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债权债务

[聚焦]看法介绍:如何举报借贷合同纠纷,能不花钱就不花钱

阅读:

近期,广东省佛山市消委会收到不少美容纠纷的投诉,主要为诱导高额贷款、虚假宣传产品功效、办理美容预付卡后退款难等。其中,一名大四女学生,因为“0息”美容贷与上海某小贷公司签订贷款合同,背上了近6000元的贷款及高额利息。

本来是追求变美的道路,却导向了高利贷的陷阱,这名大四女生的遭遇,其实远非个案。近几年,随着美容市场的快速发展,与之相关的行业乱象也不断涌现,打着“0息”、低息等幌子的“美容贷”正是其中之一。

“美容贷”不是天然有罪,贷款消费是很正常的金融行为,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存在虚假宣传、诱导套路等行为。比如在此事中,涉事美容机构先是以低价引流,将顾客吸引到美容机构后,推销各种高价套餐,诱导付不起钱的大学生下载App贷款透支消费。直到最后被催收,她才知道此前商家承诺的“0息”是假的,自己为此背上了高额的利息。可以说,这名学生是被连哄带骗地进行了贷款消费。

“美容贷”下陷阱重重

美容贷指用户办理医美项目,由于资金不足,通过申请贷款来支付医美费用,美容与贷款捆绑在了一起,这种贷款就称为美容贷。“0利息0首付变美丽”,在这些充满诱惑的广告宣传下陷阱重重,学生是主要目标人群。

对于一部分爱美的大学生群体,贷款的用途并非学费和生活费,而是基本花在了美容和整容上。有一些大学生本身没有美容需求,出于资金短缺等问题想要贷款,结果听信贷款中介“免费美容还能贷款”的蛊惑,也借了美容贷。“美容贷”和“校园贷”有不少相似之处,比如都是第三方提供贷款,利息是之前明确约定好的,受害方到期需要连本带利还款。

“0息0首付”的广告宣传很容易让许多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掉入美容贷的陷阱。诱导超前消费、超高消费,涉嫌虚假宣传、欺骗和误导消费者,造成非常严重的不良影响。

如何识别“美容贷”

医美市场鱼龙混杂,融入一些诱导网贷的金融运作手段之后,无疑更加套路满满。一方面,对美容机构来说,和网贷公司合作,推出一些伪“0息”的贷款等,既能够获得贷款分成,也能够大大降低医美门槛,诱导消费者超前消费、过度消费,提升业绩;另一方面,医疗美容市场快速增长,美容机构用变美的话术进行推销,同样能够为网贷公司的业务引流。

前些年,校园贷曾被明令禁止。现在“美容贷”等再度盯上大学生,将他们当成了“收割”的对象。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线上渠道,充满诱惑的“美容贷”还在被一些美容机构暗中线下推广。一些医疗美容机构不仅在服务项目上虚假宣传、诱导消费,在网贷服务的撮合过程中,同样各种蛊惑诱导,让消费者掉入高利贷的陷阱。

防止中招,我们这样做!

对这种坑害消费者的行为,当地的市场监管机构以及金融监管机构,应当加大“校园贷”“美容贷”等业务监管整治力度,理应在监督执法层面予以严厉打击,当罚则罚,提高违法犯罪的代价,净化医美市场生态。

同时,相关企业应该遵守法律,诚信经营,学校等相关部门也应该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审美观,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至于消费者,也得擦亮眼睛。不良“美容贷”贷款机构具备四大特征:1、相关机构经营地点不明;2、虚假医疗项目;3、贷款门槛低;4、隐瞒实际出借方真实信息并逼迫借款人返还高额息费。

对此,提醒消费者在享受互联网便捷贷款服务的同时也应提高警惕,做到:1、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金钱观,避免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2、消费者在接受医疗美容服务时,应注意该机构是否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执业医师是否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证等;3、看管好身份证件及相关信息,避免不法分子在未经本人许可的前提下,利用有关信息申请贷款;4、了解实际贷款机构的准确信息,并向该机构核实贷款的条件和审批流程。5、理性评估风险,认清自身经济状况、还款能力,签订网贷合同时,不假手他人操作。

消费者要保留好相关协议书面文本或电子文档、截屏图片、发票等相关证据,如果在办理“培训贷”“美容贷”过程中产生纠纷,可以向12345热线、银保监会、消协组织等正规投诉渠道反应,不参与违背合同约定、提供虚假信息、编造事实的恶意投诉。若遭遇暴力催收、恶意催收、威胁恐吓等不法行为,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充满诱惑的低息甚至无息贷款,往往潜藏着各种陷阱。这些小技巧,你学到了吗?

综合: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红辣椒评论”,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