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3月13日电(上海证券报记者 张艳芬)一段时间以来,深圳、上海、北京、杭州等城市接连发布多项针对楼市的调控政策。其中,严查经营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成为重点。
在银行如火如荼展开自查的情况下,上海证券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仍有贷款中介蠢蠢欲动,宣称可“包装”资质,申请经营贷款,并向记者保证其操作“专业”且“安全”。在贷款中介圈,帮助客户申请经营贷,提供虚假资金证明,已形成了一条完整产业链。而这样的操作,恰是助推2020年经营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的一大“黑手”。
(小标题)“包装”经营贷屡禁不止
尽管当前形势收紧,华东地区某贷款中介还是“非常自信”地向记者推销,其所在的贷款平台仍可帮助客户“包装”资质,申请到较低利率的经营贷资金。
经营贷,是针对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的企业经营性贷款,分为抵押经营贷和信用经营贷,前者因有房产等抵押物,所以利率较低。
为何会有人违规借经营贷用于购房?经营贷与房贷之间的利率差是关键所在。
在2020年,为支持疫情下中小微企业资金周转,银行等金融机构大幅降低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其中经营贷利率一度从5%下调至3.85%。普遍利率在3.85%至4.5%之间的经营贷,与5%至6%的房贷利率,存在明显“套利”空间,便催生了炒房投机行为。
于是,初衷是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经营贷,在2020年却成为助推深圳等多地楼市上涨的资金源。而贷款中介,则在其中扮演了炒作行为的“怂恿者”。
记者从多个贷款中介处了解到,他们去年成功操作多起房贷按揭转抵押贷款的案例,而这一转化方案“很受欢迎”。
华东地区某贷款中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申请房贷金额500万元为例,上海地区二套房贷款利率最低5.25%,按照等额本息的还款方式计算,20年要还本息共计808.61万元,其中利息为308.61万元;而同样是贷款500万元,抵押经营贷20年,年化利率3.85%,本息要还717.73万元,其中利息217.73万元。相比房贷,后者利息少还近100万元。
不过申请经营贷,客户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即名下有“房产+公司”。该中介表示,名下的房产如果是结清贷款的,最高可申请到评估价七成左右的贷款,如果没有结清贷款,可以通过“过桥”资金先结清尾款,再抵押房产获得经营贷资金后进行还款。“如果旗下没有公司,有个体工商营业执照满一年也可以。”
(小标题)中介推销“一条龙”服务
“利率可低至3.85%,能贷20年”,这样划算的事情,普通借款人通过中介真的可以实现吗?通过了解中介所谓的“一条龙”服务,或可管窥一二。
一般而言,按照合规要求,银行发放的抵押经营贷资金,会打到借款人交易对手的账户上,即上游第三方账户,这在业内被称为“受托支付”。
为掩盖真实资金用途,贷款中介会对交易过程进行“包装”。记者从多个中介处了解到,他们会为客户提供资金用途证明的票据,以应付银行机构的贷后检查。
“帮你把资金用途搞定,是我们中介存在的意义。”上述华东地区某贷款中介告诉记者,前期中介会帮助客户评估房产,甚至名下没有公司的还可以帮助注册公司。例如,一套500万元的房产,可以“做高”评估价至600万元以上,这样抵押给银行,便可获得较高的申贷金额。
记者以咨询贷款的客户身份从多个中介处了解到,目前有两种“包装”方式:一是中介提供“一条龙”服务,即中介旗下有注册的公司,或与其他公司合作,作为借款客户的交易对手,提供资金用途的相关票据;另一种,是客户自己找熟人的公司做收款方,中介帮其做账。
对于第一种方式,贷款中介会从中多收取1至3个百分点的利息作为服务费。一位中介具体介绍称,例如客户旗下有公司A,名义上申请经营贷的资金用途是向上游公司B交付订单的资金,而后者或是由贷款中介控制,或是与其有合作的关联企业。“我们为客户提供上下游合同等资料,贷款申请通过后,大概1周至半个月可放款,当银行最终放款到公司B后,资金会及时转账到我们中介平台,我们当天可转至客户个人账户,并提供给客户收方发票,应付银行贷后检查。”
而当记者表达“由公司账户转到个人账户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从而增加贷款资金成本”的疑惑时,该中介表示:“我们与多个公司合作,例如农业类等享有税收优惠的公司,走一个500万元的账是没有税点的,这就是我们的专业之处,具体不便透露。”
近期,网上流传出一份“贷款提前收回告知函”,一借款人因违反“贷款用途”,被该银行要求限时归还全部贷款本息。对此,一贷款中介竟然借机评价称,该借款人正是没有找中介“专业”操作才会导致这样的后果。
对于上述中介操作,一位曾从事此类贷款中介的人士向记者透露了其中的套路:中介先是以低利息等口号进行宣传,夸大真实结果,诱惑客户上门办理贷款;而在办理中途又各种“打击”客户,以客户资质不够等理由要求加价,这样下来,客户的真实借款成本“会增加好几个点”。
华东地区某国有大行普惠金融部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对于借款人而言,中介的这套流程存在很大的风险。他表示:“经营贷多是3年、5年期等中期贷款,套取用作购房风险很大,因为到期后不一定能续接贷款。中介只想先把客户忽悠住,至于有没有可行性,不是由他们决定的。若再叠加两三个百分点的收费,借款人的真实资金成本其实并不低。”
“现在,银行都在针对经营贷进行自查,如果发现资金用途与约定不符,按照贷款合同约定,会要求收回贷款本息。这种结果并不是所有客户都能承受的。”该普惠金融部负责人坦言。
(小标题)银行加大力度检查资金用途
今年以来,针对楼市“非理性”热度,深圳、上海、北京、杭州、无锡、海口等城市连续发布多项调控楼市的补充政策。尤其是1月底,上海银保监局、北京银保监局发出通知,要求辖内各银行对2020年6月份或下半年以来发放的消费类贷款、经营性贷款以及个人住房贷款进行全面自查。
上海地区要求银行于2月28日前向上海银保监局报送自查和整改报告。经记者了解,目前各家银行的自查和整改报告已经上交,上海银保监局正处于汇总整理阶段。
记者从某银行信贷经理处了解到,银行自查信贷资金用途是贷后管理的常规操作,此次专项自查在授信审批、受托支付、贷后管理等方面均加大了力度。“经营贷贷后检查最主要的是看资金用途,我们会根据其交易的物流、资金流等信息相互佐证。另外,对企业出现的异常情况也会进行查访,例如是否涉及民间借贷、涉诉或行政处罚等。”他说。
华东某国有银行普惠金融部负责人表示,当前,银行已提高了经营贷贷后检查力度。“此前,借款人能提供和公司主营业务匹配的资金用途发票,就基本过关了,银行只做到形式合规。但在此次专项检查中,如果银行觉得该客户可疑,会与其他银行和监管部门一起,作穿透调查。”
他表示,具体而言,分行端的穿透手段不多,但监管部门有条件调取银行机构数据,追踪资金的真实去向,包括借款人及直系亲属在近半年是否购房等情况。
“未来的做法,更多是地方银监部门和人民银行联合检查,以及商业银行总行审计部门的贷后检查。”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如果不把经营贷进入楼市的漏洞堵住,按照目前的楼市形势,今年经营贷违规流入楼市的范围和规模可能要比去年大得多。
记者从银保监会了解到,近期,多家银行分支机构因“经营贷”问题领到罚单,处罚理由涉及“个人经营性贷款资金用途管控不到位”“贷款审查不尽职,个人经营性贷款主体不合规”“未严格执行受托支付”“贷后管理不到位”等情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