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债权债务

关注热点发布:民间借贷纠纷法律服务费,民间借贷纠纷代理费

阅读:

*前言

这篇文章花了笔者很多时间,对于经常使用消费贷款等金融产品的消费者来说非常实用,请耐心看完。

*什么是消费贷?

消费贷也叫做“消费者贷款”,是对消费者个人贷放的,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或支付各种费用的贷款。

*消费贷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社会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老百姓的消费需求也随之增加。而受传统思想影响,大多数人对于向亲朋好友借钱去进行个人消费还是有些抹不开情面,而消费贷刚好解决了这一尴尬。消费贷一般金额较小,多在0元-5万之间,且借款方便,消费者直接通过手机APP即可实现迅速借款到账,简单、快速且无需面对真人借款的尴尬。

消费贷

*消费贷套路多,消费者需谨慎选择

1、无资质放贷

消费贷属于金融贷款的一种,贷款公司必须具备贷款资质并受银监会监管,消费贷刚兴起时,市场较为混乱,不管有没有资质的公司都经营这一业务,随着这几年,法律监管力度加强,这一方面问题得到了改善。

2、高利放贷

大多数人选择消费贷或多或少是因为一些迫切消费的因素,再者借款金额不大,所以在借款时或因看不懂或因侥幸心理,并不会去认真看借款协议。事实上,很多金融借款平台金额虽小,但借款利率非常高,甚至超出法定标准。

最高院2015年8月6日《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这么说大家可能感受不到,我举个例子,一消费者向消费贷平台借了2万元,借期1年,到期后连本带利要还3万,年利率50%,而我国法律在2020年8月20号之前所支持的最高年利率也才24%,这样你能感受到这一利率之高了吧。

这一乱象随着金融监管法规的落实也得到了改善,大多数金融公司在贷款合同中所约定的利息都不会超过法定最高标准。

3、巧立名目乱收费

由于法律监管力度增强,金融公司无法通过高利获得盈利,便会通过在合同中设置各类“灵活还款服务包费”、“贷款管理费”、“客户保障服务包手续费”等项目增加盈利,而事实上大多数金融公司并未提供这些服务。

*问题来了,消费贷款合同中所约定的“服务费”,借款人能不能不还?

*结论:看具体个案情况,并参照最高人民法院2018年8月1日《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民间借贷案件的通知》进行处理。


最高院2018年8月1日发布的通知,严厉打击巧立名目变相突破民间借贷法定最高利率行为

1、若合同所约定的利息本身没有超过了民间借贷案件法定最高利率(2020年8月20号之前是年利率24%,之后是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但加上各类“服务费”和“管理费”在内就超过了且金融公司事实上并未提供相关服务,那法院一般会参照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定,按照最高利率统一计算,超过部分的各类服务费、管理费不会支持。

2、若合同所约定的利息本身没有超过了民间借贷案件法定最高利率(同上),加上各类“服务费”和“管理费”在内才超过了,但金融公司事实上提供了部分相关服务,那法院一般会参照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定,按照最高利率打包计算利息,并支持真实存在且合理的服务费。

3、若合同所约定的利息、各类服务费、各类管理费加起来的总额都没有超过了民间借贷案件法定最高利率,那法院一般会按照合同约定支持全部利息和各类服务费和管理费,特别不可理的费用除外。

最高院2020年8月20日发布新民间借贷案件解释,对法定最高利率进行了调整

*需明确的观点

实践中,很多人会将这类案件认定为民间借贷纠纷,这种认定是错误的。事实上,这类案件中消费者和金融公司成立的是金融借款合同,适用的并非民间借贷的相关规定。

因此,法院在审理这类案件时不管双方所约定的利率和各类费用总额是否超过民间借贷法定最高利率,目前的裁判思路基本都是认定借款合同成立(存在胁迫、欺诈情形除外)。

并不会认定超出民间借贷最高利率部分的规定无效(若认定为民间借贷纠纷,应认定为无效),但在计算利息时会参照民间借贷审理规定进行调整,以便兼顾合法性和合理性。

最高院关于金融借贷合同不适用民间借贷规定的批复

*温馨提示

消费贷款套路多,因此大家在进行贷款时,不管多紧急,还是要认真阅看借款协议,对于存在“砍头息”、“高利率”、“收费混乱变相提高利率”的贷款公司,不要选择,目前市面上消费贷产品很多的,你不要怕借不到钱,请选择正规金融产品。

*结语

消费贷款合同中约定的各类服务费并不违法,毕竟这是双方的真实契约,再者金融公司运营成本也很大,因此,若消费者已实际支付,法院并不会判决金融公司退还。

但若金融公司因消费者拒不还款将其诉诸法院,法院会按照前述思路判定相应服务费是否应该支持。

因此,大家在碰到此类纠纷时可以自己根据实际情况评估一下,若自己所还本息已经超过民间借贷法定最高标准,剩余部分无力偿还,建议可以主动和金融公司协商少还或终止还款。

实在协商不成,你坚持不还,金融公司其实不一定会起诉到法院,因为他们自己心里也有数。但若金融公司一旦起诉,建议大家不要放弃应诉答辩的权利,积极主动向法院陈述真实还款情况。

我的,关注我,学习更多法律知识,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做生活中的明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