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记者李林
一座屹立于城市中心的塔,回望着历史,也在为城市赋能。这种能量,
这座塔,就是郑州人耳熟能详且为之倍感骄傲的二七纪念塔。
1923年2月1日,1000多名铁路工人从郑州车站出发,向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会场——普乐园挺进,反动军警不断阻挠。工人们冲破阻拦进入会场,郑州铁路工人领袖高斌庄严宣布总工会成立,反动军阀吴佩孚恼羞成怒,派军警将会场捣毁。
2月4日,高斌拉响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第一声汽笛,以郑州为中心,北起长辛店,南至汉口,1200多公里长的京汉铁路顿时全线瘫痪。
2月7日,吴佩孚对罢工工人实行血腥镇压,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施洋、林祥谦、高斌等52人英勇牺牲,300多人身负重伤,1000多人被开除,郑州党组织也遭到破坏。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虽然失败,但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具有深远影响。
“这些斗争,是为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利益,是为了全民族的利益,也是为了全世界人民的利益。”1939年,毛泽东在“二七”纪念大会上指出。周恩来高度评价“二七”革命斗争,“是中国大革命前的一次启蒙运动”。董必武曾为纪念“二七”题诗:虽败荣犹著,英光永世红。
郑州作为这次大罢工的策源地,在中国革命斗争和工人运动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七惨案”后,全国工人运动并未停息,郑州再次成为工人运动的中心之一。
1925年2月7日,全国铁路总工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在郑州召开,在九个分工会中郑州是这一时期铁路工会的核心区域。
1926年吴佩孚再次占领郑州,10月初,郑州分工会委员长汪胜友、工务处工人总代表司文德被逮捕,15日二人被杀害在郑州的长春桥(今郑州二七广场),残忍的敌人将二人的头颅割下,悬挂在电线杆上。
1971年,郑州在当年汪胜友、司文德牺牲的长春桥旧址兴建了二七纪念塔,以此纪念“二七大罢工”。对于郑州来说,二七纪念塔不仅是城市独特的公共造像,更是伟大的“二七精神”的重要载体。
不仅如此,郑州市还有一系列和“二七大罢工”有关的地名和单位名称,二七区、二七路、二七广场、二七纪念堂、二七商业圈,郑州更是被称为“二七名城”。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革命先烈用热血铸就的“二七精神”在不断演进:全国劳动模范江学铜用实际行动诠释“拼搏、奉献、进取”的“二七精神”;战斗英雄张利修自觉做革命传统教育,演绎着“担当奉献”的“二七精神”;二七区陇海大院40余年爱心接力帮助高新海的感人故事,诉说着“团结、奉献”的“二七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