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涉及到经济纠纷,且被告方是外地居民时,原告方可以选择在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下是详细的起诉流程和注意事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通常由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如果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则由经常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法人或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也由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如果双方签订了合同,合同履行地的人民法院也有管辖权。如果双方约定了管辖法院,则可以由约定的法院管辖。
在提起诉讼之前,原告需要收集与案件相关的证据材料,包括合同、发票、通信记录等,以支持自己的诉讼主张。同时,需要撰写民事起诉状,明确指出被告的违法行为和对原告造成的损害,以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将起诉状和证据材料递交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的规定,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如果书写起诉状有困难,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在提交起诉状后,法院会给一份缴费通知书。按照指示向指定银行缴纳诉讼费用,然后将银行给缴费单据拿到法院换票。
等待法院通知开庭时间。一般会在开庭前三日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开庭当天,原告需要按照传票指示的时间、地点出庭参加诉讼。
开庭审理时,首先由书记员宣布法庭纪律,然后法官查明当事人到庭情况并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庭审分为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法庭调解或判决。在法庭调查结束后,法官根据案件情况归纳本案的焦点,审理即转入辩论阶段。当事人在辩论阶段可以围绕本案焦点阐述自己的观点,充分行使辩护权。法庭辩论结束后,在法官主持下调解,双方当事人可以自愿达成调解协议。无法达成调解协议的一般由法官当庭作出判决。
如果当事人不服一审人民法院的判决或者裁定,可以在法定期间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不服民事、行政判决的上诉期间为十五日,裁定为十日;不服刑事判决的上诉期间为十日,裁定为五日。
综上所述,当经济纠纷的被告是外地居民时,原告可以通过上述步骤在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整个过程中,确保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及时提交必要的文件和费用,以便顺利推进诉讼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