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债权债务

分享动态解读:碣石民间借贷纠纷判决结果,虫さされ

阅读:

融融,◆1.和樂;恬適。○《左傳‧隱公元年》:“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杜預]注:“融融,和樂也。”○[明][方孝孺]《游清泉山記》:“琴音與風聲相和,抑揚徐疾,琮琤澎湃,心融融如有得。”○[丁玲]《團聚》:“在冬天,尤其是有着一點熱茶,更加上有幾個大芋頭在熱炭中煨着的時候,是頗有着一種家庭的融融之樂的。”◆2.和暖;明媚。○[南朝][宋][鮑照]《采桑》詩:“藹藹霧滿閨,融融景盈幕。”○[唐][張籍]《春日行》:“春日融融池上暖,竹牙出土蘭心短。”○《醒世恒言‧鄭節使立功神臂弓》:“輕煙淡淡,數聲啼鳥落花天;麗日融融,是處綠楊芳草地。”○[冰心]《再寄小讀者》六:“在雪光之中,看到融融的春景,在我還是第一次!”◆3.明亮貌;熾盛貌。○[漢][揚雄]《太玄‧進》:“次四,日飛懸陰,萬物融融。”○[司馬光]集注:“日飛登天,離陰絕遠,萬物融融然,莫不昭明也。”○[唐][元稹]《夜合》詩:“綺樹滿朝陽,融融有露光。”○[曹禺]《北京人》第二幕:“爐上座着一把小洋鐵水壺,爐火融融,在小爐口裏閃爍着。”◆4.形容熟睡的樣子。川劇《喬老爺奇遇》:“我還須離卻這是非之境,趁眾人睡融融正好抽身。”

不融,◆不長久。○《文選‧蔡邕<郭有道碑文>》:“稟命不融,享年四十有二。”○[李善]注:“[毛萇]《詩傳》曰:融,長也。”○《三國志‧蜀志‧先主甘皇后傳》:“大行皇帝昔在上將,嬪妃作合,載育聖躬,大命不融。”

沖融(冲融),◆1.充溢瀰漫貌。○[唐][韓愈]《游青龍寺贈崔大補闕》詩:“魂翻眼倒忘處所,赤氣沖融無間斷。”○《西游記》第八四回:“﹝[行者]﹞佇立在雲端裏,往下觀看,只見那城中喜氣沖融,祥光蕩漾。”◆2.水波蕩漾貌。○[唐][杜甫]《渼陂行》:“半陂已南純浸山,動影裊窕沖融間。”○[楊倫]箋注:“沖融,謂水波溶漾。”○[宋][王安石]《送吳顯道》詩之一:“飛空結樓臺,影動杳裊沖融間。”○[清][冒襄]《影梅庵憶語》卷二:“是篇娓娓至數千言,浩浩蕩蕩,西起[崑崙],東注[溟][渤],沖融窈窕,異派分支,千態萬狀,姿媚橫生。”◆3.沖和,恬適。○[唐][杜甫]《寄司馬山人十二韻》:“望雲悲轗軻,畢景羨沖融。”○[楊倫]箋注:“言以年暮,故羨山人顏色沖和。”○[元][李裕]《摸魚兒》詞:“些兒淡沱沖融意,到處拈花著柳。”○[清][侯方域]《宋牧仲詩序》:“吾則甚服其沖融大雅,油然悠然,從容自適,而工者自莫之及,未嘗有孤臣寡婦之怨悲、鱷魚鵩鳥之祲怪引藉為激壯也。”

充融,◆足夠。○[唐][柳宗元]《天對》:“充融有餘,泄漏復行。”

春融,◆春氣融和。亦指春暖解凍。○[唐][羅隱]《春日湘中題岳麓寺僧院》詩:“春融只待乾坤醉,水闊深知世界浮。”○[宋][蘇軾]《常潤道中有懷錢塘寄述古》詩之三:“[浮玉山]頭日日風,[湧金門]外已春融。”○[元][趙麟]《玉山草堂賦》:“[藍田]日暖,[玄圃]春融。”○《清會典事例‧漕運》:“沿河水次,截卸漕糧……暫行收儲,統俟明歲春融,雇覓小船,剝運赴[通]。”

蹙融,◆見“蹙戎”。

豐融(丰融),◆盛美貌。○《文選‧揚雄<甘泉賦>》:“肸蠁豐融,懿懿芬芬。”○[李善]注:“言秬鬯分布,芬芳盛美也。”○[三國][魏][嵇康]《琴賦》:“豐融披離,斐韡奐貌。”○[唐][賈餗]《大唐寶歷崇元聖祖院碑銘》:“閟宇崇崇,聖祖尊容,神而明之,神應豐融。”○[清][張惠言]《黃山賦》:“沆瀣涌,瓊英充,偓佺廝征,欻扈豐融。”

貫穿融會(贯穿融会),◆見“貫通融會”。

貫通融會(贯通融会),◆猶言融會貫通。○[宋][袁燮]《<象山先生文集>序》:“自始知學,講求大道,弗得弗措,久而寖明,又久而大明,此心此理,貫通融會,美在其中,不勞外索。”○[元][袁桷]《題<雪竇潛師語錄>後》:“乃痛自卓立,游諸方,能采其所長,不專於一師,而共貫通融會,慊然猶以為未足。”○[明][吳承恩]《諸史將略序》:“泥法而不知變,非筭之勝也,蓋有貫通融會、神而明之者存焉。”亦作“貫穿融會”。○[清][戴名世]《方舟傳》:“年十四五,盡通六經諸史及百家之書,貫穿融會,發揮為義理之文,窮微闡幽,務明其所以然之故。”

光融,◆1.猶光大。○《無量壽經》卷上:“光融佛法,宣流正化。”◆2.昭明。○[劉師培]《廣阮氏文言說》:“就物象言,則光融者為文,華麗者亦為文。”

和融,◆1.融化;融合。○[清][阮葵生]《茶餘客話》卷一:“香於酪乳膩於茶,一味和融潤齒牙。”○[錢鍾書]《圍城》六:“[韓學愈]容顏灰暗,在陰天可以與周圍的天色和融無間。”◆2.和氣,融洽。○《恨海》第四回:“[棣華]本來為人極是和融,便也同他對答。”

鴻融(鸿融),◆猶盛明。○[唐][謝觀]《朝呼韓邪賦》:“倬哉惟[漢],至德鴻融。”

化融,◆謂為教化所融合。○[唐][許天正]《和陳元光平潮寇詩》:“四野無堅壁,群生未化融。”

渾融(浑融),◆渾合,融合。謂融會不顯露。○[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六:“其立意措辭,貴渾融有味。”○[明][胡應麟]《詩藪‧古體上》:“取樂府之格於兩[漢],取樂府之材於三[曹],以三[曹]語入兩[漢]調,而渾融無跡,會於《騷》、《雅》。”○[清][馮班]《鈍吟雜錄‧家戒上》:“聖人說話簡略,說得渾融,一時理會不來。”○[郭沫若]《奴隸制時代‧關於周代社會的探討》:“但我們不能因為今天的‘不容易劃分階段而聚訟不決’,便因而斷言[中國]歷史發展本身本來是‘渾融而曖昧’(簡切地說是“渾沌”)而巧立出一個‘早熟性’的假說出來。”

混融,◆1.混和融合。○[前蜀][杜光庭]《趙郜助上元黃籙齋詞‧中元》:“動靜行藏,未混融於大道;年辰宿曜,猶纏集於眾災。”○[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四:“使君袖有轉物手,鸕鶿杓中平等分。更憑石髓媒妁之,混融併作一家春。”○[明][郎瑛]《七修類稿‧義理‧草木綠色》:“予嘗見畫者以青黃之色和而成綠,然後知木色本青,今草木俱綠者,草木因出於土,則生養混融而綠矣。”◆2.含混,不分明。○[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易》曰:‘精氣為物,遊魂為變。’……說得多少混融。”

交融,◆融合在一起。○[明][錢士升]《<高子遺書>序》:“靜則心氣俱寂,動則事理交融。”○[郭沫若]《英雄詩史》:“愛國精神與國際主義交融。”○[范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五章第二節:“[女真]族與漢族通過共同的經濟生活和文化交融,促進着民族間的融合。”

金融,◆指貨幣的發行、流通和回籠,貸款的發放和收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匯兌的往來等經濟活動。○[胡適]《國際的中國》:“我們更想想這幾年國內的資產階級,為了貪圖高利債的利益,拚命的借債給[中國]政府,不但苟延了惡政府的命運,並且破壞了全國的金融。”○[丁玲]《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一)》:“許多大腹的商賈,和為算盤的辛苦而癟幹了的吃血鬼們,都更振起了精神在不穩定的金融風潮之下去投機。”○[浩然]《艷陽天》第七章:“銀行的領導幫助他認識金融工作對恢復國民經濟、建設社會主義的重要,他聽進去。”

樂融融(乐融融),◆和睦快樂的樣子。語本《左傳‧隱公元年》:“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人民日報》1959.3.6:“全家的收入已超過富裕漁民的水平,在這普通的家,真是到處呈現出樂融融的景象。”○《十月》1981年第2期:“老人想起了剛才跟老頭子那股樂融融的對話,不由陣陣酸澀涌上心頭。”

馬融帳(马融帐),◆指[馬融]施帳高堂,前授生徒,後列女樂之事。○[唐][元稹]《酬翰林白學士代書一百韻》:“心輕[馬融]帳,謀奪[子房]帷。”○[宋][陳人杰]《沁園春‧鐃鏡游吳中》詞:“[張禹]堂深,[馬融]帳暖,吟罷不妨絲竹聲。”○[清][沈紹姬]《寄懷查伊璜先輩》詩:“[蘇晉]堂前宜繡佛,[馬融]帳後有金釵。”亦作“馬公帳”。○[明][李夢陽]《謁平臺先生墓》詩:“平生[馬公]帳,四海[孔融]尊。”參見“馬帳”。

馬融絳帳,◆同“馬融帳”。○柳亚子《四月十六夜徐老特立来访奉呈》诗:“馬融絳帳多英傑,屈子《離騷》未寂寥。”

那融,◆挪移通融。○[宋][司馬光]《言賑贍流民札子》:“多方那融斛斗,各使賑濟本州縣之民。”○[宋][朱熹]《答劉仲韜書》:“兩倉闕米,只得且那融。”

泥融覺(泥融觉),◆謂泥滑而跌,忽得頓悟。○[宋][陶穀]《清异錄‧泥融覺》:“比丘[無染]遊[廬山],春雨路滑,忽仆石上,由是洞見本原,士大夫稱為‘泥融覺’。”

暖融融(\煖融融),◆形容溫暖宜人;溫暖舒適。○[宋][王禹偁]《和馮中允爐邊偶作》:“春日雨絲暖融融,人日雪花寒慄慄。”○[丁玲]《杜晚香》:“原來是[杜晚香]在文化宮,在樓上樓下都擠滿了人的、暖融融的大禮堂裏向全場職工彙報自己的工作和思想。”○《新民晚報》1987.5.8:“掬着那支比我年齡大得多的鉛筆,我心裏暖融融的。”亦作“暖溶溶”。○[元][李行道]《灰闌記》第一摺:“每日價喜孜孜一雙情意兩相投,直睡到暖溶溶三竿日影在紗窗上。”

情景交融,◆指文艺作品中景物描写或环境渲染同感情的抒发紧密结合,浑然一体。○荒芜《说一首揭批江青的诗》:“这两盏探照灯交错对射,显示出了情景交融的场面。”○《中华读书报》2001.12.12:“我反复钻研,还是弄不清把沾襟的泪雨和细雨的散丝结合起来,情景交融,为什么是绝对不正确的。”

熔融,◆熔化。○《闽西日报》2006.7.3:“这样他在那里与各族兄弟熔融在生活的大海洋里,如鱼得水。”

融昌,◆光明昌盛。○[明][王世貞]《<何大復先生集>序》:“敬皇帝朝化休而融昌,異時諸先生業文章顯甚重矣。”

融暢(融畅),◆1.明白通暢。○[宋][黃庭堅]《答曹苟龍書》:“讀書勿求多,唯要貫穿,使義理融暢,則下筆時不寒吃也。”○[明][唐順之]《答喻吳皋御史》:“賦篇偉麗,但摹擬選賦太似,而真意或稍不融暢耳。”◆2.暖和舒暢。○[宋][趙時庚]《金漳蘭譜‧天地愛養》:“夫春為青帝,回馭陽氣,風和日暖,蟄雷一震而土脈融暢,萬彙叢生。”○[清][袁枚]《新齊諧‧吹銅龍送枉死魂鍋上有守飯童子》:“鬼無樂趣,每苦寒冷,必欲就人身傍,吸其生氣,始得融暢。”◆3.恬適。○[宋][王暐]《道山清話》:“公與坐客各舉兩大白,公曰:‘說得通透後,令人心神融暢。’”

融徹(融彻),◆通明透徹。○[明][朱承爵]《存餘堂詩話》:“作詩之妙,全在意境融徹,出音聲之外,乃得真味。”

融達(融达),◆通達。○[明][王廷相]《慎言‧小宗》:“強率害質直,詭隨害融達。”

融風(融风),◆1.指東北風。○《左傳‧昭公十八年》:“丙子,風。○[梓慎]曰:‘是謂融風,火之始也。’”[杜預]注:“東北曰融風。融風,木也。木,火母,故曰火之始。”○[孔穎達]疏:“東北曰融風。○《易緯》作調風,俱是東北風。一風有二名。東北,木之始,故融風為木也。木是火之母,火得風而盛,故融為火之始。”○[晉][陶潛]《述酒》詩:“秋草雖未黃,融風久已分。”○[逯欽立]校注:“鶗鴃鳴後,百草雖未黃落,但立春以來的融風(東北風)已經消散。融風兼指[祝融]之風。”○[唐][韓偓]《有感》詩:“融風漸暖將迴鴈,滌水猶腥近斬蛟。”參見“八風”。2.[祝融]之風。指大火。○[唐][柳宗元]《湘源二妃廟碑》:“潛火煽孽,炖于融風。”○[宋][范成大]《時敘火後意不釋然詩以解之》:“[潘郎]曉衾夢蘧蘧,舞馬竟與融風俱。”○[清][錢謙益]《<列朝詩集>序》:“庚寅陽月,融風為災,插架盈箱,蕩為煨燼。此集先付殺青,幸免於[秦]火[漢]灰之餘,於乎怖矣!”

融貫(融贯),◆見“融會貫通”。

融光,◆明亮的光。○[唐][沈亞之]《湘中怨解》:“醉融光兮渺瀰,迷千里兮涵洇湄。”○[宋][梅堯臣]《和謝希深會聖宮》:“日月融光盛,山河王氣增。”

融合,◆1.融解;熔化。○[晉][常璩]《華陽國志‧漢中志‧涪縣》:“[孱水]出[孱山],其源出金銀礦,洗,取火融合之,為金銀。”◆2.調和,和洽。○[宋][陳亮]《書趙永豐訓之行錄後》:“天人報應,尚墮渺茫;上下融合,實關激勸。”○[范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五章第二節:“女真族與漢族通過共同的經濟生活和文化交融,促進着民族間的融合。”

融和,◆1.融化和合。○[唐][李商隱]《為裴懿無私祭薛郎中文》:“靈臺委鑒,虛空融和。”○[郭小川]《我們歌唱黃河》詩:“讓我們集體的歌聲和[黃河]融和起來!”◆2.和煦;暖和。○[唐][張登]《小雪日戲題絕句》:“融和長養無時歇,卻是炎洲雨露偏。”○[明][沈榜]《宛署雜記‧宣諭》:“二月,說與百姓每:即今春初,天時融和,趁時整理農務。”○《再生緣》第四一回:“竹窗微透融和日,山徑循迴寂寞岩。”◆3.隨和;調和。○《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一回:“況且現在的官場,在外頭總要融和一點,才處得下去;如果處處認真,處處要擺身分,只怕寸步也難行呢。”◆4.和諧。○[王西彥]《古屋》第五部八:“她自己也哈哈笑着,空氣融和而愉快。”○[周立波]《山鄉巨變》下四:“氣氛融和,[劉雨生]趁機提出了茶油分配的問題。”

融化,◆1.熔化;溶解。○[宋][何薳]《春渚紀聞‧點銅成庚》:“復取白藥少許投之,砂始融化,出火視之,真金也。”○[葉聖陶]《線下‧一個青年》:“堅冰碰到春溫,就融化為漣漪的波瀾了。”○[冰心]《寄小讀者》十三:“山上的雪,雨打風吹,完全融化了。”◆2.融會;融合。○[宋][張端義]《貴耳集》卷上:“作詩要融化,豈可執而不通。”○[元][韋居安]《梅澗詩話》卷上:“奪胎換骨之法,詩家有之,須善融化,則不見蹈襲之跡。”○[魏巍]《壯行集‧幸福的花為勇士而開》:“他是為個人、為少數人而生活呢,還是把他個人融化在集體之中,為集體、為大多數人而生活。”

融會(融会),◆1.融合會通。○[宋][蘇軾]《卓錫泉銘》:“初住[南華],集眾須水。水性融會,豈有無理。”○[瞿秋白]《餓鄉紀程》七:“他們大家不懂得‘文化’這樣抽象的名詞,然而卻有[中][俄]文化融會的實效。”◆2.融會貫通;領會。○[隋煬帝]《重與智者請議啟》:“智者融會,盡有階差。”○[明][王守仁]《傳習錄》卷下:“只要解心,心明白,書自然融會。”○[黃侃]《禮學略說》:“群書之中,搴其苕穎;則[江氏]《周禮疑義舉要》,融會[鄭]注而參以新說。”○[冰心]《寄小讀者》十六:“再一事,就是客中的心情,似乎更容易融會詩句。”

融會貫通(融会贯通),◆1.謂把各方面的知識或道理參合在一起,從而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朱子全書‧學三》:“舉一而三反,聞一而知十,乃學者用功之深,窮理之熟,然後能融會貫通,以至於此。”○[清][馮桂芬]《重刻段氏<說文解字注>序》:“先生之注,以形為經,以聲為緯,又以說解為經,以群經傳注為緯,融會貫通,虛空粉碎,發一凡,起一例,無一部一文不如網之在綱,珠之貫串,實他人所不能及。”○[柯岩]《奇异的書簡‧美的追求者》:“民間的、民族的、東方的、西方的、古典的以及現代的,他都廣泛吸收,融會貫通。”亦省作“融貫”。○[明][李贄]《<龍谿先生文錄抄>序》:“蓋先生學問融貫,溫故知新,若滄洲瀛海,根于心,發于言,自時出而不可窮,自然不厭而文且理也。”○[鄭觀應]《盛世危言‧西學》:“近人[江慎修]融貫[中]西測算,兼能製造奇器。”◆2.融合無隔閡。○[孫犁]《<秀露集>後記》:“這種激情,雖然基於作者當時迫切的抗[日]要求,但還沒有多方面和廣大群眾的偉大的複雜的抗[日]生活融會貫通。”

融渾(融浑),◆猶融和,和順。○[清][二石生]《十洲春語》卷下:“或謂諧適如[楊眉史]為辛夷,融渾如[張繡鳳]為素馨。”

融混,◆融合混和。○[郁達夫]《沉淪》七:“一層茫茫的薄霧,把海天融混作了一處。”

融堅(融坚),◆[唐][宇文融]、[韋堅]的並稱。○[宋][楊萬里]《浯溪賦》:“水蝗稅民之畝,[融][堅]椎民之髓,其天人之心有不去矣夫!”

融結(融结),◆融合凝聚。語出[晉][孫綽]《游天台山賦》:“融而為川瀆,結而為山阜。”○[唐][權德輿]《彭城郡王劉公墓志銘》:“析木之下,幽陵碣石,融結絪縕,誕靈熊渾,乃生元臣,以翼大君。”○[金][元好問]《游黃華山》詩:“輕明圓轉不相礙,變見融結誰為雄。”○[賈芝]《頌歌‧馬頭琴手的歌》:“把世界照亮了的是太陽;把億萬人的心融結在一起的是[毛主席]!”

融解,◆1.溶解,融化。○[夏衍]《復活》第一幕:“春雪已經開始融解,天氣還是很冷。”○[吳運鐸]《把一切獻給黨‧勞動的開端》:“冰雪在陽光下融解,變得又鬆又軟。”◆2.消失;消散。○[謝覺哉]《知識青年參加體力勞動問題》:“少數人在參加體力勞動中冷的情緒,將很快就會在熱的氣氛中融解掉。”◆3.通曉瞭解。○[黃遠庸]《外交總長宅中之茶會》:“其談吐超俗,似於吾國之社會人事不甚融解。”

融晶,◆猶光亮。○[郭沫若]《女神‧蜜桑索羅普之夜歌》:“天邊天海呀!一個水銀的浮漚!上有星漢湛波,下有融晶泛流,正是有生之倫睡眠時候。”

融鏡(融镜),◆融會借鑒。○[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華陽博議上》:“昔人專一,往往終身,閒遇兼長,要非世出。若貫穿玄宗,融鏡內典,求之方外,時有其人,文士儒流,涉獵而已。”

融朗,◆融通明朗。○《文選‧木華<海賦>》:“三光既清,天地融朗。”○[劉良]注:“三光,日月星。融,通;朗,明也。言海氣浮,三光清,見天地之通明也。”○《舊唐書‧玄宗紀下》:“[開元]握圖,永鑒前車。景氣融朗,昏氛滌除。”○[明][文徵明]《人日王氏東園小集》詩:“厥日肇惟人,揮占喜融朗。”

融煉(融炼),◆熔化錘煉。○[清][顧起綸]《國雅品‧士品四》:“﹝[孔方伯][汝錫]、[包侍御][元達]﹞二家意象都新,融煉並工,令人傾炫心目,斯[江][鮑]之流歟。”

融流,◆融化流動。○[魯迅]《書信集‧致蕭軍蕭紅》:“雖是[江]南,雪水也應該融流的。”

融明,◆融通明徹。○[宋][蘇軾]《初別子由》詩:“我少知[子由],天資和而清。好學老益堅,表裏漸融明。”○[宋][蘇轍]《張公生日》詩:“表裏一融明,萬物不能留。”○[元][白珽]《湛淵靜語》卷一:“瑩然鏡淨無纖翳,一性融明萬理俱。”

融暖,◆猶和暖。○[王統照]《一欄之隔》:“融暖輕散的晨風,吹過對面的花叢,那些清香又甜凈,又綿軟,竟把我昨夜埋下的胡亂思想,全部消融。”

融洽,◆1.融會;融合。○[清][戴名世]《有明歷朝小題文選序》:“夫惟沉潛反覆於《論語》、《孟子》、[曾子]、[子思]之書……貫穿融洽,怡然理順,渙然冰釋。”○[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一:“此三句無味之極,與通首詞意,均不融洽,所謂外強中乾也。”○[瞿秋白]《赤都心史》三三:“或盲目固執一民族的文化性,不善融洽適應,自疲其個性,為陳死的舊時代而犧牲。”◆2.謂感情和睦,沒有隔閡。○[清][華翼綸]《錫金團練始末》:“二月初,易服雇小舟由水道至[永昌],訪[徐少蘧],細述近況,相對蹙額。知[少蘧]與偽帥[熊萬荃]、[錢貴仁]甚融洽。”○[丁玲]《韋護》第二章七:“想想看,在我們初次見面,他就能將我們的頑固的心,用語言融洽了下來。”◆3.和煦;明媚。

融洽無間(融洽无间),◆融合而沒有隔閡抵觸。○[瞿秋白]《文藝雜著‧弟弟的信》:“他的哲學是所謂‘森林哲學’,應當與自然融洽無間的。”○[草明]《乘風破浪》十九:“[少祥]沒想到,一年到頭融洽無間的夥伴,就在新年和舊年交替的時候鬧了個不痛快。”

融晴,◆溫和晴朗。○[宋][范成大]《三月四日驟暖》詩:“日腳融晴晚氣暄,睡餘初覺薄羅便。”

融丘,◆尖頂的高丘。○《爾雅‧釋丘》:“再成為陶丘,再成銳上為融丘。”○[郭璞]注:“纖頂者。”○[郝懿行]義疏:“《釋名》云:‘銳上曰融丘。融,明也;明,陽也。凡上銳皆高而近陽者也。’按:融,炊氣上出也,宜兼高長二義,長與高即銳上之意。”○[晉][陸機]《白雲賦》:“興曜曾泉,升跡融丘。”

融然,◆1.高朗貌。○[晉][陶潛]《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至於任懷得意,融然遠寄,傍若無人。”○[逯欽立]校注:“融然,高朗貌。”◆2.和樂貌。○《晉書‧隱逸傳‧陶潛》:“其親朋好事,或載酒肴而往,[潛]亦無所辭焉。每一醉,則大適融然。”○[南朝][梁][沈約]《內典序》:“籍智探虛,乘心照理,區區懷抱,融然靡執。”◆3.融合貌。○[明][唐順之]《大觀草堂記》:“方吾之心閒無事以逍遙乎草堂,而觀於魚鳥之飛鳴而潛泳,煙雲之出沒而隱映,融然若有凝於精,爽然若有釋於神,是以物無逆於目,目無逆於心,心無逆於物。”

融融泄泄(\融融洩洩),◆見“融融洩洩”。

融融冶冶,◆美好艷冶。○[唐][李商隱]《菊》詩:“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

融融怡怡,◆同“融融洩洩”。◆[唐][李朝威]《柳毅傳》:“俄而祥風慶雲,融融怡怡,幢節玲瓏,簫韶以隨。”○[唐][黃滔]《大唐福州報恩定光多寶塔碑記》:“萬乘臣其職,四鄰視其睦,百姓天其政,故一川之鏡,如靈臺之月,如融融怡怡,愉愉熙熙。”

融散,◆謂曠達。○[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庾公]目中郎:神氣融散,差如得上。”

融釋(融释),◆1.熔解。○[宋][吳淑]《江淮异人錄‧耿先生》:“反視其下,若垂酥滴乳之狀,蓋初為火之所融釋也。”◆2.消失;化解。○[賈思勰]《齊民要術‧插梨》原注引《永嘉記》:“[青田村]民家,有一梨樹,名曰‘官梨’;子大,一圍五寸。常以供獻,名曰‘御梨’。實落地即融釋。”○[宋][葉適]《<沈子壽文集>序》:“讀之者如設芳醴珍殽,足飲饜食而無醉飽之失也,又能融釋眾疑。”○[明][唐順之]《答茅鹿門知縣書》之二:“熟觀[鹿門]之文及[鹿門]與人論文之書,門庭路徑與鄙意殊有契合,雖中間小小異同,異日當自融釋,不待喋喋也。”◆3.通解;解釋。○[清][戴名世]《自訂時文全集序》:“見近日所雕刻流傳,熟習人口者,卑弱不振,私竊歎之,因以其平日所窺探於經史及諸子者,條貫融釋,自闢一徑而行。”○《朱子语类》卷一〇四:“舊見李先生説:‘理會文字,須令一件融釋了後,方更理會一件。’‘融釋’二字下得極好……此亦是他真曾經歷來,便説得如此分明。今若一件未能融釋,而又欲理會一件,則第二件又不了。推之萬事,事事不了,何益!”

融釋貫通(融释贯通),◆同“融會貫通”。◆[清][戴名世]《<讀易質疑>序》:“世苟有通經學古之士,潛心冥會,融釋貫通,其於[程][朱]繼志述事,能補其所未及,是亦[程][朱]之功臣也。”

融泰,◆[東漢][符融]、[郭泰]的並稱。○[宋][劉克莊]《沁園春‧答陳上舍應祥》詞:“安危事,付布衣[融][泰],鼎足[膺][蕃]。”

融陶,◆熔化陶冶。○[瞿秋白]《餓鄉紀程》二:“我的心性,在這幾幾乎類似游民的無產階級的社會地位中,融陶鑄煉成了什麼樣子,我也不能知道。”○[瞿秋白]《赤都心史》十一:“赤色的[莫斯科]漸漸融陶於明媚的春光。”

融調(融调),◆融合;調和。○[老舍]《駱駝祥子》三:“灰天上透出些紅色,地與遠樹顯着更黑了;紅色漸漸的與灰色融調起來,有的地方成為灰紫的,有的地方特別的紅,而大部分的天色是葡萄灰的。”

融通,◆融合通達。○[南朝][梁][任昉]《齊竟陵文宣王行狀》:“公道識虛遠,表裏融通。”○[明][宋濂]《<白雲稿>序》:“經乃聖人所定,實猶天然日月星辰之昭布,山川草木之森列,莫不繫焉,覆焉,皆一氣周流而融通之。”

融爲一體,◆融合为整体。比喻几种事物关系密切,配合协调统一,如同一个整体。○方纪《桂林山水》:“自然存在的山,和艺术创作的山,竟分不出界限,融为一体。”○于敏《第一个回合》:“纷扬的彩旗,鲜艳的花束,兴奋的笑脸,活泼的舞姿……都在他的记忆里融为一体。”

融悟,◆通達穎悟。○[清][鈕琇]《觚賸續編‧月涵》:“[月涵]于傳缽開堂、飛錫住山之輩,視若蔑如;而身心融悟,得之典籍。每一出游,則有書五十擔隨之,雖僻谷之深,洪濤之險,不暫離也。”

融顯(融显),◆顯明。○[南朝][宋][宗炳]《明佛論》:“厥祖身立佛前,累葉親傳世祗,其實影跡遺事,昭化融顯,故其裔王,則傾國奉戒。”

融泄(\融洩),◆亦作“融洩”。◆流動貌。○[宋][吳文英]《西河‧陪鶴林登袁園》詞:“春乍霽,清漣畫舫融洩。”

融冶,◆1.分解溶化。◆2.融會貫通。○[南朝][梁][慧皎]《高僧傳‧義解四‧曇斌》:“潛思積時以窮其妙,融冶百家,陶貫諸部。”◆3.和樂舒適。○[唐][韓愈]《元和聖德詩》:“眾樂驚作,轟豗融冶。”○[宋][楊萬里]《唐李推官<披沙集>序》:“讀之使人發融冶之驩,於荒寒無聊之中,動慘戚之感。”◆4.和煦明媚。○[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孟東野賈浪仙》:“若曰‘柳塘春水慢,花塢夕陽遲’,則春物融冶,人心和暢,有言不能盡之意,亦未可以為小道無取也。”○[元][辛文房]《唐才子傳‧陸龜蒙》:“[中和]初,遘疾卒,[吳融]誄文曰:‘霏漠漠,淡涓涓,春融冶,秋鮮妍。’”

融液,◆1.融化成液體。○《晉書‧王濬傳》:“﹝[濬]﹞又作火炬,長十餘丈,大數十圍,灌以麻油,在船前,遇鎖,然炬燒之,須臾,融液斷絕,於是船無所礙。”◆2.指融化成的液體。○[宋][蘇軾]《菜羹賦》:“爨鉶錡以膏油,泫融液而流津。”◆3.猶言融為一體。○[宋][葉適]《孫永叔墓志銘》:“凡書籍義類深淺,古今事物變通,采章錯綜,機神融液,往往心悟所以然,[越]之稠儒廣士,爭傾下君。”○[清][唐孫華]《宋堅齋刑部齋中觀<南巡圖>恭紀》詩:“眾手渾成如一手,萬象融液無瑕疵。”

融液貫通(融液贯通),◆猶言融會貫通。○[清][秦篤輝]《平書‧文藝下》:“殆于聖賢之義理,心領神會,融液貫通,然後參之經史子集,以發其光華,範之規矩準繩,以密其法律,而後乃稱為文。”

融怡,◆1.融洽;和樂。○[唐][杜牧]《杜秋娘詩》:“低鬟認新寵,窈裊復融怡。”○[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十六日》:“巧製新粧,競誇華麗,春情蕩颺,酒興融怡,雅會幽歡,寸陰可惜,景色浩鬧,不覺更闌。”◆2.暖和。○[宋][歐陽修]《春帖子詞‧皇后閣之三》:“風色結寒猶料峭,天光煦物已融怡。”

融溢,◆融合充滿。○[宋][蘇轍]《<洞山文長老語錄>敘》:“譬如大海,濕性融溢,隨風舒卷,波濤流轉,充遍洲浦,無一不到。”

融遠(融远),◆長久;深遠。○《三國志‧蜀志‧董允傳》:“[祗]統職一紀,柔嘉惟則,幹肅有章,和義利物,庶績允明。命不融遠,朕用悼焉。”○[宋][司馬光]《溫公續詩話》:“[寇萊公]詩,才思融遠。”

融昭,◆長耀,久照。○[唐][牛僧孺]《享太廟》詩:“湜湜頎頎,融昭德輝。”參見“昭融”。

融字,◆填詞法。謂改變原字聲調,以使音律和諧。○[姜夔]《滿江紅》詞序[夏承燾]箋校:“[宋]人歌詞,有融字法。○《夢溪筆談》(五):‘古之善歌者有語,謂當使“聲中無字,字中有聲”。(節)如宮聲字而曲合用商聲,則能轉宮為商歌之。此“字中有聲”也。’……《夢溪筆談》所用宮商,則指平上去入四聲而言,與喉舌九音無涉,[宋]詞‘融字’,正謂此耳。”

融尊,◆《後漢書‧孔融傳》:“﹝[融]﹞及退閑職,賓客日盈其門。常歎曰:‘坐上客恆滿,尊中酒不空,吾無憂矣。’”後因以“融尊”為酒杯的典故。○[宋][柳永]《永遇樂》詞之二:“且乘閒,[孫]閣長開,[融]尊盛舉。”○[宋][周邦彥]《西平樂》詞:“多謝故人,親馳[鄭]驛,時倒[融]尊。”

柔融,◆溶化使柔軟。○[李大釗]《青春》:“抑吾聞之化學家焉,土質雖腴,肥料雖多,耕種數載,地力必耗,砂土硬化,無能免也,將欲柔融之,俾再反於豐穰。”

神會心融(神会心融),◆猶言融會貫通。○[明][宋濂]《元隱君子東陽陳公先生鹿皮子墓志銘》:“余悉屏去傳注,獨取遺經,精思至四十春秋,一旦神會心融,灼見聖賢之大指。”

神融氣泰(神融气泰),◆精神融和氣息通泰。○[金][王若虛]《四醉圖贊》:“漠乎其如忘其聲,茫乎其如忘其形,神融氣泰,無欲而無營,渺乎其如物之莫攖也。”

水乳交融,◆比喻關係非常融洽或彼此結合十分緊密。○《老殘游記》第十九回:“﹝[許亮]﹞幾日工夫,同[吳二]攪得水乳交融。”○[朱自清]《鍾明<嘔心苦唇錄>序》:“他能讓讀者和他水乳交融--至少在讀他的文字時如此。”○清查慎行《豆腐诗和杨芝田宫坊》之四:“須知淡泊生涯在,水乳交融味最長。”○《野叟曝言》第一二九回:“從前雖是親熱,究有男女之分,此時則更水乳交融矣。”○秦牧《长街灯语》:“一个作者,这几方面(思想、生活知识、表现手段)的造诣如何,是不是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决定了这个作者的创作水平。”

酥融,◆潤滑柔軟。○[後蜀][閻選]《謁金門》詞:“水濺青絲珠斷續,酥融香透肉。”

陶融,◆1.陶冶教化。○[唐][司空圖]《解縣新城碑》:“鑿乾締搆,允歸睿作之功;壽國陶融,必有挺生之佐。”○[前蜀][杜光庭]《御史中丞劉滉九曜醮詞》:“伏以太上玄元,陶融萬化,五老上帝,統御群生。”○《痛史》第十七回:“[胡仇]道:‘教導也是不能少的。此時,若不把道德陶融了,將來長大親政時,天下事更不可問了。’”◆2.陶鑄融合。○[鄭振鐸]《插圖本中國文學史》第九章一:“他([司馬遷])串集了無數的不同時代,不同著者的史書,陶融冶鑄之為一,正如合諸種雜鐵於一爐而燒冶成了一段極純整的鋼鐵一樣,使我們毫不能見其湊集的縫跡。”◆3.猶言調和鼎鼐。指協調各方,治理國家。○《再生緣》第四三回:“且講那[酈相]連朝閣內詳,辦理事情安社稷,陶融景化奉君王。”

調融(调融),◆和洽。○[蔡鍔]《復尹昌衡羅綸電》:“惟現在[清帝]退位,南北調融,北伐計劃當有變更。”

通融,◆1.變通辦法,給人方便。○[宋][蘇轍]《潁濱遺老傳》下:“寬剩役錢只得通融鄰路鄰州,而不及鄰縣。”○[朱自清]《朗讀與詩》:“後來有時連平仄也多少可以通融了。”◆2.融會貫通;透徹瞭解。○《朱子全書‧學六》:“某嘗說讀書須細看得意思通融後,都不見注解,但見有正經幾個字在方好。”○[明][康海]《粉蝶兒‧賀登科》套曲:“學業通融,桂香飄省闈高中,少年時器宇誰同。”◆3.流通;交換。○《初刻拍案驚奇》卷一:“我們用得着的是銀子,有的是貨物,彼此通融,大家有利,有何不可?”○《綠野仙蹤》第七二回:“不意先生與家父有通融書籍之好,平輩不敢妄攀。”○[孫中山]《建國方略‧錢幣革命》:“至於供社會通融之紙幣,則悉由發行局兌換而來。”◆4.指短期借貸。○[清][和邦額]《夜譚隨錄‧崔秀才》:“親戚中不乏富貴者,盍拚一失色,與之通融。”○《近十年之怪現狀》第二回:“因為要還一筆欠項,要用二百元洋錢,一時沒有調動,要想向閣下通融。”○[曹禺]《北京人》第三幕:“萬一[杜]家不聽調度,臨時跟他通融這幾個大錢也決無問題。”

霧釋冰融(雾释冰融),◆霧氣消散冰塊融化。比喻疑難消除盡凈。○[明][楊慎]《<古文參同契>序》:“苦思精索,一旦豁然,若有神悟,離章錯簡,霧釋冰融。”

顯融(显融),◆顯明;顯著。○《國語‧周語下》:“度於天地,而順於時動,和於民神,而儀於物則,故高朗令終,顯融昭明。”○[韋昭]注:“融,長也。”○[漢]徐幹《中論‧審大臣》:“夫以聖人之德昭明顯融,高宏博厚,宜其易知也。”○[明][方孝孺]《郊祀頌》:“陽德顯融,歛戢群陰。”

消融,◆融化;消失。○[宋][秦觀]《寄李公擇郎中》詩:“朝睍既升[淮海]見,瀌瀌雨雪自消融。”○《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六:“若是塵心全不起,任他宿債也消融。”○[葉聖陶]《倪煥之》一:“濃雲重疊,兩岸田畝及疏落的村屋都消融在黑暗裏。”

銷融(销融),◆1.熔化。○[清][魏源]《聖武記》卷十四:“今洋錢銷融,凈銀僅及六錢六分,而值紋銀八錢有奇。”◆2.謂日趨喪失。○《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民族主義之教育》:“[支那]民族之塗炭,權利之銷融,為[滿]政府斷送其生命者,歷劫而不可償也。”

笑融融,◆見“笑溶溶”。

虛融(虚融),◆沖虛融和。○《隋書‧高祖紀下》:“佛法深妙,道教虛融,咸降大慈,濟度群品。”○[宋][蘇轍]《書<傳燈錄>後》序:“若人於一切處不住相,於彼相中不生憎愛,亦無取捨,不念利益成壞等事,安閑恬靜,虛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

一徹萬融(一彻万融),◆猶言一通百通。○[明][唐順之]《與裘剡溪推官書》:“人能得此常理,設使為醫,則必能究性命之源;為巫,則必能極鬼神之情狀,一徹萬融,所謂因源而得委也。”

圓融(圆融),◆1.佛教語。破除偏執,圓滿融通。○《楞嚴經》卷十七:“[如來]觀地、水、火、風,本性圓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宋][蘇軾]《答子由頌》:“五薀皆非四大空,身心河嶽盡圓融。”○[葉聖陶]《倪煥之》十四:“眼前的愁煩是蛻化期間應有的苦悶,超越了這一段期間,自然會入於圓融無礙的境界。”◆2.通融。○《舊五代史‧唐書‧明宗紀二》:“天下節度、防禦使,除正、至、端午、降誕四節量事進奉,達情而已。自於州府圓融,不得科斂百姓。”◆3.猶圓通。指文辭周密暢達。○[清][黃宗羲]《與李杲堂陳介眉書》:“[萬充宗]傳諭:以[高旦中]誌銘中有兩語,欲弟易之,稍就圓融。”◆补义条目■周到;周全。○唐王梵志《尊人与酒吃》诗:“尊人與酒喫,即把莫推辭。性少由方便,圓融莫遣之。”

昭融,◆1.謂光大發揚。語出《詩‧大雅‧既醉》:“昭明有融,高朗令終”。○[毛]傳:“融,長。朗,明也。”○[高亨]注:“融,長遠。”○[唐][韓愈]《河中府連理木頌》:“天子之光,庶德昭融,神斯降祥。”○[明][吳承恩]《二郎搜山圖歌》:“[軒轅]鑄鏡[禹]鑄鼎,四方民物俱昭融。”○[清][顧炎武]《同族兄存愉拜黃門公墓》詩:“賢兄能發憤,陳跡遂昭融。”◆2.借指帝王的鑒察。○[唐][杜甫]《投贈哥舒開府翰二十韻》:“策行遺戰伐,契合動昭融。”

祝融,◆1.神名。○[帝嚳]時的火官,後尊為火神,命曰[祝融]。亦以為火或火災的代稱。○《國語‧鄭語》:“夫[黎]為[高辛氏]火正,以淳燿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其功大矣。”○《呂氏春秋‧孟夏》:“其神[祝融]。”○[高誘]注:“[祝融],[顓頊氏]後,[老童]之子,[吳回]也,為[高辛氏]火正,死為火官之神。”○[唐][張說]《蒲津橋贊》:“[飛廉]煽炭,[祝融]理爐。”○[清][趙翼]《八月二日天寧寺旁巽宮樓火》詩:“趨觀乃知此樓燬,剎竿突兀招[祝融]。”◆2.神名。南方之神,南海之神。○《管子‧五行》:“得[奢龍]而辯於東方,得[祝融]而辯於南方。”○《漢書‧揚雄傳上》:“麗[鉤芒]與驂[蓐收]兮,服[玄冥]及[祝融]。”○[顏師古]注:“[祝融],南方神。”○[唐][韓愈]《南海神廟碑》:“考於傳記,而南海神次最貴,在北東西三神河伯之上,號為[祝融]。”◆3.傳說中的古帝。○[漢][王符]《潛夫論‧五德志》:“世傳三皇五帝,多以為[伏羲]、[神農]為二皇,其一者或曰[燧人],或曰[祝融],或曰[女媧],其是與非未可知也。”◆4.峰名。○[衡山]的最高峰。據《路史》云,[祝融]葬[衡山]之陽,是以名之。○[唐][韓愈]《謁衡岳廟》詩:“[紫蓋]連延接[天柱],[石廩]騰擲堆[祝融]。”○[宋][楊萬里]《送劉子思往衡陽》詩:“[洞庭]昨夜起霜風,翩然欲登[石廩]與[祝融]。”

祝融氏,◆即火神[祝融]。借指火。○[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一》:“其家慮恐兵遁圖讖干犯禁條,悉付[祝融氏],及收拾燼餘,存者又無幾矣。”參見“祝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