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都说“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当经济窘迫时,借贷行为也常有发生,尤其是自然人之间的借贷。如何签订合法有效的借贷合同成为重中之重。
——【·法律规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禁止高利放贷以及对借款利息的确定】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视为没有利息。
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约定不明确,当事人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自然人之间借款的,视为没有利息。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二十五条 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
前款所称“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自2019年8月20日起每月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第二十六条 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载明的借款金额,一般认定为本金。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实际出借的金额认定为本金。
张三最近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事情,装修最怕的事情发生了—房子装修了一半,钱没了。
装着装着预算超了,房子现在装修到一半进退两难,于是张三准备向朋友开口,先借十万块渡渡难关,等自己的年终奖一发倒过手来就还上。
于是张三在微信和向朋友李四开口,说借十万块装修急用,李四很义气当即答应没问题,今天晚了明天就给张三打款。
第二天果不其然张三收到了李四打来的十万块钱,两人也从未提及到利息的事儿。
借款合同必须要书面合同吗?没有约定利息怎么办?
借款合同是我国《民法典》规定的几种有名合同中,最为常见的一类。按照主体性质差异,有商业借贷和民间借贷两类,其中民间借贷和我们普通人更加息息相关。
民间借贷并不仅是普通人理解的两个公民之间互相借款,也包括涉及企业的,但我们当然更关注和我们息息相关的自然人借贷。
借款合同根据名字就能得知其是一方向另外一方借款,等约定的还款日期到了,就偿还欠款、利息。
合同的概念简单,但实践中频频出现的借贷纠纷也揭示了借贷合同中暗藏的隐患,那如何签订一份细致严密、合法有效的借款合同呢。
首先,合同既然被编入《民法典》,就证明其要遵守民法的普遍约束,将其放在广阔的民事领域里,其也要遵守这片领域统一的规则。
也就是要符合基本的民事行为的有效要件,正如法条规定的,主体上要有相应的行为能力,能做出体现自己真实意愿的意思表示,内容上还不能违反法律的规定,也不能违背社会风俗习惯。
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诸如八岁以下的孩子、精神状况已经完全没有控制能力的人,这些在普通人眼中“说话不算数”的人,本身没有对任何行为负责的能力,也就不能让其行为在法律上有效。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民事行为,通常情况下只有很少概率可以直接认定为有效,大部分都是效力待定的。
可以直接确定有效的,是纯白拿钱像中了彩票,或者像小学生买橡皮、精神病人买酱油这类在他们的年龄、智力水平里,完全可以操控的行为是有效的。
效力需要等待进一步确定的,是需要回家找他们的监护人确认的,对于限民,法律一般情况下都要设定法定监护人,有的是父母、有的是其他指定人,如果得到了监护人行为时的同意,或者行为后的追认,那先前的行为就被追溯有效,被否定了那就自始无效。
这是从主体上对行为是否有效进行限制,此外还要判定意思表示的真实性,如果遇到欺诈、胁迫等使行为人在并非“真情实意”的状况下做出的行为,民事行为也存在效力瑕疵。
其次,借款合同作为一个有名合同,在民法上有其自身的规定。
第一,正如案例里展示的,很多情况下在自然人之间的借贷里,可能出于“磨不开面子”、“不好提钱”,在借贷当时压根就没有约定好利息的问题。
这种情况下,没有约定法律直接默认就是不要利息了。
但是显然利息约定的太高、过火了也不行,按照民间借贷规定,约定的利息不能超过LPR的4倍,也就是基准利率的四倍,基准利率人民银行每年都有发布,清晰可见。
如果超过四倍基准利率,性质上就属于高利贷,但即使约定额度太高也并不是利息就因此归零,而是仅以四倍基准利率计算利息。高于这部分的利息是违法的,违法的自然不需要支付。
第二,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是不要式的,也就是不需要必须签订一个严格的书面文件才行之有效,口头的、电子的都可以。
但虽然对确立的方式没有什么严格要求,对于确立的日期却需要谨慎,毕竟日期关乎时效、利息等一系列问题。
自然人借贷不是一答应合同就成立了,不是承诺到达就订立,要钱到位了才能成立。
综上,借款合同要想签订的“天衣无缝”,要同时符合一般民事行为的规定,和有名合同自身的法律规定。
——【·小结·】——»
借贷行为十分普遍,借款时候签的借条,事实上就可以被认定为一个借款合同,事先约定好细节,要比事后引起纠纷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