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叔侄之间的借款纠纷并不少见。在这些案件中,法官通常会尽力调解,以达到既符合法律规定又能维护家庭关系的目的。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叔侄借款纠纷案例:
基本案情:被告郑某向原告借款用于购置房屋,并约定每月支付相应利息。但被告郑某仅偿还了部分利息,剩余本息一直拖欠不还,原告多次催要无果诉至法院。
调解过程:承办法官认为该案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便引导双方进行调解。最终,被告郑某表示,因自己目前经济拮据暂无法履行约定,希望原告能够宽限时间让其周转一段时间,原告也表示了同意。在承办法官的主持下,双方自愿达成还款协议,该案顺利调解结案。
基本案情:原告与被告是亲叔侄,1999年,被告王某战自建房时向原告借款7000元,口头约定了利息。 2002年11月,王某战再次向叔叔借款5000元,并出具了借条。 后王某战陆续还款,但因长时间拖欠剩余款项,王某桦多次索要未果引发诉讼。
调解过程:承办法官直觉这叔侄俩有心结,又考虑到本案自借款之日起已逾24年,如按法律规定一一计算利息,二人之间的关系恐更难修复。于是庭后继续组织双方进行调解。最终,经法庭主持,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并当场制作调解文书签字捺印。
基本案情:被告张某因做生意资金周转困难,分两次向原告借款20万元,双方未出具借条,仅口头约定利息一分五厘。 原告一直催要剩余借款,被告张某一直推拖不还。
调解过程:在开庭前经过法官不断调解劝导,最终,被告愿意按约还款,原告也同意做出让步,最终达成调解协议,叔侄双方握手言和。
基本案情:原被告系亲姑侄关系,2015年,被告因从事船舶运输行业,业务发展急需更换航运船只,先后五次向原告借款共计45万元。
调解过程:承办法官采取“背对背”说理释法方式,从法律、社会、亲情多方面多角度悉心做起双方的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释之以法。最终,在承办法官的主持下,双方握手言和,冰释前嫌,当场达成了分期还款的调解协议。
基本案情:2024年,小龙因工程需要资金周转向老龙借款。 开庭前期承办法官到小龙家寻找小龙,发现家中无人,通过多方打听后,终于电话联系上了小龙。
调解过程:承办法官和特邀调解员罗泽泉兵分两路,罗老师与老龙“摆龙门阵”,承办法官与小龙聊天,分工合作同时进行,然后又把他们叔侄一起聚到调解室释法明理。最终原被告各自都作出了让步,这起叔侄民间借贷纠纷终于顺利调解成功。
以上案例显示了法官在处理叔侄借款纠纷时所付出的努力和智慧。通过细致耐心的调解,不仅解决了纠纷,还挽救了亲情,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下一篇:借款纠纷数额,借款纠纷的数额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