特殊人群中矛盾突出、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失常及性格偏执人员尤其是信访积案当事人,通过心理疏导和释疑解惑相结合、心理服务与法律服务相结合、危机干预与风险防范相结合、解决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办法,促进了矛盾问题化解。

秉承共建共治共享理念 有效提高纠纷调解质效

新法制报:赣州是如何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理念,贯穿在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具体工作中的?

赵多仙:赣州市经开区凤岗镇峨眉村肖某在南康区唐江镇拆卸建房模板时不慎摔下意外死亡,引发纠纷。南康区唐江镇综治中心组织了3次调解,但各方分歧较大。后来,南康区综治中心受理后,立即成立由信访局、安监局、法律顾问、镇村干部组成的矛盾纠纷联合调解小组,经过两次20多个小时的调解最终达成了协议,并及时将调解协议移送至区法院进行司法确认。

推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联动,就是将共建共治共享理念贯穿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中。赣州首先建立了分级调解体系,对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实行分级调处和“一站式”闭环处理,由村居负责初调、小调,乡镇(街道)主调,复杂疑难矛盾由县(市、区)综治中心联调。同时,健全衔接联动体系,加强“诉调对接”“警调对接”,将适宜调解的矛盾纠纷先行引导当事人到综治中心调解处理,提高纠纷调解质效。诉调对接机制建立以来,全市共流转调解诉前纠纷2500余件。我们还在市、县两级组建了矛盾纠纷调解专家库,为重大疑难矛盾纠纷提供“专家会诊”。2019年以来,市、县两级启动联合调处机制化解各类重大疑难纠纷143件。

新法制报:赣州被称为江西“南大门”,在化解涉稳突出问题、信访积案方面,进行了哪些探索?

赵多仙:市委、市政府将化解涉稳突出问题、信访积案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摆到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位置来谋划,推动各级主要领导亲自研究部署、亲自抓。同时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社会稳定责任机制。

去年,市委将涉稳突出问题、信访积案化解列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聚焦解决的突出问题,坚持管行业管领域必须管稳定原则,对涉稳突出问题建立化解责任清单,明确各级各单位主要领导主要责任、分管领导直接责任、部门单位归口责任,精准实施三级预警,点对点发送《督办单》,实现涉稳隐患可掌控、快处置。2019年,市本级先后交办5批214件涉稳突出问题,已经化解197件,化解率为92.06%。

为了全力保障社会矛盾预防化解工作,赣州市本级在社会矛盾化解、信访、维稳和涉法涉诉信访救助等方面投入的资金每年超过1000万元。各县(市、区)按照大县100万、小县50万的标准设立“以奖代补”专项经费,全部列入财政预算。2019年全市发放奖励资金400余万元,充分调动了调解员积极性,每年组织评选优秀人民调解员和精品案例,并给予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