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债权债务

必读秘闻资讯:碣石民间借贷纠纷律师咨询,陆丰碣石李氏

阅读:

“御史李石洲读书处”石碑

□汕尾日报记者 沈绿洋

李实,字石洲,坊廊都(今陆丰市碣石镇)人,明嘉靖八年乙丑科进士,官至翰林院庶吉士、南京御史。近日,记者在碣石镇、村干部的带同下来到该镇南关,相传当年李实读书处,怀想前辈风采。

南关苦读终成名

碣石镇南关,也称石洲,以李实的字作为别名。今属碣石镇浅海村。南关旧有一座关帝庙,相传始建于宋代,庙狭而古,村干部告诉记者这里正是当年李实读书处。李实衣锦还乡时,曾为古庙题写门联“东汉英魂来碣石,南关此地即荆州”,迄今犹存,只是年长月久,风雨剥蚀,字迹有些模糊。上世纪九十年代,当地民众募款在古庙之前新建关帝庙,古庙则保留了旧观,已显残破。

为纪念前贤,并激发年轻人立志奋发、苦读进取之精神,后人在古庙后巨石旁竖一石碑上刻“御史李石洲读书处”,旁有两碑,一刻署名“三韩杨钧”题《留别三军与里中父老》诗一首,查百度杨钧乃清末民国名人王闿运的弟子,其兄为杨度。不知是否此人? 一记叙重修关帝庙经过。

李实生于明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卒年不详。其父名贵,孝悌宽仁。李实的嫡母强氏,其先祖乃常州无锡(今江苏无锡)望族,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碣石建卫时,来碣石戌边并定居繁衍生息。强氏赋性敦俭勤默,精通经史,尤善书法,生有一子。庶母丘氏,生五男一女,李实为庶母所生,排行第二。他少从家学,聪慧勤敏,深得强氏疼爱,强氏“一衣一味皆推以与实”。

李实少小时,因遭豪家诬挤,家道中落,嫡母勤恳辅导十四载,为李实的文章事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青年时期,迫于贫寒,李实曾投宿碣石永兴古寺,为僧人抄写经文谋食。当时寺规,敲钟后僧众集膳堂食斋,僧人深以李实为累,有一次竟先食而后敲钟,等李实来到膳堂时斋食已无存。李实深感耻辱、怒而离寺,前往南关发愤读书。在南关,李实留下一首《答友人》,颇能表现当年况味:

何处人能识淡交,

肯垂青眼到蓬茅?

苍苔露湿和烟踏,

白板云封带月敲。

汲水欲烹茶灶冷,

提壶去买酒钱高。

知君勘破斯文味,

空口闲谈过此遭。

南关原本是一海岛,直到1971年围海造田之后,才同碣石镇区连成一片。李实在南关苦读时,南关只有一座关帝庙,几株榕树,随处可见巨石,石缝中长出野草和灌木。来人必须乘小船而至,上下船得脱鞋袜,卷裤管,涉过浅水,踏过一步一堀的沙滩方能登岸。朋友不避荒凉跋涉,“带月”来访,其情何深。然而,主人待客既捧不出茶,又拿不出酒,只能让客人“空口闲谈过此遭”。这怎不令人深感友情的可贵,穷苦的可伤!

此时的李实刚二十岁,他原本基础扎实,苦读三年后,学业大进。明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二十三岁的李实离开南关应广东乡试,高中举人。明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李实蟾宫折桂,高中已丑科第二甲第十二名进士,该科的状元即编撰海丰第一部县志的罗洪先。中进士后,朝廷授李实翰林院庶吉士,后历任江南(今南京)监察御史、北京守监察御史等职,掌纠劾官邪,条陈治道,巡按地方等事。在任期间,治政清廉,清冤除贼,政绩昭然,有铁笔御史之誉。

文采斐然一御史

李实才华出众,文章过人,颇为后人推崇。清康熙年间碣石举人、兵部车驾司主事卢恩,曾作《过御史李石洲先生墓》一诗以表仰慕之情:

芳草萋萋景色幽,

名贤埋玉壮山邱。

魂依碧落亭犹在,

碑印苍苔字尚留。

位列乌台寒棘木,

诗传海国老松楸。

文章事业推前辈,

后学谁为踵石洲。

李实的诗文作品很多,历500年之久,至今仍有几首诗词尚存民间。其诗或歌咏山川物态,或描写仕途生活,或抒发壮志豪情,情景交融。清乾隆十年《陆丰县志》辑有李实《过南沙渡值雨》一首,诗曰:

云意黯千山,春游兴未阑。

花深红雨重,草细绿云宽。

舟子频招渡,征人漫倚鞍。

纷纷贪利涉,南北几人还?

另有《过羊蹄岭》乃作者赴广东乡试路过羊蹄岭时抒怀:

羊蹄岭上鹧鸪啼,

荒草凄凄路转迷。

莫道哥哥行不得,

马头南北又东西。

这是一首抒发壮志的七绝。李实读书期间,“经度之费,朝不及夕”。赴考费用,想必来自借贷典当。此行能够考中,当然遂其所愿,倘若名落孙山,那必然雪上加霜,日子加倍困难。当他来到地处海丰后门的羊蹄岭(古代由碣石去省城必经之路,《陆丰县文物志》作“杨萄岭”,据说为羊蹄岭的旧称),这里林深山陡,四处雾锁云封,便很容易地从道路的崎岖联想到世事的艰辛。这时,鹧鸪鸣声近似“行不得也哥哥”的啼声阵阵传来。行不得吗?寒窗十几年付之东流吗?不!就是要去闯一番事业。“马头南北又东西”,洋溢着对自己才华的信心,显露出不畏险阻的壮志。上述两首诗能够长久流传,可见他的穷而有志,最为人们所敬重。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碣石镇一处拆建的民居中发现李实为其嫡母撰写的石刻强氏圹记,现收藏于碣石玄武山元山寺。从文中除可以了解李实的家史外,还可感受到李实承父祖之孝道与“子欲养而母不在”的天下子弟哀情,于今仍有教化意义,全文抄录于下:

先妣李门强氏孺人圹记

先妣姓强氏,其先为常州无锡望族,洪武间来戎于碣石,父纲、母王氏。成化元年乙酉正月二十二日孺人生,赋性敦俭勤默,归于我家君贵,家君孝悌宽仁,孺人实相之,事舅姑甚至,兄弟友爱,无私财私器,自仅足服食,外即思以及人,施棺者百余。时操瓮汲灌,作家人业。中更豪家诬挤。寸业复有者,孺人益勤苦,以济不给。生男一人,曰:叶。纳我生母丘氏,生不肖五人,实、蕃、乔、昂、郁,女一人适于陈。实复愚惰,孺人始教力学,在泮十四载,而忝窃甲第,其中经度之费,朝不及夕,自一衣一味皆推以与实,抱哺之艰,作成之力,盖世情共难者。实得窃禄于朝,守监察御史,未待封列,而孺人即世矣,呜呼!痛哉!子叶,为散官,蕃、乔、昂、郁若其孙策、筹、籍皆知成立。孺人性不妄语笑,治家有章,有古贤母风,故诸妇皆整然修饬,不敢解废。嘉靖壬辰五月五日而孺人卒,年六十有八,其明年一葬于碣石城北曾大父茔之前,左为孺人,虚中、右以俟家君若母丘氏千百岁后云。

明嘉靖十二年,癸巳十二月二十九日,丁酉次男守监察御史李实谨记。

另据镇、村干部所言,李实卒后归葬碣石,民间呼为按察墓。其后人皆居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