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家里急需用钱,老乡伸出援手,可对方不懂知恩图报,非但不还钱,还玩起了“躲猫猫”。
肇源县人民法院送达干警、法官上下齐力,“全流程”调解,双方最终在还款方面,达成了共识。
2月23日,记者对此事进行了了解。
欠债不还玩“失联”
家中急需用钱,可借出的钱却要不回来,今年2月,家住肇源县的蒋某,一纸诉状将许某夫妇诉至法院,要求夫妻二人偿还借款23000元。
送达干警通过查询系统,找到许某的联系方式。
可电话拨通后,许某称其目前正在外地打工,经济条件不好,暂时无法给付欠款,同时,许某觉得因为这点钱,对方竟然起诉他,让他心里很是不快,情绪激动之中,许某挂断了电话。
电话不再接听,人又在外地,让案件一度陷入僵局。
送达干警并未放弃,而是联系蒋某,看其是否知道许某夫妇的工作地址。
“许某夫妇过年可能会回肇源,一旦发现他们的下落,我第一时间联系你。”对于许某的不配合,蒋某也挺无奈,他向送达干警说,自己会留意许某夫妇行踪。
法理兼施同意调解
2月9日,得知许某夫妇返乡后,蒋某第一时间联系了送达干警,送达干警韩远松,第一时间到达许某住所,进行送达工作。
看到法院的工作人员和蒋某来到家里,许某很是抵触。
“因为这点钱,你至于告我吗?”
“你要痛快把钱还了,我还用告你吗?”
许某和蒋某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发生了争执,送达干警见状,立即上前制止,在其劝说下,双方逐渐冷静了下来,许某夫妇也收下了传票。
至此,送达工作本已完成,但送达干警并未就此离开,而是坐下来对双方进行调解。
送达干警表示,他们虽然负责送达工作,但往往在第一时间接触双方当事人,这个机会不能错过。
“借钱肯定是要还的,大家乡里乡亲住着,不要因为几万元钱,闹得不愉快……”
送达干警法理兼施,耐心向双方讲明解决纠纷的必要性,在耐心劝说和积极引导下,许某夫妇,有心与蒋某和解。
“隔空”对话冰释前嫌
2月18日,节后上班第一天,原告蒋某,如约来到肇源县人民法院,但是被告许某夫妇迟迟未到,经电话沟通,得知许某夫妇在家照顾生病的父母,脱离不开。
组织庭审的书记员李芳芳,及时向承办法官汇报了这一情况,承办法官没有直接宣布许某缺席,而是建立微信群,线上与双方当事人视频连线,在书记员的协助下,双方在线调解,最终双方达成协议。
许某夫妇2021年年末,偿还蒋某借款1万元,其余借款,2022年年末还清。
案件未开庭便顺利结案,双方隔空实现“握手言和”。
“不是我不想还钱,真是家里有困难,也希望你能理解。”听到许某的肺腑之言,蒋某表示理解。
“我好心将钱借了出去,他却迟迟不还,我这心里,总是有个疙瘩,今天通过法官的调解,不仅还款的事落实了,我们之前的感情也得到了修复。”
拿到调解书的蒋某,连连向承办法院表示感谢。
“全流程”调解效率高
调解工作做得好,不仅有助于减轻庭审的压力,减少当事人诉讼负担,更是案结事了的“法宝”。
今年一月下旬以来,肇源县人民法院努力打造“全流程”调解,将调解工作,贯穿每一个工作节点中,落实在每一名干警身上,使案件结审更快速、更有效。
截至2月23日,肇源县人民法院共调解成功各类案件160余件,办案效率提升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