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九都镇新峰村村民阿成和阿进原本是一对好邻居,最近因为土地使用权的问题发生纠纷,甚至爆发肢体冲突。
因土地使用权 两家互不相让
阿成说,他想在苦楝溪边堤岸砌挡种植蔬菜,准备施工时,遭到邻居阿进的阻挠。
据了解,2016年,当地政府原本是打算在苦楝溪两侧建设休闲步道,征迁工作都已全部完成,然而堤岸遭台风侵袭被毁,建设工程也因此搁置。于是部分村民自行出资,在堤岸临时砌挡,种植蔬菜。
调解员:堤岸属于村集体
双方无权分配
对此,调解员黄跃仁表示,堤岸旁边的土地归村集体所有,双方都无权分配使用权。
田地使用权争议
导致两家人心结难解
随着沟通的深入调解小组得知,两家人先前由于另外一片田地的使用权问题,曾经就发生过纠纷,因此彼此才留下心结,进而导致这次矛盾的爆发。
在新峰村苦楝溪边的村道旁,是阿进家所使用的土地,阿成的家紧邻土地,双方有争议的就是从阿成家往溪边连接村道的拐角位置,两人都认为这块三角地是自家的。
阿进解释,正是因为双方对三角地块有争议,才引发溪边堤岸砌挡的问题。
此前多次调解双方屡屡毁约
据了解,双方曾在派出所民警的组织协调下,重新划分过地界。
对此,南安市联合调解中心九都分中心也多次介入调处。
阿进:曾留下水泥墩
作为地界的标记
阿进表示,当初曾留下水泥墩,作为地界的标记。但阿成不认同此说法。
阿进
那时候为了避免纠纷,有叫本来我们的村主任去挖,然后底下搞一个水泥墩,还有块大石,可以挖下去作证。
我不知道他指的是哪个墩,如果说是指的他村里面的墩,那整条河都是他的。
阿成
村干部:曾留下边界标记 便于辨认
为此,调解小组找来了当初放置水泥墩的新峰村村委会副主任。
调解员:远亲不如近邻
建议双方互让一步
当初放置的石墩,如今在争议田地的地表已经找不到了,调解过程缺少了有力证据,局面一度陷入胶着。调解小组认为,远亲不如近邻,如今地界难认定,双方出于邻里和睦的角度,都应适当做出让步。
经过调解,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阿进出资一万元用于河堤的建设,其余的占地修复费用由阿成一方承担,双方共同修整好堤岸后,捐赠给村集体,互不占用。
调解小组希望通过这次沟通,双方都能珍惜来之不易的和睦氛围,和睦相处,继续做彼此的好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