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洗钱,不少人会觉得跟老百姓没什么关系,干“大买卖”的人才有可能洗钱。事实上,洗钱和反洗钱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需要我们时刻保持警惕。日常生活中,出租、出借自己的金融账户,或者用自己的账户帮助他人取现等,都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参与了洗钱。
由中国经济网联合中国平安推出的《金融消保大咖说》节目,揭秘洗钱套路。
2021年初,小明打电话给姐夫,声称自己向朋友借了钱,需借用姐夫的银行卡收款。
借到银行卡后,小明便要求他人将8万元转入该银行卡。仅两天时间,小明持该卡9次取现合计4.5万元。一周后,小明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公安局刑事拘留,一个月后被逮捕,三个月后因病被取保候审。
在取保候审期间,小明的姐夫将卡内余额3.5万元取现后交给小明,被小明使用,最终致使司法机关无法追赃挽回受害人损失。
经法院审判,小明的姐夫犯洗钱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
所谓洗钱,通俗来讲,就是把“黑钱”或者“脏钱”洗白,将非法所得变为合法的过程。洗钱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安定构成严重威胁,而不少洗钱的案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常用的银行卡、微信、支付宝等都可能成为不法分子的洗钱工具。
而反洗钱,就是为了预防不法分子通过各种方式掩饰和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
为什么要反洗钱?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反洗钱的力度。自今年3月1日起,由人民银行、公安部、国家监察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安全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等11部门联合发布的《打击治理洗钱违法犯罪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全面实施。
洗钱助长各类犯罪活动,不仅损害市场正当权益,危害经济健康发展,更会破坏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影响金融市场稳定,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安定构成严重威胁。因此,依法开展反洗钱工作对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维护社会公正和市场竞争,打击腐败,遏制洗钱上游犯罪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民银行反洗钱局局长巢克俭日前在《中国金融》撰文称,继续加大洗钱犯罪打击力度。按照《打击治理洗钱违法犯罪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推动出台办理洗钱刑事案件相关司法解释,落实上游犯罪和洗钱犯罪“一案双查”工作机制,加强情报线索研判和案件会商,强化洗钱类型分析和反洗钱调查协查,增强反洗钱义务机构洗钱风险防控能力。
如何增强反洗钱意识,防范洗钱风险?
近年来,洗钱犯罪活动花样百出。从以往的案例来看,很多人因为缺乏足够的分辨能力与金融知识,时常成为受骗对象。我们该如何有效防范洗钱活动呢?
平安集团法律合规部反洗钱经理计宏表示,金融账户既是大家平时进行金融交易的重要工具,也是国家进行反洗钱资金监测以及审理经济类犯罪案件的重要侦破途径之一。
“我们一旦进行了账户的出租、出借,其实就相当于把我们自己的身份借给了不法分子使用。犯罪分子就可能利用我们的身份来进行不法活动。”计宏强调,不出租、借自己的账户既是每个公民对自己权利的保护,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事实上,洗钱的犯罪手法不仅有出租、出借金融账户,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方式,即用自己的账户帮助他人提取现金。
计宏解释称,切断资金流是犯罪分子比较常用的洗钱方式,现金被取出后,犯罪分子就可以携款潜逃。“比如,日常生活中有一些平台会发布取现任务,亲戚朋友会请求我们帮忙用自己的账户取现,对方会返回一部分利息或佣金。”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帮忙取现存在风险,用自己的账户接收来历不明的资金也蕴含风险。计宏表示,帮助他人接收资金,实际上是协助犯罪分子完成他们的资金交易链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一旦被协助的犯罪分子落网,那么帮助他的你也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哪怕你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帮助犯罪分子完成的资金转移。”
计宏强调,大家要切记规范使用金融账户,在进行金融交易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正规的金融机构,同时配合金融机构做好反洗钱的相关工作。比如,提供自己准确、完整的信息,做好身份识别,必要时如实配合资金用途调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