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债权债务

关注动态头条:李凯与张捷借贷纠纷,露布读音

阅读:

经史传统与中国哲学学术研讨会议程

北京:2017年10月27至29日

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史学会

承办: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研究室,《中国哲学史》杂志

会议分组安排与时间

开幕式(28日9:00-9:30)

合影(9:30-9:45)

主题发言(28日9:45-12:00)(主持:张志强)

李存山:经学传统与中国哲学

张祥龙:孝道的先天价值和人格性――《孝经》与舍勒《价值伦理学》的对勘

张学智:牟宗三“良知坎陷说”新论

白奚:先秦哲学诠释的方法论探讨

张文江:《周易》的观象体系和古史序列——试论中华文明的基础

吴震:略论近代中国的“政教”问题——以反思“孔教”运动为核心

陈少明:什么是“经典世界”?

28日:14:00—15:30

经学专题

(1)礼学(主持:曾亦;评议:吴国武,陈壁生)

吴飞:《礼运》首章再考辨

顾涛:论“六经皆礼”说及其延伸路径

刘丰:“无体之礼”:先秦礼学思想的发展与转向

张涛:稷下道法家与儒门礼容观异同论

宋明理学

(1)朱子学研究(主持:朱承;评议:张学智,张卫红)

方旭东:朱子与濂溪诗《读英真君丹诀》

高海波:试论朱子的“体用一源”观

唐纪宇:朱子礼学概说

赖尚清:朱子与张栻“《仁说》之辩”义理研究

陈建美:朱子的情论

儒家伦理与政治

(1)孟子思想研究(主持:欧阳祯人;评议:邓秉元,谢茂松)

匡钊:四端之心——孟子对德性理据性的追问及其后果

陈明:王船山对孟子及后世“井田”论之分析与检讨

赵金刚:孟子与井田

孙占卿:孟子王道思想对中国建构国际新秩序公共话语的启示——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例

三教与中国文化

(1)现代中国哲学(主持:姜守诚;评议:李存山,吴勇)

李巍:从“讲哲学”看中国哲学——冯友兰的思想遗产

刘梁剑:试论冯契的哲学运思经验

张利民:论哲学背后的人

韩星:回归原典,整合儒道——唐力权场有哲学根身性相学解读

彭永捷:“后合法性危机”时代的中国哲学史学科和儒学研究——关于中国哲学史学科合法性危机问题的再思考

28日:15:45—17:15

经学专题

(2)易学研究(主持:陈壁生;评议:张文江,黄开国)

丁四新:汉末易学的象数逻辑和思想主旨

邓秉元:易象与时间——关于易象学的论纲

陈睿超:《潜虚•体图》对“天地之数”问题的解答及其价值奠基意涵

于文博:从《易》之三易到心之三易——马一浮易学思想及其对朱陆之学的取舍

宋明理学

(2)明代思想研究(主持:高海波;评议:吴震,张广保)

张卫红:邹守益戒惧以致良知的工夫实践历程

翟奎凤:阳明论《大学》“至善”

孙宝山:吕柟对朱子《中庸》诠释的修正和发展

王硕:敦化一原:管东溟三教融合思想的形上基础

儒家伦理与政治

(2)先秦经典与思想(主持:尚建飞;评议:张祥龙,刘丰)

刘伟:《皋陶谟》释义

任蜜林:《恒先》章句疏证

孟琢:论“正名”与先秦两汉训诂的历史发展

王楷:荀子天人观新论

赖区平:“心—意—知”:《大学》中的心灵结构

三教与中国文化

(2)佛道哲学(主持:彭永捷;评议:陈静,韩星)

陈霞:论《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对《老子》的信仰性诠释

刘增光:真心与皇极——北宋契嵩禅师三教论视域中的《洪范》学及其意义

姜守诚:佛道《受生经》的比较研究

胡士颍:王重阳心性思想与历史意义

29日8:30—10:00

经学专题

(3)汉代思想研究(主持:顾涛;评议:丁四新,曾亦)

黄开国:论汉代的古文经学

李若晖:忠臣尽心:鹿鸣传笺歧解与经义建构

李霖:从《五帝本纪》取裁看太史公之述作

李长春:德性、天命、历史书写——司马迁《伯夷列传》绎读

皮迷迷:“隐圣同凡”的教化者:《论语义疏》中的孔子形象

宋明理学

(3)北宋思想研究(主持:陈明;评议:罗传芳、朱承)

张广保:大转型背景下的北宋哲学:兼论中国思想的第二期轴心时代

雷博:张载《正蒙》“诚明”概念探析——兼论“诚明”与“神化”、“性命”之关系

朱雷:论程颢哲学的形而上学定位

张宏斌:“体不相沿,用实相资”——苏学经史互证思想探微

谢琰:范仲淹的思维世界——制度之学的新开展

张培高:范仲淹的《中庸》诠释及其影响

儒家伦理与政治

(3)儒家伦理研究(主持:任蜜林;评议:贡华南,范广欣)

李祥俊:儒者之死——曾子临终言行的死亡哲学义蕴探析

尚建飞:荀子幸福观的双重向度

陈清春:儒家伦理的正义原则

吴宁:孟子德福观刍议

龚建平:儒者的修养与“知行合一”的工夫

三教与中国文化

(3)庄子哲学(主持:刘增光;评议:张学智,陈霞)

李耀南:郭象《庄子注》解释方法试析

周耿:论劝诫的权力与方法——庄子“心斋”说解读

张景 张松辉:论庄子“三遣法”

董慧:王船山对庄子思想的继承和改造——《庄子解》中的浑天思想

29日:10:15—12:00

经学专题

(4)春秋学研究(主持:李霖;评议:张志强,华喆)

曾亦:经史之别:程颐与朱熹《春秋》学之歧异

林鹄:杜预《春秋》学新诠

李凯:《春秋事语》与先秦史官制度

黎汉基:“借事明义之旨”辨非——皮锡瑞对《春秋》经传的错误定性

宋明理学

(4)元明思想与社会教化(主持:翟奎凤;评议:赵立庆,李春颖)

马晓英:元代儒学的民间化俗实践——以《述善集》和《龙祠乡约》为中心

陈畅:以礼化俗视野中的家礼与道统——以管志道、刘宗周的家礼实践为例

钟治国:明代海南朱子学者钟芳的理学思想阐微

张昭炜:《四书评》平议及李贽的《四书》学

儒家伦理与政治

(4)儒学与政治(主持:陈明;评议:彭永捷,李祥俊)

欧阳祯人:先秦儒家政治哲学是中国再次崛起的必由之路

朱承:儒家哲学与公共生活

谢茂松:通过政治实践而达到哲学的“究竟”之道——兼论阳明学与船山学影响现代中国的两条路径

曹婉丰:礼制、仁政与王道——西汉儒家政治哲学的理论与实践

三教与中国文化

(4)中学与域外中国哲学(主持:张松辉;评议:向世陵,何锋)

解扬:德川汉文政书《无刑录》的文献规模与思想特色——以“和难”部分为例

廖璨璨:明末清初西学东渐与方以智论“格物穷理”

蔡觉敏:“玩偶”还是新变:等待“正名”的“西方之‘道’”—以美国为例

周广友:爱与公正——对先秦儒家“仁义”观念及其现代性的初步反思

张捷:越南儒学《孝经》诠释研究

29日:14:00—15:30

经学专题

(5)清学与经学(主持:李祥俊;评议:吴飞,李长春)

吴国武:经学传习与中国古典学术的新使命——从重新整理《十三经注疏》说起

张志强:经学何谓?经学何为?——当前经学研究的趋向与“经学重建”的难局

陈壁生:晚清经学的体系化

谷继明:惠栋“古训是式”新辨——兼论吴派的义理追求

宋明理学

(5)南宋思想研究(主持:马晓英;评议:李建欣,唐纪宇)

吴亚楠:从重“欲”到“无为而治”——张栻理欲观的三个层次

王正:杨简《五诰解》思想研究

詹莹莹:“生生”之天道人伦观辨析

李春颖:比较张九成与朱熹的慎独思想

儒家伦理与政治

(5)晚清与近代(主持:周广友;评议:李若晖,颜冲)

范广欣:从齐家到经世如何可能?曾国藩等晚清湖南理学家的思考

华喆:段玉裁、顾千里“西郊”、“四郊”之争再研究

李清良:“后经学时代”中国儒学的学术身份——20世纪初的一场隐性论争

吕存凯:游侠之风与道德重建——以谭嗣同、章太炎为中心

三教与中国文化

(5)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主持:林鹄;评议:刘菡,匡钊)

张茂泽:论“中和”的意义

李磊:释“达”——玄学的生命情态论

贡华南:追寻酒味——中国思想史中的酒精神

曹建墩:中国古礼的“象类”原则与象征思维

编辑论坛:杂志的发展对学术的引领(29日15::45—-17:00)

闭幕式(17: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