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债权债务

推荐干货解读:大名苏建国民间借贷纠纷,水浒传人物形象分析鲁智深

阅读:

位居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的《三国演义》,出自作者罗贯中之手,他也因此留下鼎鼎大名,可也要知道,罗贯中却是另一部名著《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弟子。

“名师出高徒”。罗贯中既为施耐庵的弟子,也足以证明施耐庵老先生的功力十分了得。

其实,人们喜爱的《三国》、《水浒》,并没有把其为分为高低优劣,两书都是名著,只是所写的内容和文笔风格大不相同而已。

作为古代的著名小说作家,施耐庵老先生的身世极为传奇。他笔下的《水浒传》中的诸多故事,甚至都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关。

施耐庵(约1296年—约1370年),原名施彦端,字肇瑞,号子安,传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施之常的后裔。

他的名字叫施彦端,为何后世只知他叫“施耐庵”呢?

据说。施耐庵隐居时,一边讲学一边写书。一天,他写到《水浒传》中拼命三郎石秀智杀淫贼和尚裴如海,裴如海假扮头陀敲木鱼这一段,突然想到东林庵珍藏的木鱼木槌,心中疑惑不解,便向辞官回乡的友人徐麒问:你这庵里的木鱼木槌,为何像宝贝一样珍藏?

徐麒说:这庵里原先住着一位老和尚,他念经拜佛用心极诚,一边念经一边敲木鱼。说着他用手指着木鱼的凹陷说:你看,他想让弟子懂得,读书,做学问就是要专心致志。

施耐庵听了,连连点头称道。心想,我写书也要有那种耐得住寂寞、锲而不舍的精神才行。

事后,他提笔写了“耐庵”两个字,贴在门楣上,提醒自己要时时耐得住寂寞,排除一切困扰写出《水浒传》。外人不解其意,竟把他称为“耐庵先生”。时间长了,他也觉得这个名字不错,便顺势改名为施耐庵。

关于施耐庵的籍贯、科举、生卒年月等问题,一直众说纷纭,前茅后盾,留下重重迷雾。

比如,有一种说法称“施耐庵在元至顺二年(1331年)考中进士”。但根据元朝的官方史料,至顺二年登科的进士中,并没有施耐庵的大名。

有记载说“施耐庵属猴,在35岁时取得进士功名,而且活到了75岁”,这些并没有什么疑问。但如果他在元至顺二年考取进士,以这个时间点往前后推算,则施耐庵出生应当在1296年,卒于1370年。但根据出土的文物资料分析,施耐庵的儿子施让是1373年出生的。怎么可能在施耐庵死了3年之后,还会生出了儿子呢?”

那么,施耐庵的进士功名到底是怎么得到的?

有研究者认为,施耐庵的进士,并不是通过元朝的科举考试考取的,而是由元朝末年起义称王的张士诚所封。

有史料介绍:“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张士诚在高邮建立政权,国号大周,封了一批读书人进士功名,这其中应包括施耐庵。这样往前推算,可知施耐庵生于1320年,而这一年恰好就是猴年,与其生肖吻合。

张士诚起义抗元时,文武兼备的施耐庵,参加了他的多次军事活动。张士诚据苏建国称王以后,施又在他幕下参与政权策划,并和他的部将卞元亨相交甚密。

但此后。施耐庵因张贪享逸乐,不纳忠言,大为失望,与几位友人相继离张而去。不久,张士诚身亡国灭。

施耐庵浪迹天涯,漫游山东、河南等地,曾与山东郓城县教谕刘善本为友,后寓居苏浙徐氏府中,初为其塾师。随后还旧白驹场,隐居不出,感时政衰败,提笔写作《水浒传》寄托余愿,又与徒弟罗贯中撰《三国志演义》《三遂平妖传》等书。

后来,为避明朝征召,施耐庵潜居淮安,写完《水浒传》后没过几年因病而逝,享年75岁。

施耐庵殁后数十年,其孙子施文昱家道炽盛。明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说《水浒传》“此书为‘钱塘施耐庵的本’。”

在各种有关施耐庵籍贯的说法中,都提到了一个地名“白驹场”,认定施耐庵曾在这里长期生活过。

查阅史料可知,白驹场是古代两淮盐场之一,是张士诚的故乡。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在白驹场一带,张士诚率领“十八条扁担”造反抗元。

据说,张士诚起兵后,景慕施耐庵的文韬武略,再三邀请他为军中幕僚。施耐庵抱着“经世济民”的理想欣然前往,为张士诚献了许多攻城夺地的计策。

有学者认为,施耐庵创作的不朽名著《水浒传》,其题材与元末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有关,水泊梁山的一百零八条好汉,多是元末起义军将领们的化身。

现今白驹镇境内,建有施耐庵纪念馆。此地旧名花家垛,传为施耐庵当年著书之所。此地清流环抱,荻港萧萧,沙鸟低翔,渔舟缓唱,芦苇茂密,有着浓郁的《水浒传》里的水泊山寨景象。

施耐庵所写的水浒故事,因其情节生动,人物栩栩如生,描绘的事件来龙去脉既形象又贴切自然,令后人读起来如饮甘泉,十分解渴。

人们在佩服施耐庵笔端功力的同时,也疑惑诸如武松打虎、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以及那些武打搏击和十八般兵器的使用等生活体验,都是作者从何得来的?

据多个史料介绍,施耐庵虽是中举文人却通晓武功。在著书时,他既有生活积累,又十分善于观察社会,注意从生活细微情节引申发挥。再加上他本身会武功、懂兵法、卜易、中医、相面,所以笔下的一招一式都不是随意杜撰。

据说,施耐庵《水浒传》中的许多地名,就取之于他隐居的苏杭祝塘镇附近。如“三打祝家庄”是全书中的经典章回,其实这祝家庄原型就是祝塘镇。

小说中的“武松景阳岗打虎”故事,精彩纷呈、名扬后世。据说,当时施耐庵是偶然到大宅里村后的后阳岗散步,见有条黄狗睡在松树下,一个名叫武阿二的庄丁把黄狗打醒惹怒,黄狗凶猛反扑,人狗相搏许久,直到狗被武阿二打趴下才罢休。

施耐庵灵感顿生,回到住处便以此为原型进行创作,把后阳岗改作景阳岗,黄狗变成吊睛白额大虫(老虎),武阿二则成了武松。

但为了把打虎情节写得惊心动魄,施耐庵曾多次到深山中寻访打虎猎户,听他们讲述老虎的习性,讲人虎搏斗时,老虎的动作、吼叫,眼睛露出凶光等情形。还曾入山藏身大树上,亲自观察远处老虎下山追捕狍子野鹿的矫捷身影,都一一记在心里。

传说,他在动笔写武松打虎一节时,自己一会趴地上模仿老虎,一会站起来模仿武松,然后再下笔写,让人读时如临其境、生动逼真、心跳不止。

比较鲜为人知的是,施耐庵还是一位医术高明的良医。

一则轶闻说:施耐庵居住在江苏兴化城里时,附近有一病人叫顾斐,患病数月,面黄肌瘦,神情恍惚,整日口中不断念叨着“五月艳阳天···”。经多名郎中诊治,都认为病人脉搏微弱,舌苔焦红,系肝火太旺之故,均开了去火之方。然而顾斐服用后,病情非但不见减轻,反而日甚一日。

施耐庵决定出手相救,但如此怪病,也令他大惑不解。一日,他坐在顾斐的床前,仔细地观察病情和神态变化。当病人自言自语“五月艳阳天”时,他便立即对上了一句“三春芳草地”。

奇迹在瞬间出现了。病人这时精神开始兴奋,喜形于色,口中又吟出一句“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施耐庵又对了一句“冷水酒一滴,二滴,三滴”。这时,病人的病容荡然无存,掀开被子下床,郑重地给施耐庵施一礼后说道:“山石岩前古木枯,此木即柴”。施耐庵稍一思索,即时对上了“白水泉中月日明,三日是晶。”至此,病人便彻底痊愈了。

原来,这个名叫顾斐患的病人患的是相思病。他爱慕的一位姑娘是位才女,但姑娘提出要求,必须对上三个对联后,才会答应与他成婚。

顾斐冥思苦想,越急越难以对上佳联,因而病倒卧床。多名郎中虽然能诊察出其是肝火上升,但为何引起肝火却未作思考,结果都无法从根本上医治此症。

而施耐庵通过细心观察,发现顾斐得的是心病,于是对症施治。他以渊博的文学知识和精湛的医术,及时拯救了这位久治不愈的相思病患者。

这也诠释了《水浒》书中的神医安道全,为何被施耐庵写得那么神乎其神,原来他本人就懂医术。

在苏州城外灵岩山上,住着一户外地逃荒来的农夫,以种植经营茶园糊口。一日,本地一个恶霸路过,强夺茶园,毒打农夫,还把农夫赶下了山。

施耐庵来苏州不久,得知此事,决心打抱不平。他带这个农夫到衙门告状。该恶霸慑于施耐庵的名气,极不情愿地将茶园还给了农夫。但也对施耐庵恨之入骨。

事后,这恶霸打听到施耐庵的住处后,花银子雇了4个会武术的恶棍,企图暗算施耐庵。

这天,4个恶棍围截了正独自上路的施耐庵。恶棍见他赤手空拳,便一哄而上。其中一个黑脸大汉,手举铁棍,恶狠狠朝施耐庵的头顶砸来。施耐庵侧身摆头,一个“顺风扯旗”,让过了击打,双手就势抓住了铁棍,同时飞起右脚,踢在黑大汉的小肚子上,那家伙嚎叫一声滚出一丈多远。

这时,其他3个恶棍一齐冲了上来,欲将施耐庵置于死地。施耐庵毫无惧色,将夺到手里的铁棍左拨右点,舞动生风,众恶棍根本招架不了。

最后,施耐庵一扬手,以铁棍阻拦了他们的退路。4个恶棍无一能够脱逃,只好跪地哭叫“施大人,棍下饶命”。施耐庵见他们俯首求饶,便也罢手,大声喝道“回去告诉你们的主人,不服气可以再来。”

恶棍回去向恶霸如实禀报,恶霸听后也心中惧怕,从此再也不敢在乡里寻衅。

有一年元宵节,施耐庵上街观花灯。忽然看见一个恶少在街尾侮辱一名女子。他怒火顿起,上前用右手将那恶少抓起,然后像摔死狗似的将他惯在地上。恶少吓得连连磕头求饶,施耐庵也就饶了他。

谁知第二天,那恶少纠集了七八个无赖前来报复。施耐庵决定让他们见识一下自己的武术功底。

他不慌不忙地找来一根绳子,让无赖们拴住他的双腿,然后叫他们用力拉。

无赖们以为有机可乘,一心要把他拉倒报仇。尽管他们一个个累得脸红气喘,施耐庵的双脚却像生了根般纹丝不动。

接着,施耐庵又取出铁棒,一记“乌龙摆尾”,发力将身旁的一棵碗口粗杨树“咔嚓”一声打断。无赖们见他功力如此厉害,才知道是遇上了武功高手。终于一个个叩头认输。

后来,施耐庵在创作《水浒传》时,特意将上述情景都写进了书中,成为鲁智深在大相国寺降伏众泼皮,倒拔垂杨柳的精彩章回。

相传施耐庵在隐居教书书时,还经常让学生画画。他要求严格,每次只教画一幅人物画,直到学生画好后,再教另外一幅。他前后教学生画了108幅。

而这些画,张张面孔不一样,个个举止不同,神态各异。他刻画的这108个人物形象,据说就是《水浒传》里的一百单八将将。

施耐庵因为熟读兵法,还当过起义军军师,所以在《水浒传》中记叙歌颂宋江起义军的武装斗争时,还比较重视战争经验的总结。表明起义军战胜敌人,不仅凭勇敢搏杀,还常常依靠智慧。《水浒传》中“三打祝家庄”是一个较为突出的例证。

毛主席曾经赞扬“三打祝家庄”是合乎辩证法的最好的事例。梁山起义军在这次战役中能够重视调查研究,对敌分化瓦解,并采取打入内部里应外合的办法,终于取得了交战的胜利。

《水浒传》中有关战争大场面的描写,完全可与《三国志演义》相媲美。

清代刘銮的《五石瓠》记述:明末农民起义军的张献忠“日使人说《三国》、《水浒》诸书,凡埋伏攻袭皆效之”。

施耐庵所描写的起义军的政治主张,虽然有着明显的局限性,却也能看出他们有着“八方共域,异姓一家”,不管什么出身“都一般儿兄弟称呼,不分贵贱”的理想。他们“杀富济贫”的行动,就是体现争取平等自由的愿望。

《水浒传》一书问世数百年来,有关施耐庵仇视女性形象这一说法也被议论不休。

大多《水浒传》读者对此也会深有体会。《水浒传》虽然被称作“写男人的书”,但其中并不乏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不仅水浒一百零八将中有三名女性,全书被点道的女性共有七十八名之多。

《水浒》书中的女性,大致被施耐庵分为几个类型。其一是极不守妇道的。代表人物有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娇秀、白秀英、狄太公女儿、卢俊义夫人贾氏等;其二是长舌妇之类的。代表人物有王干娘、李大娘、刘高老婆、阎婆等;其三是女汉子类的。如扈三娘、顾大嫂、琼英、孙二娘、段三娘等;第四是无辜受害的弱女子。如金翠莲、刘太公女儿、林冲夫人、王义之女、瓦罐寺妇人等等。

从施耐庵的生平背景来看,他生逢乱世,在元末动乱、以武力为主的年代,女性地位当然显得更加卑微,再加上中国封建社会女性地位原本比较低下,这一偏见,难免不会在他的反映社会现状的小说中显露出来。

施耐庵硬是要把他笔下一些女人推向断头台的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突出梁山的英雄好汉的嫉恶如仇,同时也在情节上推动了水浒故事发展的需要。

按照施耐庵的逻辑,正是杀了阎婆惜这个风流少妇,宋江才能得以浪迹江湖,汇集天下好汉;武松杀了淫荡的潘金莲,才能名正言顺地刺配孟州,再展打虎英雄之威;杨雄、石秀、卢俊义和燕青杀了出轨的潘巧云和贾氏,才能抛家弃舍,投奔梁山。

可能在施耐庵看来,英雄与美女是势不两立的冤家对头。儿女情长,势必英雄气短。女人成了考验英雄好汉的试金石。

然而令施耐庵没有想到的是,他如此描写一些梁山英雄的残暴,反而大大削弱他们头上的英雄好汉光环。

毕竟施耐庵生活于六百多年前的元末明初,我们可以赏析他的文学巨著,却不能去改变他的思想主张和政治立场。只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多去感谢他为人类历史文化所作出的不朽贡献。

衷心感谢各位朋友阅览《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欢,可点击栏目右上角的提示“订阅”或“关注”。我们共同赏析历史趣闻,回忆历史往事…(声明:文中配图均源于网络)