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宗执行了21年的借还款纠纷案,近日终于执结了,惠州市惠阳法院执行法官今天告诉记者:“从1998年到2019年,整整21年时间不放弃执行,执行法官都不记得换了几拨,今天终于可以结案了。我们心中一颗大石终于放下了。”法官疲惫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案件来由:20多年前借款50多万后失联
原来早在1993年3月起,被执行人马某以经营装饰材料商场需要资金周转为由向申请执行人叶某多次借款共51.85万元并约定利息及还款日期,还将位于惠阳的某套商品房相关证件交给叶某作为抵押。谁料,还款日期届满后,马某一直以各种借口拒不还款,只拿出了90卷驳口胶给叶某卖得2250元抵债。
无奈之下,叶某于1997年9月向惠阳区人民法院(下称惠阳法院)提起诉讼。惠阳法院经审理判决马某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还清所欠叶某债款51.85万元及利息。逾期,马某拒不履行生效判决确定的义务。1998年4月,叶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执行干警通过多方查找马某并查询其名下财产,发现马某已下落不明,依法查封马某抵押给叶某的该套商品房并裁定以该套房产抵债6万多元给叶某。此外,马某名下无任何财产可供执行,执行法官依法只得裁定中止本次执行。
法官“接力”执行 患癌妻子替夫还债
此后,惠阳法院仍然未放弃该案,多名法官“接力”执行,穷尽各种执行措施,同时发动申请执行人,共同寻找马某的下落及其名下的财产。终于在2014年间,发现马某与其妻子有两套位于广州的房产,法院决定恢复执行,对马某的几个共有几千元存款的银行账户进行冻结扣划,对夫妻共有的两套房产中马某所拥有的份额进行查封。
就在法院采取了上述强制执行措施后,被执行人马某及其刚诊断出身患乳腺癌的妻子刘某分别向法院提出多个执行异议,被分别裁定驳回后,刘某又提起异议之诉。期间,刘某一直希望与申请执行人协商解决,但因双方意见分歧太大,一直无法达成和解方案。
对婚前隐瞒债务的丈夫感到绝望的刘某在2018年初向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分割夫妻财产,但其正在就读初中的女儿强烈反对,要求有一个完整的家,扬言如父母离婚她就跳楼,最终刘某撤回了离婚诉讼。为了让女儿有一个完整温馨的家庭,身患癌症的刘某在接受治疗的期间决定替丈夫扛起债务,积极配合法院执行工作,主动与申请执行人叶某协商和解事宜。
执行法官以情说法 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只有51万多元的借款,计算利息至2018年6月止已经演变成合约400多万元的巨额债务,仍在治疗期间的刘某表示,近年来因治病背负了很多债务,实在无力承担400多万元的还款义务,希望能够再次与申请执行人叶某协商。
执行法官在推进对被查封房产进行评估、拍卖的同时,考虑到案件涉及的实际情况,多次组织双方到庭协商,劝解双方当事人互相理解、互让互谅,“争取达成和解协议,结束这个历经多年的纠纷,把自己从纠纷中解放出来,让自己的人生轻松往前走。”最终,年过七旬的申请执行人叶某被法官的温情劝解、刘某带泪的哭诉和积极的态度所打动,同意以240万元解决此案。
2018年12月10日,刘某筹款支付了60万元。考虑到刘某实在无足够的现金偿还余款且双方达成了一致协议,执行法官依法裁定解除对其中一套房产的查封。刘某通过抵押该套被解封的房产向银行借款,2019年5月16日,刘某支付了余下的180万元,双方当事人22年来的纠纷总算得以化解。
执行后记
谈及强制执行案件,给人印象更深的是冻结、罚款、司法拍卖、司法拘留等强制措施,殊不知在执行过程中,还有很多温情的画面。有时候穷尽一切执行措施,因被执行人确无可供执行财产而无法继续执行;有时候,综合运用多种执行强制措施,被执行人依然千方百计规避执行。此时,若能巧妙运用情理说法,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坚持以情理说法,引导执行双方当事人和解,不仅能够促进被执行人自觉自愿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还能够修复双方当事人的情感联系,进一步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秦仲阳 通讯员:钟盛、陈慧君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