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漩涡,这里指企业因现金流问题,短期偿债能力受到负面影响的,为了改善它而增加现金流暂缓公司的成长,减轻负债,而盈利却亏损进而影响声誉和投资者的期望,借贷筹资更加困难的恶性循环。
根据迪马股份2020年上半年年报,虽然总体营业收入有所增长,但是归母后的净利润约为2.03亿元,同比下跌48.3%,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母净利仅剩下1.3亿元,更是大跌65.45%。
显然这些数字并不符合投资者对此次财报的预判。为什么呢?
我们娓娓道来。迪马股份旗下的营收主力军东原地产(2015-2019年间收入约占迪马股份总收入89%,)集地产、商业开发和物业服务为一体,截至2018年已拥有15年的地产开发经验 。
自2016年总部迁至上海 ,东原地产把舞台放眼全国,已覆盖大部分一线与准一线城市。其中包括成都、重庆、武汉、西安、郑州、广州、深圳、苏杭、南京和上海等城市。
2018年上半年,根据克而瑞最新发布的《2018上半年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TOP200排行榜》东原地产以242.8亿元的销售金额,位列行业第50位,较2017年同期的92.2亿元直接翻倍,涨幅高达163.3%,并以201万平方米的销售面积位列行业第42位,同比暴涨119%。 (房地产的行业收入、成本转结具有滞后性,通常本年度的营收确认很大程度上源自上年度或上上年度的销售)
按理来说,这样的增速应该足够支撑迪马股份交出一份漂亮的成绩单。至于造成此次财报“不堪”的主要原因,我们还是需要从它的从其财务明细表中仔细研究。
从财报中我们可以看出,作为成本项目之一,此次迪马股份的利润亏损“得益”于该期间企业暴涨的财务费用,在保持总收入增长的前提下,在企业“三费”(包括销售、管理费和财务费)中,同期如销售和管理费分别下降15.35%和21.35%,财务费用却剧增52.35%。
而财务费为何会暴涨呢?我们认为是由于今年疫情影响以及近年来房地产融资监管趋严,环境不容乐观的双管齐下,迪马为了救命而抢现金流为长远打算的。
此次迪马股份大幅度改善主营业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我们可以看出报告期内迪马股份实现经营净现金流-5.28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63.26亿元,公司经营已经开始收敛依靠债务造血,问题就出现在这里,这样的“改善”是以营业利润而不是收入为代价的,尽管目前来看公司仍需更多依赖外部融资获取现金流维护公司正常运转。
这里有必要要澄清一下,所谓的公司三费中的“财务费”并不是指财务部门产生的费用,一般而言,它主要包括四大类:
1、长短期借贷需要支付的利息
2、公司资产的汇率损益(由于汇率的波动,公司外汇资产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点内以人民币标值后相较于上一个时间点会产生的损益)
3、公司筹资等活动的手续费(发出债券和开行票汇等)
4、现金折扣(企业为了尽快将应收账款转换为实实在在的营业收入和快速回笼资金减少坏账风险而进行商品折扣,缩短消费者待付款周期)
前三项的增加是由于融资环境趋严,最后的现金折扣明显是受到今年疫情冲击。截至今年6月末迪马合同负债约275.4亿元,不过其母公司重庆东银控股集团及一致行动人所有股权仍处于被冻结状态。目前,迪马股份手上货币资金约54.9亿元,比去年底减少8.1亿元去,其中受限资金约24.81亿元,总体下来可动用现金只有约30亿元,相对于短期借款33.88亿元、一年内到期有息负债24.8亿元,现金短债比0.51倍,足以看出短期现金流依然较为吃紧。
注:选自迪马股份2020年半年度报告
近日,房企融资门槛提升的消息甚嚣尘上,贝壳研究院高级分析师潘浩表示,假如“三道杠”政策(剔除预收款的资产负债率不得大于 70%、净负债率不得大于 100%、现金短债比不得小于 1 倍)落地,中小房企由于自身抗风险能力不足,在新规影响下,融资受限,有可能选择转让全部、部分股权或土地资源。
这样的环境无疑是雪上加霜,迪马未来融资会变得更加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