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债权债务

[热门]看法头条:华立智能借贷纠纷,汪伟 供应链

阅读:

浙江新闻客户端 汪力成 记者 方臻子 整理

编者按——

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将如何演变?作为浙江对外贸易和投资主力军的民营企业,应该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新发展?3月22日,浙江省工商联(浙江省商会)国际合作商会举办了一场 “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趋势与展望主题研讨会”。

会上,浙江省工商联国际合作商会会长、华立集团董事会主席汪力成认为,全球正形成分布式的供应体系、制造体系。浙江的制造业企业应该以变应变,通过“走出去”实现产地多元化,充分利用好国际贸易规则,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以下是汪力成发言节选——

全球供应链正在重构

今天我想谈谈全球秩序重构对中国民企的挑战、机遇和责任。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核心或本质是什么?我认为就是全球治理结构的重构,未来谁来主导全球的治理秩序。

我们民营企业,更关心的是经济秩序怎么变。回顾一下中国加入WTO后的历史:2002年初以后,中国快速地成为全球加工、制造中心,自此中国经济开始高速增长,创造了一个世界经济的奇迹。

但到了今天,在大变局的背景下,我们要看到这种日子、这种现象正在改变,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标志就是——全球供应链正在重构。

一方面,中国原来以生产要素成本低廉而闻名,但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产要素成本快速上升。所以,靠要素成本低廉来参与国际竞争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而且我个人觉得,我们的要素成本上涨得快了一点。

当前中国正处在以成本引领的竞争策略转向兼顾技术质量的“性价比竞争”的转换过程中,我们的要素成本涨得太快,被一批国家如越南、孟加拉等抓住了机会,来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

另一方面,新冠疫情暴发以后,世界各国都把供应链安全,上升到了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高度。

大家形成了一个共识:今后不能在全球大分工,因为这个链条太长了,周期也太长了。大家认为缩短供应链的半径,是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开始人为地推动供应链重构。

在未来,全球供应链要像过去那样由中国来承担所有制造加工环节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未来会形成一个分布式的生产体系或者制造体系。

不仅是中国,以泰国、越南为中心的东盟,以墨西哥为中心的北美,以摩洛哥、突尼斯为中心的北非,以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为中心的南亚地区,制造体系会起来。

当然,无论如何,中国的优势始终还是保持:中国有全世界最完善的细分行业,最高效的各行各业品种齐全的供应链;中国发达的民营、小微企业参与供应链环节,分工极细、效率极高;中国人的勤奋高效及中国政府的服务效率全球领先。

所以中国的优势还会在,但是要像原来那样统统都由中国来组织,难度加大。

浙江民营企业的两条路

对于浙江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而言,本身就处于参与全球供应链分工的关键时期,一定要高度重视全球供应链重构这件事。

按照原有模式,虽然很多企业100%的产品都卖给国外客户,或者100%的产品都参与国际分工,但企业本质还是一家外贸企业,而不是一个国际化的跨国公司。因为它的资源并不是全球配置的,除了市场资源,其所利用的都是中国本土的资源。

全球供应链的重构,大势不可逆,只能顺势而为。

这种改变也不一定是坏事情,它会逼着我们在国内的产业往上游走,也会逼着很多企业从一个外贸出口企业真正转向国际化的跨国公司,进行资源全球配置。

所以,我们的头脑一定要非常清醒:全球疫情进一步加大了全球供应链重构的决心,这种重构调整,正在加速进行中。等,是不可能的。

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制造业大省、外贸出口大省,浙江的经济外向度非常之高。浙江省委省政府也非常的重视全球供应链重构这件事情。

浙江参与国际大分工的企业,我认为有两条路可以走——

第一条路:自己在本部,往产业链的上游走。

不能老是去生产低端的东西,浙江的土地、劳动力等各种生产要素成本,已经无法支撑继续用价格作为主要的竞争手段,而且我们完全有能力慢慢地往上走。

但是,原来已经生产十几年的产品,假如已经没有成本和价格上的竞争优势,我觉得你也不要轻易地把它丢掉,完全可以把最后一道或者最终产品转移出去,进行国际产能合作。

这条路径不是今天新出来的,也不是中国人发明的。我们中国改革开放的时候,全世界各个国家也是这样做的。

我们浙江的企业,尤其参与国际分工的,要加大研发力度,不要老是做一点苦活、赚一点小钱。即使做不到像美国那样占据产业链、价值链的最高端,也完全可以像日本、德国那样,占据每个产业链的核心环节。

第二条路:把越来越赚不到钱但国外还是有巨大市场的产品,通过产能合作的形式转移出去,即梯度转移,实现产地多元化。

我们有很多产业,在中国好像没地方可去了,但在有些国家还是填补空白的。

国际贸易纠纷最核心的逻辑,还是原产地政策。只要抓住了这一点,就不会被动。

而在国内本土,民营企业可以腾笼换鸟,去生产更高端的产品,或者生产产业链更上游的、附加值更高的产品,或者是韧性更强的产品。

在当前状态下,全球战略治理结构要变,全球形成分布式的供应链体系或者生产制造体系,已经是大势所趋。

对于我们企业而言,尤其是参与国际合作的加工制造业企业,应该主动“以变应变”。

这一步跨出去了,说不定外面的世界更精彩,企业也解脱了现在的困境,实现了产地多元化,可以充分利用好国际贸易的游戏规则,同时也在客观上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