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艳
“看完片子感觉自己的心灵都被洗涤了! ”
微博上很多影迷感慨,看完《藏北秘岭-重返无人区》后,很长时间沉浸在电影带来的感动中,无法自拔。
也许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去无人区是几乎不可能的事。
准备了很多年,走了这么远的路,批了那么多文件,他们终于走到这里。
如果有一个必须看这部电影的理由,那就是——"我可能这辈子都去不了,一定要珍惜在大银幕欣赏的机会。"
一
在西藏的北部,有一片面积六十万平方公里的辽阔高地,被称为羌塘无人区。
这片荒凉之地,终年冰封,杳无人烟,野生牦牛、狼群、藏羚羊是这样的主人。
羌塘无人区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的自然保护区,它与可可西里无人区、阿尔金无人区、罗布泊无人区这三个地方,共同构成了世界上独有的超级荒原。
而世界上中低纬度最大的冰川群,也被称为南北极之后的第三大冰川群——普若岗日冰原就在羌塘腹地耸立。
那里也是吸引制片人蔡宇(老蔡)的地方。他曾在电影中说,羌塘的环境像极了自己童年生活过的贵州,荒凉寂静,与世无争。
电影《藏北秘岭-重返无人区》就是记录制片人老蔡带着一队人马,勇闯羌塘无人区拍摄普若岗日冰川的故事。
制片人蔡宇
二
年轻的95后姑娘饶子君,则是这次行动的记录者。
很难想象,一个95后的小姑娘去羌塘无人区,拍了一个纪录片。
饶子君加入《藏北秘岭-重返无人区》的过程,其实没什么戏剧化的情节。团队的航拍手认识饶子君的同学,她的同学随后就介绍了二人认识。饶子君和摄影聊完后都觉得OK,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
导演饶子君
而饶子君同学之所以会告诉她这件事,则来自于她曾经提到过的想法,也是她之所以成为导演的原因。她曾经承诺过自己的父亲,为他拍摄一部纪录片。
饶子君的父亲饶剑峰是国内著名的登山家,2013年,饶剑峰在登山营地突遭意外,不幸遇难。导演饶子君在影片中曾透露自己渴望探寻父亲走过的足迹,接近他完成的高度。
在整个拍摄过程中,饶子君明白了父亲一直以来的坚持,跟过去的自己和解。
《藏北秘岭-重返无人区》是她对自己过去的一个交代。
三
深入羌塘无人区环绕普若岗日冰原拍摄,是纪录片史的突破,也是前无古人的壮举。在这片白色荒原之上,寒风凛冽,前进之路,道阻且难。
“我没去过,我知道会冷,会有很多机动拍摄,除此之外,我没办法预估什么。每一天,每一百米的拍摄状况都完全不同。”
寒冷和高原反应从始至终伴随着整个团队。
饶子君告诉我们,拍摄中所有设备都要烤着火才能工作和充电。像无人机电池的续航能力只有平原的一半,起飞前电池都要在火炉上烤着火,抱在怀里,迅速的塞进无人机起飞拍摄,他们的航拍手每天都当成最后一次起飞。
雪地里拍摄延时的小伙子,一次去回收没放多久的脚架,粗心没带手套,刚摸上去就冻紫了,滴水成冰完全不是虚谈。
由于一路的高原反应,主摄影师和另一位重要的摄影师都陆续承受不住,下撤拉萨。拍摄到最后,饶子君抓壮丁都抓到了后勤和负责延时拍摄的人身上,让他们用手机、相机帮忙拍摄一路遇到的珍惜画面。
进入羌塘之初,整个剧组是一个48人、16辆车的庞大车队,最后结束的时候,仅余三辆车,主创人员只有三人:导演、制片人和高山摄影师。
四
电影上映后,有人说这是一个导演和制片人两个菜鸟任性旅程的记录。
饶子君和蔡宇都不否认自己的新手上路,但是对于这部记录电影的创作,他们有自己的想法。而影片呈现出的勇敢和纯粹,让所有观众为之震撼的东西。
电影首作就来到无人区拍摄,饶子君面对的挑战和艰险,可想而知。
在为期14个月的后期剪辑过程中,其实饶子君和老蔡一直在思考,怎么样才能更好的将故事讲出来,也尝试了各种组合的可能性。
28天累计100多个小时的素材,其实可以让饶子君做出各种煽情而动人的片子,她其实用日记体、章节体、按人物线索……等等方式剪辑,也可以再补拍很多旁白进去,讲述艰险的过程,但最终她没有如此选择。
“摄影机基本没有展现出我们遇到的危险。就像最后登冰山时,海拔6200米之上山风能让人窒息,但是观众却无法有这种深切体会一样。”电影选择用故事片表达去呈现,也许基于这一点。“虽然有点儿冒险,这部片子本身就很冒险,但这是最贴切的了。”
“环绕普若岗日冰原,拍冰川顶峰无人机坠机了,计划失败。我们就做了这件事儿,重点不在于成不成。这些就是我认为纯粹值得记录的时光。”
五
初生牛犊不畏虎,这句话形容饶子君,是在贴切不过了。
出发前,她只准备了一部分衣服,借了一部分装备,带了200片暖宝宝,就出发了。
在被问到进藏北无人区怕不怕时,她耿直的答到:“我就不怕呀。恐怖,也许是宣传效果导致的,难受,但是基本没生命危险的。我没想什么后果,我很清楚我控制不了后果,而这部片子对我来说不是挑战,就是去做而已。”
初次见到制片人,是在拉萨。整个剧组都是没有磨合过的陌生搭档,不过这种环境,依然挡不住她的耿直。
很多时候,从她的专业角度出发觉得不行的问题,她一定要提出来,即使这是制片人的拍摄计划。没错,饶子君就是这种有话就说,不吐不快的类型。
老蔡曾在采访中提到,整个过程中,几次想要把她开掉,但依然挡不住她直面问题的勇气。
两个人对拍摄、创作各自坚持,导致他们拍摄策划会都会吵架,并且成了一个习惯。两人从前期吵到后期,并将在以后的合作中继续吵下去。他们将在《藏北秘岭-重返无人区》结束后去追寻藏族史诗《格萨尔王》里的一个传说,传说的所在地依旧在羌塘境内。
“《藏北秘岭-重返无人区》是老蔡给自己的承诺,我觉得跟他相处挺愉快的,有机会的还我其实还想要进去,还会帮他完成那个计划。”
六
导演饶子君产生高反
其实成为导演,并不是饶子君的初衷。自己更想要做的是:记录。
这是她很小就确定的一件事。早早的确定人生的方向,也许跟她的家庭教育有关系。她说自己的父亲是一个非常追求自由和个体价值的一个人。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问她三个问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去哪里?
最终会选择纪录片作为未来的方向,是因为她发现比起编辑和记者,纪录片是更全心投入的一个方式。不仅仅在记录,而是自己也在其中,对于所记录的事参与程度会更大。
后来她意识到要做纪录片,那就要先成为纪录片导演。
在进入学校后,她发现纪录片是一个非常奢侈的爱好,上学的时候,她从不指望着,自己能够通过做纪录片作为一个职业。“第一部片子跟意外怀孕一样,那既然已经有这么一个开始,可能会继续做下去。”
饶子君追求记录真实的美感,对美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比如:她在深圳街头看到的拾荒老人折纸飞机;家里收藏的奶奶和父亲的合影;这些对她来说都是美的。
对于导演这个职业,她有着深刻的认识。“导演是一个观察者,其实也是一个篡改者,纪录片素材和纪录片电影只是关乎那一刀你剪不剪,而那一刀是最表象的纪录片导演成为导演的那一刻,但是在往前置的话,实际上在你开机的那一瞬间,你已经在成为一个导演了。”
记者手记
饶子君是一个性格率直、不做作的小姑娘。在我们采访的很多年轻人里,她算是有话就说,不吐不快的典型。
从小受到的家教,对西方哲学、佛学、心理学都有一定了解,能在采访中和你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解析自己的性格形成。这也使得她有一套自己为人处事的标准。她不会跟你藏着掖着,面对外界的质疑,她在解释的同时,依旧我行我素。
我能看到她有一个强大的灵魂,内心深处有自己坚持的东西,也许是信仰,也许是其他什么。
她曾在电影旁白中说到:“我们都曾在年少时扮演骑士,但如今却嘲笑英雄。”
对她来说,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我做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