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债权债务

24小时干货资讯:金华周边办理借贷纠纷律师,法官法从事法律工作满五年的含义

阅读:

以下为正文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可在开发区江南街道南苑社区,却有一位善断“家务事”的法官。他把矛盾化解在社区内,把问题解决在诉讼前,扎根南苑5年来,以专业法律知识和独特亲和力,接待法律咨询群众820多人次,将“枫桥经验”继承和发扬在每一个平安故事之中。在南苑社区,说起良军法官,从街道领导到社区居民,个个交口称赞。

对于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来说,遇到法律问题,首先要考虑的,不是盘算咨询律师的费用,或是纠结要不要上法院,只需去趟社区,就能和法官面对面进行交流。每周五上午,婺城区人民法院的法官李良军就在社区的工作室里等着他们,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小巷法官”。

“良军法官已经在我们社区5年了,提供了1000多个小时的法律服务,一分钱都没有收。”说起社区在这5年里的变化,南苑社区党支部书记陈蕾说,近几年里社区都没有重大案件、诉讼发生,“现在走在社区里,很少听到大声的争执,社区的诉讼数量大幅下降。真有矛盾纠纷了,人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走,找良军法官去!’”

法院社区两头忙

5年前,42岁的李良军是婺城区人民法院的一名法官。在民商庭的工作中,他有感于一些社会矛盾如果能更早地进行调解,当事人如果能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和知识,或许就不会闹到法庭上剑拔弩张那一步,就向法院领导提出到南苑社区开设法律工作室的想法。在单位和社区的支持下,良军法官工作室很快就在南苑社区办公楼二楼亮相了。这是全省法院首个设在社区的法官工作室,是婺城区法院践行司法为民,强化社会管理创新,提升司法公信力和亲和力的创新举措。此后,每周五的上午,只要不出差,他都会准时坐在这个工作室里,帮助遇上法律困惑的人答疑解惑。

在社区,李良军是居民的知心朋友,定期坐堂接受居民法律咨询,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答他们的困惑,遇到需要调解的案件,就主动上门帮助居民化解纠纷。良军法官工作室开了5年,接待法律咨询群众820多人次,主持调解各类纠纷40起,成功调处30起。在法院,李良军是穿着法袍的法官,现任速裁调解中心副主任的他,去年一年办理了1200多件案子,办案量高居全院第二。

李良军坦言,法官的工作很忙。在规定的上班时间外,他每天给自己增加了1.5个小时工作时间。“早上早到半个小时,晚上晚半小时离开,中午再挤出半个小时的午休时间。4天加起来,就能把工作室值班的时间补上了。”社区里的工作也不轻松,而且更琐碎,李良军的值班笔记已经写满了5大本,里面光是纠纷就记录了30多大类。继承、婚姻、劳动报酬、物业管理、财产损害、房屋使用权……看起来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却大多错综复杂、千头万绪。

老张和老梁是一对住在顶楼的老邻居,因为对露台使用权的争议,两户人家已经吵了4年多。在一次争吵中,老张甚至冲到了老梁家,砸碎了两扇窗户,老梁一气之下就报了警。但由于没能安抚好两位老人的矛盾,反而导致了两人邻里情的“破罐子破摔”。

事情闹到了良军法官工作室。“不要急,坐下来,喝杯茶,慢慢说。”李良军安抚下老人们的激动情绪后,跟着他们爬上争议中的顶楼露台。只见大部分露台面积都在老张家住宅上,而老梁家楼上只有一处排水沟。经过查看老人们的房产证,李良军发现老梁确实没有露台的天然使用权。他明确告诉老梁,虽然自己理解他在露台使用上的心理预期,但法律是不支持其诉求的,也就是说,就算提起诉讼,他也无法获得露台的使用权。

李良军又转过头,语重心长地告诉老张,老梁家漏水需要修缮,作为对露台有使用权的邻居应该提供便利。“远亲不如近邻。咱们有了道理,还得讲讲情理。毕竟,邻里关系闹僵了,对谁都没有好处。”讲清楚了法律关系,两位老人也搞明白了法律后果,再加上对法官的信任和感激,多年不睦的两家终于达成了处理争议的一致意见。一对老邻居的诉讼费省下了,生活便利了,感情也修复了。李良军“一言九鼎”的背后,是他数次在工作室里听取两位老人的倾诉,从而打开了老人们的心结,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和尊重。

对于李良军来说,在社区的值班时间也是宝贵的充电时间。他说,以前在法院办案,他更注重办案的效率,因此常“就案办案”。深入社区后,他更了解群众了,“我们法官习以为常的审判,对很多人来说影响是很大的。有的人在开庭前几天就开始睡不着觉了,不到迫不得已,他们是不愿意闹到法院的。”李良军说,现在他在庭审时,会考虑判决的社会影响,尽量作出有利于彻底解决矛盾纠纷的判决,让冷冰冰的法律多一点人情的温度。

“工作室的工作,其本质是利用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帮助社区居民。因为我是法官,他们信服我;因为我在他们身边,他们信任我。我们把矛盾化解在社区内,把问题解决在诉讼前,社区不就更和谐了吗。”李良军还“嫌”自己不够忙,“到工作室来的人大多是南苑社区的居民,很多人还不知道这里,有的人虽然知道了,却以为我只是为南苑社区服务。其实,只要大家在法律上有了困惑,都可以来找我。我的手机号是,也可以通过这个号码,直接加我微信咨询。”

真心细心换信任

“良军法官人很好,非常耐心,一点架子都没有。”说起这位身边的法官,南苑社区的许多居民都说,他跟想象中不一样。

12月21日上午,记者来到良军法官工作室时,正好碰上市民陈先生来咨询。在近1个小时的时间里,陈先生从解放前的家庭开始说起,一直说到恋爱、结婚、工作、失业。李良军耐心地听着,不时在笔记本上作记录,偶尔向陈先生确认几处信息,有时还会笑着顺着老人的回忆讨论几句。

这跟法律咨询有什么关系?

老人走后,看着一头雾水的我们,李良军笑着解释,这是陈先生第三次来工作室,他也是综合3次的讲述才搞清楚老人的诉求。原来陈先生因与同事有矛盾,上世纪80年代被开除了,直到最近办理社保,他才知道自己在那家单位工作的14年工龄被“抹”了,他因此需要缴纳8万多元,才能领到退休工资。这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巨款,陈先生希望得到法律的帮助。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陈先生曾经做过的企业早已破产倒闭,相关的政策也已有了变化。李良军告诉陈先生,他会到有关部门了解相关的政策,同时他建议陈先生利用日语翻译的特长,去找一份工作增加收入。

陈先生是面带笑容和谢意向李良军告别的,他的脸上没了来时的忿忿不平。“有些时候,很多情绪激动的群众也不一定是碰上了什么大事。很多人是理解上有偏差,只要一个能让他们信服的权威解释,可能就能消除压在他们心头的石头。 群众信任我,我感到肩头上就有一份责任。”李良军说,“看到带着愁容焦虑进来的人走的时候心里有底了,我就感到高兴,就有继续办下去的动力。”

在南苑社区党支部书记陈蕾的印象里,从没见过良军法官工作室在值班的时间关过门,“来社区做法律服务的志愿者不少,但沉到社区工作一干就是5年的法官,我只见过他一个。”让陈蕾印象更深的是,李良军工作室的耐心和细心。她见过许多老人在良军法官的工作室一坐就是半天,老人的记性不好,叙述起来也啰嗦,李良军总是耐心地听着、细心地记着。老人讲完了,他会给老人写下一张字条,上面列着他的处理建议或是老人办事需要的材料、步骤。

“我经常看到有老人拿着这样的条子来社区办事,显然这是良军法官怕老人记性不好,听不懂政策和法律术语,为他们尽可能提供着便利。”陈蕾说,就在前不久,良军法官就调解了一起再婚老人的家庭纠纷。老人的儿子担心父亲财产被骗,两位老人则担心把房子按儿子的要求过户将老无所依,父子俩闹得每次见面都不欢而散。老人一次次找到良军法官哭诉儿子“大逆不道”。李良军与双方当事人深入交谈后了解到,老人的儿子并非不孝顺,老人和续弦的妻子也有感情基础。于是,他顺着家庭亲情做工作,告诉双方不要赢了官司输了亲情,劝导老人不要与亲生儿子较真,帮助年轻人理解老人需要陪伴和亲情的诉求。最终,双方都让了一步,儿子不再强求老人将房产过户,老人则对房子的继承权进行了公证,一个险些对簿公堂的家庭又有了欢声笑语。

邻里漏水引发纠纷、家庭争吵不和睦、孩子打架伤了邻居感情……翻阅李良军的工作记录,会看到很多这样“鸡毛蒜皮”的小事。但若不及时解决,小事也可能变成大麻烦。“在老百姓眼里,只要在法庭上见面,就意味着撕破脸了。这张脸一旦撕破,很多爱情、亲情、乡情就很难再回到从前了。”富有多年民商事审判工作经验的李良军说,通过诉前调解,既可以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也可以节约司法成本,还能修复双方关系。

排忧解难促和谐

南苑社区居民张先生被拖欠两万多元工资长达1年多,多次向对方催款无果,家里又等着用钱,情急之下,张先生动了过激的念头。张先生的妻子很担心,就来到良军法官工作室咨询。李良军引导张先生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权,并手把手地教他写起诉状,帮助整理相关证据。官司打赢了,张先生一家很高兴,庆幸当时没有一时冲动犯下大错。然而,老赖债主还是没有及时还款。李良军得知后,又告诉张先生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在法院执行法官的帮助下,张先生终于拿到了应得的劳动报酬。张先生的这场官司在邻居中震动不小,见识到了法律的“威力”,大家参加法律知识培训和讲座的积极性高了,碰到问题也不容易冲动了,良军法官的司法建议更有群众基础了。

来工作室咨询的人,有怒气冲冲的,有束手无策的,良军法官都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

2016年,刘先生来到工作室的时候,话语中流露出对社会的不满。李良军通过聆听、梳理,了解到从外地来金打工的刘先生原来有一段特殊的经历。刘先生此前遭到错误的拘留和逮捕,失去了近1个月的人身自由。从看守所出来后,刘先生一直放不下这段不白之冤,想为自己讨个说法。租住在南苑社区的他带着一腔怒火走进良军法官工作室,离开的时候带走的不只是安慰,还有一份在法官指导下完成的国家赔偿申请书,以及一张法官手写的材料清单、申请指南。一开始,相关检察院认为该案不构成赔偿条件。想不通的刘先生又找到良军法官工作室,获得了“向上级检察院提起复议进行救济”的建议。通过上级检察院的复议程序,刘先生维权成功了,虽然获得的赔偿款不多,但他心里痛快多了,对社会的公平正义也不再满腹牢骚了。

李良军成了南苑社区居民的知心人。他在社区开法制课,围绕的是社区居民最常碰到的物业服务、民间借贷、赡养继承等难题。他积极参加社区各项规范化建设,协助起草社区居民公约,帮助基层组织提高法律素养和运用法律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他发动单位党支部领取困难群众的微心愿,帮助弱势群体渡过难关。他引导居民依法妥善解决纠纷,用法说理,以情说事,成为邻里间的润滑剂和缓解纠纷的减压器。

“不忘初心,久久为功。带着真诚服务群众、感恩社会的心,用所学知识、业务能力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我感到很快乐。这是以心换心的工作,只要扑下身子真心为群众服务,就能得到他们的认可。”李良军介绍,婺城区法院在苏孟乡、西市街社区、金艺社区也设立了法官工作室,已有数十名年轻干部深入社区,志愿服务、锻炼能力,从“就案办案”到“源头治理”转变中获得了成长,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基层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