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宁市民唐先生遇到一件烦心事:他在贷款时,被借款平台收取“砍头息”,贷款金额6.2万元,实际到账则为3.8万元,而还贷总额却达7.4万元,利率高得吓人。唐先生想协商提前还清,却因费用问题迟迟谈不拢。
遭遇
借款六万二到手三万八
2019年5月初,唐先生接到一个陌生来电,对方称可以提供借贷服务。那段时间,唐先生正好手头有些紧,便很快和对方确定贷款意向。
数天后,唐先生如约赴会,见到了与此前和他通话的男子。对方自称只是中介,随后,带着他来到位于南宁市南湖名都A座14楼的宜信普惠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南宁第三分公司(以下简称宜信普惠)。一名姓余业务员负责处理他的借贷。
“从交材料到办结,大概2个小时贷款就下来了。”唐先生注意到一个细节,他发现当初谈好只贷款4万元,签合同时借款金额却变成6.2万余元。对此,业务员的解释是,多出的费用是手续费和服务费。
“业务员列出还款分期表,每月要还2067元,共有36期。”唐先生说,当时他觉得月还款不高,因此并没有仔细算过平台的利息,也没想过后果,“当时太着急用钱,这笔贷款都没敢告诉我爱人”。
唐先生手机记录显示,5月9日下午3时36分,他接到一笔4万元的款项。40分钟后,系统自动划走2000元“。后来,我了解到这2000元是给中介的,实际到手的只有3.8万元。”
▲唐先生贷款6.2万元,实到4万 元,还被扣款2000元。
憋屈
明知利息高含泪月月还
一次偶然机会,唐先生跟朋友说起这事,朋友直呼唐先生被套路了。唐先生遭遇的这种情形,业内称之为“砍头息”,通常指高利贷或地下钱庄,在给借款者放贷时会先从本金里面扣除一部分钱。按照合约,他全部还完要支付7.44万(2067元/月×36期),而实际到账是3.8万元,那么利息就达3.6万元。换算下来,年利率高达近32%。
2020年1月,唐先生来到宜信普惠协商,希望提前还清贷款,减少利息损失。工作人员告知,在已还贷8个月的情况下,如要提前还清,需一次性还款3.8万。“3.8万正好是我到账的钱。换句话说,我之前还的都是利息。”唐先生觉得费用过高,希望对方能免掉部分,但对方不肯。
前前后后,唐先生找宜信普惠协商过3次,双方都不让步。有一次,双方还闹到派出所。警方认为属于经济纠纷,让双方协商,如果有暴力催收的情况,警方会介入。唐先生曾想过故意拖延还贷,以此作为谈判筹码,不过最后还是妥协了“。系统显示逾期一天就多200元。另外,我也担心对方会打电话骚扰家人和同事。”
回应
明细已告知合同受保护
3月12日,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来到宜信普惠南宁第三分公司,一名自称经理的工作人员表示,“按照总部公司流程,我们门店没有权力、也不接受这个采访。我们会把事情向北京总部汇报,由相关部门跟你们沟通。”
3月13日,宜信普惠北京总部的工作人员回电表示,公司在和客户签合同的时候,已把相关费用明细告知,而且整个过程会视频录制。他们服务的借款人大多是一些无法在银行贷款的人群,“这类客户的征信较差,因此为保证出借人的利益,我们需要提前收取手续费、服务费、保险费等。”
上述工作人员进一步解释道,显然,借款人往往没钱支付这笔前期费用。“如果对方没钱支付,我们可以借给他。而这笔费用会计入本金,等到贷款下来,再直接扣除。整个行业都是这么操作,这样也保证平台能够持续运营。”
针对唐先生提出的诉求,上述工作人员回应,合同约定的利率并未超过36%,受法律保护的,应该继续按照合同约定来执行。“如借款人想要免掉部分费用,需符合相关条件,比如可提供家里发生重大变故,或受疫情影响导致经营周转出现问题等证据材料。”
对此,南国法援律师麦鹰雄认为,唐先生借贷本金应该是3.8万元,而不是合同的6.2万元,“利率则按照合同约定来执行,此前多出的利息,借款人有权要回。”
调查
涉事平台多次被投诉
官网显示,宜信普惠创建于2006年,总部位于北京。2012年,该公司推出一款名为“宜人贷”的个人对个人网络借贷服务平台。根据天眼查,宜信普惠在全国共有800多家分支机构,其中在广西地区就有23家分支机构。
在此前一些公开报道中,宜信普惠一些地方的分公司因涉嫌非法开展金融业务宣传,或暴力催收等活动,被地方政府部门勒令关停。
3月12日,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点开某公益性消费投诉平台,输入“宜信普惠”等关键字,投诉量高达5376条。不少投诉跟砍头息和高利息有关,甚至有些投诉直指宜信普惠涉嫌暴力催收。
编辑丨褚瑞懿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