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纠纷、婚姻矛盾、邻里纠葛……在基层村居,各种盘根错节的矛盾纷繁复杂。2014年,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在乐昌市、仁化县等地开展试点,我市以党员律师为代表的律师们走村入户,成为村子、社区里的“御用大状”,开展法治宣传,提供法律服务,调解村居矛盾纠纷,给予法律咨询和援助,让法治思维走进千家万户,也因此被乡亲们称为法律“活字典”。
党员律师“开荒种树”
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是省的十大民生工程之一。在市司法局和机关党委的直接领导下,我市律师协会党总支切实负起责任,协同市司法局和市律协做好具体的组织落实工作。2015年5月底,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在全市实现全覆盖,全市1454个村(社区)与律师事务所签订了服务协议,我市205名律师和实习律师深入基层村(社区)开展法律服务。同时,来自东莞市的148名律师对口支援我市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
由于我市地处粤北山区,不少村居地域广阔、路远、山高、坑深、气候异常,并且村多、律师少、事多、事杂,这项工作面临着种种困难。律师们深入基层发现,不少村居思想观念相对落后,村民缺乏法治理念。
为此,市律协党总支决定,由我市担任村(社区)法律顾问的63名党员律师深入最艰苦的300个村居,充当律师队伍的“先锋队”。党员律师抱着“开荒种树”的决心,致力提升基层群众自治管理法律化水平,增强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法律意识,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先锋队”中,有正处于哺乳期的党员律师克服困难坐镇村居,有党员律师早晨5点驱车前往偏远山村服务村民……
普法普到百姓“饭桌”上
为了让乡亲了解村居“大状”,市律协、律所及律师们“各显神通”,有的律所出资近10万元制作普法系列宣传品,印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的扑克、“韶关市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的宣传环保袋和草帽,开展农民运动会,带领村委干部参观廉政基地;有的律所自费购买法律宣传书册送至乡亲手中……
市律协还联合韶关市司法局编写了《律师点评经典案例》,结合群众日常生活,采用律师点评经典案例的形式,宣传法律知识,还印制了万余份年历,通过法律顾问派发到每个村居。
律师们还加入当地短号、建立专门微信咨询号、印制便民联系卡,拉近与乡亲的距离。
2015年间,我市村(社区)法律顾问律师还举办法治讲座或上法治课3723场次。“普法要普到老百姓的饭桌、心中、家里。”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彭美莲说。
市律师协会副会长罗运标介绍,在法治宣传中,村(社区)组织几乎“鸡毛蒜皮”的事情都会先问问律师意见,村民电话咨询的人次逐渐增多。据统计,2015年间,法律顾问律师按照村(社区)基层管理的需要,通过为村(社区)修改完善村规民约等方式给予技术指导,其中出具法律意见书338份,审查各式合同118份,提高了村(社区)自治管理水平,促进基层干部依法办事,群众知法守法。
排忧解难充当人民“调解员”
担任仁化县黄坑镇法律顾问的罗运标认为,作为农村“大状”,还需要充当起“缓冲器”、“调解员”的角色。“有一次,有名村民向我倾诉婚姻法律问题,我发现其实他们的婚姻并没有严重到这个地步。于是我提醒他,要承担起自己婚姻的责任,反思自己的不足,他觉得律师的立场中立,也能听得进意见,这个问题就化解了。”
和罗运标一样,不少律师都担任起人民“调解员”,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襁褓中。与此同时,村居“大状”不断把便捷、优质的法律服务送到田间地头。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我市村(社区)法律顾问律师共为村(社区)和群众提供法律咨询12151人次,提供代书82次,代理群众参与诉讼和实施法律援助70宗;村(社区)法律顾问律师参与调处矛盾纠纷580宗,参与处理敏感性群体性案件12宗。
“村居‘大状’每解决一个问题,就消除一个隐患,我们希望法治的星星之火可以不断燎原,让村居多亮一盏灯,少一点黑暗。”市律师协会会长王少敬介绍,市律协将继续发挥党支部和党员律师的作用,建立党员律师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长效机制,让行业党组织、党员律师能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