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债权债务

今日干货速递:罗帅借贷纠纷判决书,重生成四合院之军工霸主

阅读:

目前,上海博物馆正在举办“欧亚衢地:贵霜王朝的信仰与艺术”特展,并将一直持续到3月18日。对我们来说,贵霜王朝是一个古老而陌生的国度,不过,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些历史事件,比如张骞凿空、丝路贸易、佛教东来等等,都同它有着密切联系。有关这个西域国家的文献记载非常稀少,致使其历史充满传奇色彩,诸多问题难以定论。

贵霜王朝大约建立于公元30年,在公元230年前后遭到新兴的波斯萨珊王朝的侵袭而瓦解,余部一直延续到4世纪下半叶。可见,该王朝与我国的东汉大致同期,二者与帕提亚帝国(安息)、罗马帝国(大秦)一起,并称为丝绸之路上的四大帝国。该王朝鼎盛时期的疆域囊括了今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绝大部分,土库曼斯坦东部和塔吉克斯坦西部,以及印度北部的恒河流域。贵霜王朝位于丝绸之路的枢纽地带,上博特展谓之“欧亚衢地”,恰如其分。以下,笔者将从多个方面向大家介绍这个神秘古国的来龙去脉。

贵霜王朝疆域和位置图

大月氏西迁

《后汉书·西域传》简明扼要地记录了贵霜王朝的发家史:

初,月氏为匈奴所灭,遂迁于大夏,分其国为休密、双靡、贵霜、肹顿、都密,凡五部翖侯。后百余岁,贵霜翖侯丘就却攻灭四翖侯,自立为王,国号贵霜。侵安息,取高附地。又灭濮达、罽宾,悉有其国。丘就却年八十余死,子阎膏珍代为王。复灭天竺,置将一人监领之。月氏自此之后,最为富盛,诸国称之皆曰贵霜王。汉本其故号,言大月氏云。

从中可知,贵霜王朝是由贵霜翖侯丘就却建立的。关于贵霜翖侯等五部翖侯的族属,学界曾有争议。所幸,在甘肃敦煌所出的悬泉汉简里,有两枚明确提到“大月氏双靡翖侯”和“大月氏休密翖侯”,可见五部翖侯为大月氏人。此外,《后汉书》等汉文史籍“本其故号”,称贵霜为大月氏;曹魏曾封贵霜君主波调为“亲魏大月氏王”。凡此种种,均表明贵霜王朝的统治阶层为大月氏人。

大月氏源出于中国西北。《史记》与《汉书》记载,月氏原系游牧部族,“本居敦煌、祁连间”。匈奴呼“天”曰祁连,此祁连指今天山,而非河西走廊的祁连山。敦煌祁连间乃指天山东部的草原地带。近些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发掘了东天山巴里坤草原的东黑沟遗址,在这一带寻求月氏故地。

公元前2世纪早期,蒙古草原的匈奴人崛起。月氏为匈奴所败,被迫离开天山故居,大部分向西迁徙。它们先是击败伊犁河、楚河流域的塞种部落,占据其地。未几,同样原居东天山的乌孙在匈奴的支持下追击月氏。大月氏被迫经费尔干纳盆地向西南迁徙,击败大夏,在阿姆河北岸建立王庭。公元前1世纪,月氏人又渡过阿姆河,定居于巴克特里亚,分五部翖侯而治。

张骞出使西域

公元前138和前119年,张骞两次奉命出使西域,史称“张骞凿空”,学界通常将这一事件作为丝绸之路正式开通的标志。实际上,张骞西使是汉武帝讨伐匈奴方略中的重要一环,其最初目的是为了联络大月氏共同对付匈奴。《汉书·张骞传》记载:

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

月氏居东天山时,与匈奴相攻伐,结下世仇,西迁之初曾有反击匈奴之志,但苦于实力不够,又无盟友相助。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即位,积极筹划征讨匈奴,当他获知这个消息之后,喜出望外,即有联合月氏夹击匈奴之意。为此,张骞应募,受命西使。不幸的是,使团在河西走廊被匈奴游骑发现,张骞被扣留在匈奴十年之久而不屈服,终得机会逃脱。《史记·大宛列传》写道,“居匈奴中,益宽,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经大宛和康居向导指引,张骞终于在历经千辛万苦之后抵达月氏王庭。不过,由于大月氏西迁多时,迷恋于大夏这块温柔富贵乡,已然忘却复仇匈奴之心了。张骞逗留了一年多,终究没能说服大月氏与汉朝结盟,遂于公元前126年返回长安。

张骞出使西域图

通过这次出使,张骞了解到大宛、康居、大月氏等西域国家向慕汉朝富饶,欲相往来。于是建议汉武帝经营西域,一为断匈奴之右臂,二可加威德于四海。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次命张骞西使。此次使团规模庞大,使者到达乌孙、大宛、康居、大月氏、于阗等国,各国亦纷纷遣使回访。丝绸之路终于因此正式开通了。张骞出使大月氏,可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贵霜王系

贵霜王系是贵霜史的基本问题之一,学界长期为此聚讼纷纭,迄今仍无最终定论。能提供相关线索的材料包括以下三类:《后汉书》《三国志》等汉文史料,罗巴塔克(Rabatak)碑铭等古代铭文,以及贵霜钱币。《后汉书·西域传》记载了两位早期贵霜王的名字,即开国君主丘就却及其子阎膏珍,《三国志·明帝纪》则提到了末代国王波调。

1993年,阿富汗北部罗巴塔克地方偶然发现了一件古代碑铭,其铭文用巴克特里亚文书写,对贵霜史的研究极具价值。贵霜王朝早期使用希腊文,中后期使用三种官方文字:书写巴克特里亚语的巴克特里亚文,书写犍陀罗语的佉卢文,以及书写梵语和俗语的婆罗迷文。这三种文字的使用地区各有侧重,巴克特里亚文流行于阿富汗北部的巴克特里亚地区,佉卢文流行于阿富汗东南和巴基斯坦北部的犍陀罗地区,婆罗迷文流行于印度北方。

罗巴塔克碑铭

罗巴塔克碑铭经著名伊朗语专家辛姆斯—威廉姆斯(N. Sims-Williams)解读,由此可知贵霜前四王分别为丘就却、维马·塔克图、维马·卡德菲赛斯和迦腻色迦,依次均为父子关系。其中,维马·卡德菲赛斯即阎膏珍;维马·塔克图在贵霜钱币里被称作索特·美伽斯(Soter Megas,意为“伟大的救世主”)。根据钱币和其他铭文,迦腻色迦和波调之间还有一位贵霜王胡毗色迦。

各贵霜王的在位年代亦难确定,问题的关键在于迦腻色迦纪元元年。罗巴塔克碑铭记载,迦腻色迦在征服整个恒河流域之后,开启了一种新纪元,今天一般称之为迦腻色迦纪元。德国印度学家福克(H. Falk)根据古代星相学材料,将迦腻色迦纪元元年推定为公元127年,此观点为许多学者接受。从现存的贵霜纪年铭文中,我们可统计出各贵霜王的在位年数范围。根据各王在位年数和迦腻色迦纪元元年这个标杆,就可推算出贵霜诸王的在位时间。综合近年学界研究成果,列贵霜王系大致如下,以供参考:丘就却(Kujula Kadphises,30—80)、维马·塔克图(Vima Taktu,80—110)、阎膏珍(Vima Kadphises,110—127)、迦腻色迦(Kanishka,127—150)、胡毗色迦(Huvishka,150—187)、波调(Vasudeva,187—230)。

贵霜的军事扩张

根据前引《后汉书·西域传》的记载,贵霜王朝自诞生起便对外进行军事扩张:丘就却称贵霜王之后,举兵南下,越过兴都库什山,逐步攻灭印度—帕提亚王国,占领了今阿富汗南部和巴基斯坦北部地区,即所谓“侵安息,取高附地。又灭濮达、罽宾,悉有其国”。阎膏珍时期,“复灭天竺”,吞并了整个印度河流域。去年在故宫、目前正在成都博物馆展出的阿富汗文物精品,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贝格拉姆(Begram)遗址。该遗址有两间密室出土了大批异域奇珍,如中国漆器,印度象牙雕刻,罗马玻璃器、青铜器和石膏制品。它们被称作“贝格拉姆宝藏”,正是在丘就却攻打印度—帕提亚王国的战火中被匆匆掩埋的。

迦腻色迦时期,贵霜进一步向东扩张,席卷恒河流域。事实上,罗巴塔克碑铭正是迦腻色迦征服和抚慰恒河流域的纪功碑,其中写道:

在(迦腻色迦纪元)元年已经对印度、对刹帝利诸城宣告,占领了、、沙祇大、拘睒弥和巴连弗邑,远至室利瞻波;在他和其他将军们所到达的任何〔城市〕,〔他〕使〔他们〕服从于〔他的〕意志,而且他使全印度服从于〔他的〕意志。

沙祇大、拘睒弥、巴连弗邑(华氏城)和室利瞻波自西向东依次分布于恒河中下游,头两个无法识别的城市大概位于恒河中上游地区。碑铭罗列这六座城市,来代表迦腻色迦对整个恒河流域的统治权。至此,贵霜王朝的势力到达顶峰,成为一个横跨中亚和印度次大陆的区域性大国。

贵霜的经济

贵霜王朝的农业和商业均较发达。在农业地区,官府修建了完善的灌溉系统,因而耕地、果园和葡萄园面积广大。在塔克西拉等遗址出土的大量黛砚上,经常可见葡萄丰收和饮酒狂欢的场景。月氏人原是游牧部族,因此贵霜亦以出产良马著称。三国时期,康泰《吴时外国传》记载,“外国称天下有三众:中国为人众,秦为宝众,月氏为马众”;万震《南州异物志》则云,大月氏“国中骑乘常数十万匹”。

石制宴饮调色板

贵霜商品经济相当繁荣,贸易物资以农产品和手工艺品为主,既有日常消费品,也不乏奢侈品。贵霜王朝拥有完整的货币体系,主要发行铜币和金币,兼有少量银币。贵霜钱币深受罗马的影响,其金币借鉴了罗马钱币的重量标准和币面图案,并且通过贸易顺差,将流入境内的罗马金币融化并重新打制发行。

维马·卡德菲赛斯铜币

1990年代初,一批来自阿富汗北部的古代文书流入文物市场,大部分被收藏家哈里里(N. D. Khalili)收购,其中有150余件为巴克特里亚语文书。此种文书写于羊皮纸、皮革、布片、树皮和木简上,内容包括契约、信函、收据、账本、税单、法律判决书以及佛教文献等。文书提到的纪年范围相当于公元342—781年,属后贵霜时期,但反映的很多经济法律制度显然与贵霜王朝是一脉相承的。从这批文书中,我们不仅可以获知当地农业生产和赋税的情况,而且也可以了解到贵霜王朝流传下来的一些商业规则。例如,其中的经济法律文书均使用一种特殊的保密措施:就契约和收据而言,羊皮纸或皮革的上部书写文件的底本,下部抄写一份副本,文书写好之后,底本卷起,用线绳缠绕并用3—5块封泥进行密封,封泥上面有卖主、证人和收款方的印章或指甲印痕,这样可以避免底本被篡改,而下部的副本则保持公开,以便查阅;就信函而言,信件写好后卷起并用线绳捆好,绳结处覆盖封泥,使用写信人的印章钤印,在封印旁边写下地址信息。这种密封方式源自古代地中海世界。其印章是一种凹雕印章,乃利用微雕技术在印面上阴刻各种神像、人像和动物纹样。贵霜特展中的铜制四面体人物印押即属于这种印章,它拥有四面印纹,可以方便地在不同场合使用对应印纹。贵霜的这种印章和封印方式后来传播到了塔里木盆地。在楼兰和尼雅出土的佉卢文简牍中,有一类形同我国古代的封检,它们与巴克特里亚语文书的密封方式亦有异曲同工之妙,特别是二者使用的印章为同一类型。

巴克特里亚语契约

铜制四面体人物印押

佉卢文封检

贵霜的艺术

贵霜艺术具有多元性,融合了月氏人自身的游牧文化艺术和波斯、希腊、罗马、印度等多种外来艺术因素。建筑艺术方面,虽然目前尚未找到贵霜宫殿遗迹,但在苏尔赫·科塔尔(Surkh Kotal)等地发现了多处贵霜王家神庙和家庙遗址,其廊柱和雕塑等都反映了贵霜对大夏希腊化艺术的继承。

苏尔赫·科塔尔神庙遗址

故宫和成都博物馆展出的阿富汗文物珍宝中,也有很多出自提尔雅特佩(Tillya Tepe)的贵霜先王墓地。这些公元1世纪初期的随葬品有的来自罗马、安息、印度和汉朝,亦有不少是大月氏自己的工艺品,特别是那些绚丽的双龙母题黄金艺术品,展现了大月氏贵族的艺术风格。

提尔雅特佩所出驭双龙金步摇

贵霜艺术还集中体现在犍陀罗和秣菟罗两大艺术流派上。秣菟罗艺术杂糅了印度本土的佛教、婆罗门教和耆那教艺术风格;犍陀罗艺术则吸收了印度、波斯、罗马和希腊的艺术因素,主要表现为一种佛教艺术。犍陀罗地区出土的佛教造像,如贵霜特展中的礼拜佛陀浮雕和供养天人像,通常使用当地出产的一种蓝灰色片岩来雕刻,或者使用灰泥来雕塑。

供养天人像

参考文献:

林梅村《西域文明》,东方出版社,1995年。

郝树声、张德芳《悬泉汉简研究》,甘肃文化出版社,2009年。

杨巨平《“Soter Megas”考辨》,《历史研究》2009年第4期。

罗帅《阿富汗贝格拉姆宝藏的年代与性质》,《考古》2011年第2期。

罗帅《罗巴塔克碑铭译注与研究》,《西域文史》第6辑,科学出版社,2011年。

徐文堪、芮传明译《中亚文明史》第2卷,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1年。

余太山《贵霜史研究》,商务印书馆,2015年。

N. Sims-Williams, “The Bactrian Inscription of Rabatak: A new reading,” Bulletin of the Asia Institute 18, new series, 2004 (2008), pp. 53-68.

C. Benjamin, The Yuezhi: Origin, migration and the conquest of northern Bactria, Turnhout 2007.

H. Falk (eds.), Kushan Histories, Bremen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