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篮子”事关国计民生,守护好老百姓的“菜篮子”、支持产业稳产保供一直是国家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菜篮子”产业在融资结构上仍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规模的绝对值与整体行业万亿级的信贷间接融资相比仍然占比很小,有待更多更大的提升。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当前中国三农金融缺口高达3.05万亿元,“菜篮子”企业在育种研发、一体化升级等领域亟待融资发展,融资需求尚未充分满足。
目前,行业融资难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研发周期长、风险高。“菜篮子”种源“卡脖子”较为突出,蔬菜、畜禽等部分种源大量甚至几乎完全依靠进口,育种从材料选育到杂交种组配以及鉴定测试和参试审定,一个品种5-7年的平均育种周期是很正常的。此外,支持育种研发推广的资金周期是长周期的,而种企研发还避免不了自然灾害、技术、法律等风险,这给一般的融资带来很大压力。
其次,产业周期压力难以避免。“菜篮子”产业特性带来供需关系周期性变化,企业经营常有“大小年”且难以避免,“小年”期间企业往往经营压力较大,甚至有破产出清的风险。而按照传统贷款模式,金融机构在周期压力下考量融资主体当期财务经营,肯定会给信贷风控和审批带来巨大阻力,周期引致亏损、负债水平抬高给“菜篮子”企业融资增加了不小的难度。
与此同时,近年来,受产业政策和消费趋势推动,“菜篮子”企业在屠宰加工、预制菜中央厨房等领域延伸加速,屠宰加工、预制菜产能的建设投资规模较大,项目投资规模一般动辄数亿元至数十亿元。对于传统“菜篮子”企业来说,营业收入和盈利水平都无法和大型互联网平台公司比,抵押增信能力也相对较弱,通过传统信贷渠道募集上亿元资金有较大的难度。
针对“菜篮子”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应多措并举,充分挖掘融资服务能力。针对研发周期和风险问题,可积极探索多层次融资体系。近年来,国家对符合条件的育种基础性研究和重点育种项目的中长期信贷支持不断提升,但要完全给企业“信贷压力”松绑还得重点发展直接融资——探索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等多层次融资体系,让资金“长周期、高风险”和未来的“高回报”相匹配,持续支持“菜篮子”企业研发创新。
针对行业周期性压力问题,可积极创新金融组合服务。以生猪养殖为代表的“菜篮子”企业难免面临周期压力,但在生猪价格行情好的时候,地方财政补贴高,银行也愿意贷款;而在生猪价格行情不好的时候,银行反而更加惜贷了。对此,金融机构需要跳出传统信贷评估模式,创新金融服务,打好“组合拳”。一方面,探索将活猪等生物性资产作为抵押物纳入增信组合。生猪周期波动大、养殖有风险,但可以审慎评估价值而不忽略。另一方面,探索纳入保险、期货组合金融产品分散风险。
针对产业升级的融资体量问题,可积极引入各方资本共建共享。“菜篮子”企业推进产业升级,贷款投入动辄上亿元的资金将面临较大压力,吸引更多投资方参与到项目中来,共享资金资源、共获丰厚回报是较好办法。对上市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工具,通过发行债券、股票、转债等形式满足不同的项目融资需要。此外,各级政府和社会资本也在积极推动“菜篮子”企业的升级工程,可以通过基金形式合资投建产业项目。今年7月,广东省组建预制菜产业投资基金,这是全国首个省级层面的预制菜产业投资基金,母基金规模达到50亿元,预计未来将形成百亿元规模的子基金群。与此同时,诸多社会资本近年也加速预制菜产业战略布局,比如在电商平台中,阿里、美团、京东均加大预制菜布局。“菜篮子”企业宜清晰自身产业升级项目的需求和定位,依托产业优势,借力引入合适的资本和资源,共建优质项目,共享产业红利。
作者:董忠云 彭海兰 陈翼(作者单位:中航证券)
本文来自【农民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