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债权债务

干货|借贷纠纷感想,三巡指什么

阅读:

本期导读

本期“青年法官说”发送市中院民一庭员额法官高雁的发言稿“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三巡跟案培训心得”,和市中院民一庭吴勇军庭长题为“追梦的征程唯有坚持”的点评词。

作者简介

高雁

高雁,市中院民一庭员额法官,1985年11月生,中共党员,2010年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2010年考进南通中院,2011年5月被任命为见习助理审判员后一直从事民事审判工作,并于2017年10月被任命为审判员、员额法官。因工作业绩突出,2013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2016年被评为全院办案标兵,2018年荣立个人三等功,2018年10月-2019年1月被借调至最高人民法院第三巡回法庭民事审判团队工作。 她办理的南通恒天船舶配套工程有限公司舟山分公司诉周建追偿权纠纷案被《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公报》作为全省法院参阅案例收录,并荣获全省法院第十二届“金法槌”杯优秀案例三等奖,所审理的徐某某与徐某庆赡养纠纷案件被评为2018年度家事审判“十大优秀裁判案例”,撰写的多篇调研文章发表于《审判研究》、《人民法院报》、《南通审判》。

发言稿节选

去年有机会在最高人民法院第三巡回法庭跟案培训了三个多月的时间,非常感谢院里、庭里给我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让我获益匪浅,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这三个月的见闻和感想。

一、摒弃浮躁,以竟事功

到了三巡以后,我学习的第一点,就是向他们学习那种摒弃浮躁、以竟事功的工匠精神。最高院的法官、法官助理对案情研判之精细,很好地向我诠释了什么是工匠精神。案件到手,立即着手撰写审理报告,对于庭审中需要调查的问题精确定位,对于涉及到的法律条文不但要明确其文字含义,还可能要探究其立法目的、历史沿革以及相应的比较法依据。一个审理报告需要反复修改,才能上主审法官会议讨论。我参与办理的一个民间借贷纠纷,因为其中资金往来繁复,为了让案情更为一目了然,光图表就制作了三个,每个图表都修改了好几遍。一个证券虚假陈述案件,我看到主审法官研究的相关资料有:堆起来有大概30公分厚的全英文美国判例资料、一本关于统计和经济学知识的《事件研究法》、多本台湾地区相关内容的博士论文……为了这个案件,主审法官召集了两次专家研讨会,求教会计学上的专业知识,设计可能的函数模型,充分听取专家的意见,以求判决结果客观公正。为一个案件付出如此的心力在我此前是不可想象的。通过近距离,学习观摩最高院法官的办案方式尤其是办理疑难复杂案件的方式确实让我有所获益、有所触动,首要一点就是必须摒弃自己在工作中的浮躁心理。

二、拒绝碎片化资讯,多进行深度学习、体系化学习

在三巡,我的主审老师经常建议我们多读经典,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现代社会资讯发达,传播迅速。我们每个人都处在信息的洪流中,我们也习惯于从网上搜寻自己想要的资料:法条、观点、案例,应有尽有。有时候,手机已然成了我们的大脑,我们不再记忆,懒于思考,习惯于“拿来主义”。然而,这样的学习方式弊端也显而易见:首先,因为屏幕大小的限制,我们从这些电子信息设备中获取的知识是碎片化的,不易记忆。其次,由于电子信息易被篡改,难以保证所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最后,如果自己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扎实的知识体系,我们对观点资讯就没有强有力的判断力、鉴别力,很容易被误导,于审判实务补益甚少。也许我们在法学院学习的时候都已经认真阅读过一些经典著作,但就我自己的体会而言,由于缺乏案例分析法的教学方式,纯理论的学习建立起来的知识架构是抽象并且笨拙的,仅仅凭借记忆支撑也是不稳固的。毕业多年以后,有些知识拼图板块就慢慢散落或者混乱了。所以需要我们重新拿起这些大部头的经典著作,需要我们联系审判实务,学得更深,读得更透。我们需要涉猎得广一些,知道现行法条是继受了哪一个国家的哪一个规定,当时的立法背景和我们现在的政策取向有什么异同;我们也需要学习得更加深入一些,了解一代又一代国内外著名学者学说之间的传承发展关系,了解我们国家立法的时候对相关学说的扬弃。只有进行体系化的学习,我们对于碎片化的知识才有鉴别力、鉴赏力,才能不盲从、有底气,从容自如地驾驭庭审、撰写判决。

三、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勿要自我设限

三巡实行的是扁平式管理,一个主审法官带领一个审判团队,在主审法官会议讨论案件时,常常有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法官,这种讨论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部门法之间的藩篱,促使不同审判团队的主审法官、法官助理在专精本部门法的同时亦学习通晓其他各部门法的基本原理。此前,为了应对专业化审判的要求,在法院内部分设的各个庭室基础上,各个庭室内部又设置了若干专业合议庭,每一个合议庭专门审理一种或者几种案件。法官如此办了几年案后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发现自己的知识结构越来越单一,譬如,审理民事案件的法官突然碰到社会热点比如辱母杀人案、昆山龙哥事件,想要评头论足时,猛然发现自己对正当防卫、防卫过当的概念、构成、如何认定、如何区别似乎有点说不清,道不明了;蓦然回首,甚至连公司法、知识产权法、证券法都已在灯火阑珊处了。专业化的审判模式有助于审判质效的提升、裁判尺度的统一,但如果我们因此自我设限,不再关注其他领域的法律法规、学说著作,则一旦碰到交叉领域的案件,就有可能无法正确厘清事实、适用法律。

四、有情怀、有担当

最后一点体会看起来很虚,但内里却很实在。前几日看到新闻报道里面我们法院工作人员在公务员压力排行榜上雄踞第二,对此我既感到我们辛苦被社会认同的释然,也深切体会到这是一份如果没有情怀支撑就很难坚持下去的工作。就工作量而言,也有很多法律职业的工作不用承受如此大的压力;就收入而言,律师收入是我们的好几倍甚至十数倍,但我们当初还是选择报考法官助理而非去做律师助理。我想我们大家共同聚集到这里,并非上天掷了个骰子那样随机。我们走到这里选择这个职业固然目的之一是为了安身立命,但也不全然为了养家糊口,我们内心底一定有对社会问题关切和对法治梦想的热忱。情怀并不是一句口号,在三巡的三个月时间里,从主审法官书桌上堆满的专业书籍可以看得到,从办公室亮至深夜不灭的灯光里可以看得到,从主审法官会议中火花四射的观点争锋中可以听得到。既然有情怀,就应该有担当,担当这一份清苦、繁重、寂寞,用自己办理的每一个案子,用每一份判决践行对法治理想的追求。在一代又一代法院人的努力之下,一定会迎来司法崇高的地位,迎来属于法官的尊荣。

点评词节选

点评人:市中院民一庭庭长吴勇军

高雁同志是民一庭优秀的青年干警,本科研究生均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专业,从2010年来到中院,一直在民一庭工作,从书记员、见习助理审判员、助理审判员,一步一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青年法官。虽然高雁同志在三巡挂职仅短短的3个月,但我们可以明显发现她的成长和进步,办案视野更加开阔,考虑问题更为全面,思考法理更为深入。今天高雁同志介绍了三巡期间的工作体会,听了她的发言,我很有感触,可以用三个“坚”来概括:

一是坚持学习。法律是一门侧重理论与经验积累的科学,法律职业是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从高雁同志所看到的最高院三巡法官的工作方式和日常生活习惯,我们能深切感受到高级别法院、高级别法官对于持续学习的高度重视。这种学习不仅是日常办案中的理论学习与经验积累,或是通过微信等平台碎片化的阅读,而是回归书本、回归经典,长期不懈地阅读法学论文专著,密切跟踪前沿理论,不仅学习国内法,也要学习域外法,不仅学习本部门所涉法律知识,还要将其他部门法融会贯通,扎牢理论根基、形成知识体系。在办案中深入挖掘每一个案件背后的法学理论和审判逻辑,通过理论指导办案,实现案件办理与理论学习的双向反哺,惟其如此,才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法官。我相信任何事情都是由不用假装的努力和不用提醒的坚持换来的。再细小的努力乘以365天,乘以N年,都将是惊人的巨变,你的成功体现你坚持的程度,你的魅力对应你的见识与才华。

二是坚定理想。高雁同志刚刚谈到,在法律职业中,检察院、司法局工作相对法院轻松,律师行业收入相对法院更高,法官并不是一个压力和回报成正比的工作。但我们还选择来到法院,选择成为法官,为什么?因为法官是每一个法律人内心深处共同的理想。理想让我们来到法院,但各位青年干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仅凭理想和情怀也难以到达延安。要成为一名优秀法官,不但需要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还要将自我价值的追求和法治理想的实现紧密结合,将法律职业作为自己终身的事业,才能克服职业懈怠,在工作中发现自身的目标和定位,寻找自我成长的动力源泉。虽然奋斗并不能保证百分百实现理想,但坚定理想并为之奋斗会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因为成就你理想的,从来不是“热情”。

三是坚守岗位。我们常说“干一行爱一行”,既然选择了投身法治事业、从事法官职业,就不能瞻前顾后,要抱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和意志,坚守在工作岗位上。这种坚守,是在长期的工作和生活中,不忘初心,不辱使命,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经得住考验。它不是一时一刻的坚守,而是通过每一个案件、每一本卷宗、每一次庭审、每一个当事人、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点点滴滴、日积月累的坚守。在坚守中,实现成长、实现进步、实现人生价值。其实并不是找准了方向才坚守,而是先坚守才会有方向,要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再厚重的尘沙也掩盖不住一座大山的隆起。

坚持不懈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工作岗位,这三个“坚”,就是我对高雁同志发言的几点感想。追梦的路上只有进行时,每一份出彩的背后,一定有超越别人的努力与坚持。希望在座的青年干警牢记初心,每时每刻都能“坚守”,“Keep Dreaming”,在审判岗位上做出优异的成绩。此与大家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