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都需要人的参与。人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如今,你会发现,一群爱农业、懂农业的年轻人走出城市,走进农村,用青春的汗水谱写了动人的华章。
7月初的温度让人感受到这个夏季的酷热。记者见到刘文时,他正在大棚里忙活着。三十出头,硕士毕业,回乡创办了泗阳县芊之夏生态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积极打造以食用菌为载体的生态农业,自信毅然地走在了实现自己梦想的路上。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在返乡创业、乡村振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泗阳县芊之夏生态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刘文:在上学的时候就有这样的想法,就是从事生态循环农业有关的创业活动,越来越发现食用菌是实现我生态循环农业梦想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因为食用菌的原料都是农业生产废弃物。通过食用菌的转化,不仅可以产生经济效益,本身的菌渣可以还田,因此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开始决定自己的创业。
说干就干,2019年,刘文在城厢街道一废弃的蔬菜基地流转了20个大棚进行稻菇轮作的初步实践,从当地收集了近30吨的稻草种植赤松茸。在即将出菇之际新冠疫情爆发,错过了出菇管理和销售的最佳季节,损失严重。正在他焦头烂额的时候,县人社局了解到他的情况,及时帮他申请了10万元的贴息贷款,解了燃眉之急。后来,他又在瑞信农业园承包了12个大棚进行菌菇种植,每个大棚里有两万个菌包,发展形势越来越好,现在公司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方式。
泗阳县芊之夏生态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刘文:以自产自销为主的重资产模式,我们在这个园区里面租了12个棚,专门种植姬菇和大球盖,种完之后自己销售这样一个模式。第二个就是为有需要的村集体、农场和合作社,提供一个全产业链形式的帮扶的这样一个模式。
经过近三年的发展,公司实现了良性运转,目前可年产30万包菌包,旺季时可日产1.5吨菌菇,年销售额突破50万元,净利润近20万元,带动周边农户就业18人。
泗阳县芊之夏生态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刘文:未来我们将重点发展食用菌全产业链的科技服务模式,为周边农户甚至是整个苏北地区有需求的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从菌种、到生产、到技术、到销售的全面服务。让他们在生态农业模式下能够挣到更多的钱,过上更好的生活,从而实现我的梦想。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返乡创业青年用坚持、专业和热爱在农村挥洒汗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和新的活力。三庄的刘海宝就是其中之一,虽然没有刘文那样的规模,但是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刘海宝对土地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排着队”成熟的丝瓜,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故事。大大小小的丝瓜挂在藤蔓上青翠欲滴,刘海宝和工人们每天都拿着剪刀进行采收。农场有50多亩地,其中大多种植瓜蒌,今年年初,刘海宝单独辟出五亩地种植丝瓜,今年算是意料之外的丰收。作为“农三代”又是年轻人,如何让传统农业插上现代农业的翅膀,如何将土地的效益不断扩大,这是刘海宝在四年前开始种地时就考虑的。
种植户 刘海宝 :我在这边主要起到一个规划作用,今年种什么品种,种多少,包括一些销路、销售这一块,主要是我去开拓市场的。 从一开始包括种苗下去,一直到育苗到期间的打理,收种都是很麻烦的事情,一年忙到头的。
每天采收、包装好已经到了深夜,凌晨再运到农贸市场进行销售。在辛苦的劳作中,也尝到了“敢想敢做”的甜头。
种植户 刘海宝: 按照现在来看,一亩田七八千斤应该是有的,产值一万多,接下来就是打算种大蒜进行一个轮茬。
刘海宝的父母懂种植,刘海宝懂销售,一个主内,一个主外。在回乡种植的这四年里,吃过苦头也尝过甜头,现在更多的是自然的回馈,刘海宝珍惜每一个收获,也在不断学习中打算开拓更大的市场。
乡村振兴,是一个呼唤人才同时造就人才的舞台。返乡创业青年为泗阳乡村振兴添砖加瓦,广袤乡村回馈他们以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在这场乡村与返乡创业青年的“双向奔赴”中,青春之花必将在田间地头绚丽绽放,共同绘就美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