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债权债务

[阅读]新闻速递:胡嘉雯借贷纠纷,德信集团

阅读:

撰文|胡嘉雯 编辑|韩蕾

浙系房企冲击千亿,能否成功?

德信集团起步于浙江,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成为浙系代表性企业,2019年以德信中国(02019.HK)名称在香港上市。

据最新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前四个月,德信集团实现累计合约销售金额约人民币258.30亿元,同比增127.78%。

此前,德信提出2021年实现千亿销售目标,过去几年销售额迅速增长,无疑是房企大军中的一匹“黑马”。而据德信中国发布的2020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157亿元,同比增长64.7%。

然而,这份成绩单真的漂亮吗?

合作权益比低,增收不增利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竞争激烈,受“三道红线”融资监管政策影响,降低负债压力增大,中小房企普遍面临拿地缺钱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抱团取暖”式合作拿地已经成为行业常态。合作拿地能够降低投入、分散风险,获取更多的土储资源。

德信中国也是如此。不过,合作拿地是把双刃剑,随着合作项目不断增多,改善德信利润的同时,分走的利润也越来越多。

据2020年报数据显示,2020年德信新增的40个项目中,仅有1个项目权益比达到100%,其中有26个项目权益比低于50%。

低权益比意味着德信所得利润的减少,虽然德信在去年合约销售额约为635.3亿元,同比上涨40.9%,更是较2020年初制定的600亿元销售目标,完成率超105%。但收入增加的同时利润率却在下滑,2020年公司毛利率约为24.9%,同比下降约7.3%;归母净利润约为11.93亿元,同比下降23.4%。

对此《蓝筹企业评论》向德信中国进行求证,德信中国回复称毛利率下降的原因是市场红利消退、公开市场招拍挂拿地的占比较高、公司运营模式变化等原因造成。同时表示,2020年行业毛利率普遍下降,公司保持25%的毛利率属于行业中等水平。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公司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在低合作权益的影响下,德信中国的毛利率水平可能会进一步走低。

成本相对较高,融资压力大

尽管合作拿地能够稍微减轻德信中国融资压力,但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融资问题。

德信中国2020年负债总额达到799.92亿元,较去年上涨约41.45%。现金短债比为1.4,净资产负债率为75%,仅剔除预收款后资产负债率为74.2%,“三条红线”踩中一条。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测评TOP500房企2020年资产负债率均值为78.77%, 较上年下降了0.89%,德信中国的资产负债率则高于均值,相比之下,在大多数房企杠杆率下降的情况下,德信的降杠杆效果并不明显。

2020年1月24日德信发行了2亿美元利率为11.875%的优先票据。12月4日发行2022年到期的2亿美元利率为9.95%优先票据。虽然相较于之前发行的票据利率有所降低,但依旧高于行业平均值。

截至2020年底,德信中国从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借款总额约为256.88亿元,其中87.38亿需要在一年以内偿还。2020年借款加权平均实际利率为8.99%,相较于2019年上涨了0.47%。

除此以外,德信中国借款的成本持续升高。2020年德信中国融资成本净额约为4.81亿元,同比增加11.4%。

由此可见,德信中国如果继续走拿地扩张的路子,未来融资压力不小。

高负债下激进拿地,代价高昂

和大多数房企一样,面对硬性的杠杆指标,德信中国选择以扩大规模的方式去调降杠杆。但随着负债总额逐年增大,同样增加了德信负债能力的风险。

据2020年报显示,当年德信新增40幅地块,土地储存新增539万平方米,大于总销售面积467万平方米,其中长三角土储占比79%,浙江省占比62.17%。

从德信2020年拿地的情况来看,确实在坚持“立足浙江、深耕长三角、布局全国核心城市”的布局战略。虽然立足浙江带来了不错的收益,但过于集中一省存在单一地域风险,而且土储位于二三线城市偏多,还存在一定的去化风险。

走出浙江“舒适区”,全国化拿地扩张必然伴随着高成本支出。2020年4月24日,德信中国以9.47亿元的价格竞得武汉经开区一幅住宅用地,溢价率29.36%。5月28日,公司以12.28亿元竞得成都天府新区兴隆湖一幅商住用地,溢价率高达80%。

对此,德信中国回复《蓝筹企业评论》称,未来将继续秉持以销定产,以能定投的原则,审慎布局投资端,灵活把握拿地策略,严控投资成本。

据年报数据统计,德信中国在杭州、杭州之外的浙江省市、其他城市中的投资比例为4:4:2。管理层透露未来投资比例计划实现3:3:3的均衡。

德信中国能否步入绿档阵营还有待观察。毕竟,房地产行业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销售为王的模式已经过去,高杠杆的粗放型扩张模式将不再适用。千亿目标下,德信中国依然任重道远。

睿蓝财讯出品

文章仅供参考 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