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天才可以审结的金融纠纷案件,现在仅用8天就结案了。”案件结束后,银行诉讼代理人黄律师对法院的效率大加称赞。这是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金融专业法庭——松山湖法庭运用区块链技术的首次探索。
为贯彻落实最高法院《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区块链存证证据核验的相关规定,4月20日,松山湖法庭运用“互联网区块链+金融智慧”审判模式,审理了三宗线上金融借款纠纷案件。这三起金融借款纠纷的当事人均在手机银行申请了线上贷款,因未能按期足额还款,银行将该三名客户起诉至法院,分别要求三位被告偿还本息费用。
区块链核验原理
“案涉贷款签订时的原始数据,已由银行上传至区块链平台上进行存证。”松山湖法庭法官陈丽莎介绍,该庭审安排在立案后的第八天。庭审中,在法官主持下,现场将银行提交的电子数据哈希值上传至区块链平台进行验证,庭审的验证结果显示,案涉电子借款合同数据自上链保存之日起未经篡改。基于完整、真实的原始电子证据,法官对借贷关系的真实性予以确认。
待案件事实调查完毕,双方当事人确认庭审笔录后,法官在金融智慧审判平台点击按键,系统即可立刻形成当事人电子签名的庭审笔录,并作出要素式判决书,再由法官进行电子签发,向当事人电子送达裁判文书,系统同步上传案件生效证明书,五个程序“一气呵成”。
核验结果截图
值得一提的是,以往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的金融借款案件一般要20多天才能审结,主要耗时在银行跨区域调取证据原件,以及庭审中需要人工核对原件。一笔金融借款通常涉及多份合同、多个当事人,且合同条款多,核对工作强度大。“现如今,松山湖法庭运用“互联网区块链+金融智慧”审判模式,证据核验高效精准,使得案件审理期限缩短了三分之二,大大提高了金融审判质效。”陈丽莎说。
“区块链技术搭载金融智慧审判平台真是高效快捷,从前需要跑四趟银行调取证据材料,少说也要1个月时间,现在一趟都不用跑!” 银行诉讼代理人黄律师说。
据黄律师介绍,过去银行准备金融纠纷案件的证据需要银行分行从总行申请调取原件,花费一个月以上的时间;银行工作人员还需要来回奔波两次进行取件和归还。开庭时,法院、被告需要分别核对证据原件,至少花费半小时;在法庭质证环节时,证据的真实性也时常让被告质疑。“现在松山湖法庭在审判中运用区块链技术,大大节约了我们的时间、人力以及经济成本。”
【记者】于羽佳
【通讯员】胡敏怡
【作者】 于羽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