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 源丨开发区法院 编 辑丨王 璐 审 核丨包英华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湾里人民法庭成立于1993年,原址位于湾里街道。2015年,为满足城镇化发展要求和法庭办公办案需要,迁址至大孤山街道。
今年以来,开发区法院紧紧围绕省法院新时代人民法庭“五化”建设和全省示范人民法庭创建活动要求,深入结合区域特点和工作实际,对湾里法庭再次进行了升级改造。
改造后的湾里法庭内外面貌焕然一新,便民设施功能全面升级,服务能力水平显著提升,“五化”建设和示范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诉讼体验感升级
▲湾里法庭一楼家事调解室
走进法庭院内,一条幽静古朴的法治宣传廊伫立其中,长廊地面铺设铜制法官感悟,长廊内搭配凉亭和长椅,当事人可以在这里放松心情,吐露心声,法官和调解员可以在这里以闲话家常的方式开展调解工作。
沿着台阶拾级而上,法庭一楼增设了诉讼服务和信访接待便民站、“一庭两所联调室”“代表委员联络室”“法庭资料室”等功能区,满足当事人的诉讼需求。
现有的四个审判法庭已全部按照五化标准安装智能审判辅助系统,完全具备庭审直播、电子质证、线上庭审等功能,开庭、调解及会议等与院机关标准同一、服务同质、结果同效,当事人的诉讼体验得到提升。
审判专业化升级
▲湾里法庭家事审判团队现场办公
2014年7月,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试点启动之时,湾里法庭作为全省最早拥有专业化家事审判团队的人民法庭,集中审理与基层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婚姻家庭纠纷、民间借贷纠纷和涉农纠纷案件。
近年来,专业化审判团队不断总结经验,形成特色鲜明的家事案件审判工作体系,培育出法庭审理类案的优质品牌。2021年至今,湾里人民法庭共受理案件2498件,人均受理 625件,结案2114件,法官人均结案529件。
今年,为落实四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改革工作要求,湾里法庭找准“准确查明事实、实质化解纠纷”定位,以提升初始案件质效为抓手,制定日常管理制度16项,不断加强审判管理。
管理规范化升级
▲湾里法庭召开2022年度上半年总结会
湾里法庭突出党建引领作用,认真落实“支部建在庭上”,强化支部堡垒作用,坚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审判工作紧密结合,设立党员先锋岗,以党员生活会为载体,认真开展党风廉政教育。
不断优化法庭干警队伍结构。选派2名经验丰富的老法官和年富力强的青年干警到人民法庭,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湾里法庭负责人谷晓霞,专业从事民商事审判工作30年,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法院办案标兵”称号,引领法庭争先创优,切实将人民法庭建设成为服务群众的先锋队。
建立家事案件巡回审判制度,在辖区两个偏远街道建设了2个家事巡回审判法庭,审慎处理涉农及家庭纠纷,深入田间地头及百姓家中,开展调解和审判工作。2021年,湾里法庭被辽宁省高院授予“集体二等功”,被辽宁省高院和司法厅联合授予“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
解纷多元化升级
▲湾里法庭人民调解员在法庭调解
为了提高矛盾纠纷化解效率,法庭设立诉调对接工作分站,邀请心理咨询师、人民调解员、社会义工等作为专职调解员,长期驻庭开展家事案件调解工作。
延伸诉调对接网络。在辖区39个社区、村屯设立了诉调对接联络点,建立调解志愿者库,选取了社区综治专干、妇女主任、人民调解员等各行各业的志愿者312名作为特邀调解员,开展未成年人心理矫正、外来人口矛盾化解、群体性纠纷劝解等工作。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落实调解优先原则。实行家事全程、全力调解。所有家事案件首先全部依职权导入诉前调解程序,由专兼职调解员全力开展诉前调解;诉前调解不成的,直接立案,由法官组织调解员进行审中调解。形成了审前、审中全程调解体系,人民调解员、书记员、审判员层级调解格局。
今年,湾里人民法庭通过“诉调联动”共解决各类矛盾纠纷412件,其中通过诉前调解案件245件,占整个家事团队结案总数的35%,大大减轻了人民群众的诉讼成本,提升了审判质效,促进了多元社会矛盾的和谐化解。
湾里法庭以“强基工程”为契机,做优主业、塑优特色、创优品牌,实现人民法庭高质量发展。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社会,展现专业化审判和便利群众的优势,以强劲的司法“末梢”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