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在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的室外调解区,坐在轮椅上的肖大姐调解成功后终于拿到了赔偿款
“小伙子,非常感谢你的帮助。”4月7日,在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的室外调解区,坐在轮椅上的肖大姐紧紧握住了专职调解员袁俊豪的手连声道谢。因为袁俊豪仅用一天时间,就帮助了肖大姐解决了难题。这只是东莞法院诉调对接“1+2+3”模式下,案件调解的一个缩影。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东莞在特殊的人口结构、产业架构以及产业转型的大背景下,社会纠纷矛盾众多,各类案件层出不穷。
182833件,同比上升9.01%;219187件,同比上升19.88%;273848件,同比上升24.94%。这一组数字,分别是东莞法院2017、2018、2019年受理案件数及同比增幅。
为了应对案件快速增长,近年来,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下称东莞中院)苦练内外功,内部不断深化司法改革,外部则大力推进诉源治理,成效显著。
2月26日上午,远在千里之外的王某及在东莞的代理律师同时出现在了桥头法庭网络庭审的视频画面中
第一招:勤练外功 诉调对接“1+2+3”实现源头解纷
今年3月9日,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厚街法庭法官特邀仲裁员联合调解,仅用1小时就促成一宗健康权纠纷的双方当事人互相谅解,达成调解协议。不但解决了该健康权纠纷诉讼案,还连带解决了双方因解除劳动关系而产生的经济补偿仲裁案。诉调对接模式推进一年多,东莞法院时常出现这样的调解场面。
2019年年初东莞法院便开始着手构建诉调对接“1+2+3”模式,通过建立1个诉调对接中心,线上线下两个调解平台,强化专职调解、律师调解、特邀调解3大调解队伍,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为当事人提供高效、便捷、灵活的纠纷解决渠道。
2019年3月,东莞法院联合市委政法委下发《关于全面加强诉调对接工作的实施意见》,将46家单位纳入联动机制,基本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法院主导、社会参与的诉调对接工作格局。
2019年9月,诉调对接“1+2+3”模式,被广东省委政法委评为全省第二批社会治理实践创新项目。
2月28日,南城法庭调解员翟佩芝线上调解了一宗合同纠纷,帮助装修工人拿回了赔偿款
2019年东莞法院诉前化解案件达32538件,立案调解及确认调解协议案件15784件,40.07%的一审民商事案件在进入诉讼前成功化解,全市基层法院新收一审民商事诉讼案件同比增长3.29%,增幅同比下降26.7个百分点。
今年1-4月,全市基层法院诉前成功调解案件14079件,调解成功率45.5%,一审新收民商事案件26457件,同比下降28.33%。
第二招:苦练内功 “分调裁审”一体化推动案源治理
东莞两级法院苦练一揽子解决矛盾纠纷的硬本领,梳通内部办案环节,实现从立案、审判到执行各环节分流过滤与分层递减,切实提高审判效率。
推进“分调裁审”一体化机制建设。加大立案阶段纠纷引导分流力度,根据案件性质和繁简程度,引导当事人选择适当的程序,实现案件合理分流、快速流转。将调解贯穿于办案全过程,建设法院专职调解员队伍,速裁法官与调解员组成办案团队,推动简案调解与速裁无缝衔接。
2019年,全市法院诉中调解21263件,执行和解案件4366件,同比增长15.4%。
第三招:内部挖潜 创新团队模式提升审判质效
2019年5月,东莞中院资深法官一审公开开庭审理49人涉嫌走私普通货物罪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案
2018年初,东莞中院进一步打破审判业务庭职能分工,将2个刑事审判庭、6个民事审判庭按照“3+N+N”模式组建了6个刑事合议庭、17个民事合议庭。这次的改革完全打破原有靠行政级别配置资源的模式,将审委会委员、庭长都编入审判团队办案,几乎全院的资深法官都回归审判一线,让法官集中处理审判核心事务,切实提升审判质效。
钟浩波团伙中14名上诉的被告人在法庭接受宣判
“这种合议庭的模式大大提高了审判效率,大家都会自觉进行比较,每一个季度的结案率都在比赛。合议庭给了审判团队带头人更多的自主性,也会让带头人更加严格的自我监督。”对于“3+N+N”审判团队带来的变化,东莞中院刑二庭庭长陈旭均深有感触。
资深法官和院庭领导回归审判一线,陈旭均感受的变化则更为明显。“审判团队改革深化后,让我们庭长从原来的行政事务中解放出来,能有大量精力去办案。以前可能一年承办的案件就只有十几宗,现在办案量大幅增加。”
2019年,全市法官人均结案482.09件,同比上升16.7%。全市法院院庭领导承办案件61793件,占结案总数的28.26%。
欢迎关注:东莞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